曼德拉的「民族英雄」形象已經深植人心。 (照片來源/Mandeladay.asia)
甚麼樣的民族英雄,可以令人永誌不忘?
甚麼樣的政治領袖,無需汲營於尋找個人的「歷史定位」,
但他曾說過的話、做過的事、走過的路,
在時間的考驗、洗禮與淬煉下,
自然而然成為最佳的定位,永遠為後世所頌揚?
在反種族隔離運動史上,有兩位歷史留名的黑人領袖。一位是英年早逝的金恩博士(Martin Luther King Jr.),另一位則是今年高齡94歲的前南非總統尼爾森˙曼德拉(Nelson Mandela)。
身為南非種族隔離抗爭的代表人物,曼德拉近乎一生為黑人的自由奮戰、為南非和平奔走,他忍受無數屈辱,卻換得人民前所未有的信任。然而隨著曼德拉步入高齡94歲,這座人人景仰、看似無法撼動的精神堡壘,卻近人生遲暮,生命猶如將殘的燈火…
南非總統曼德拉今年已3次住院,8日再度因肺部感染住院,目前靠呼吸器維持生命。 (照片來源/Euronews)
過去一年,曼德拉已多次出入醫院,只是6月8日當他因肺部舊疾復發再度入院,政府卻首次對外宣佈「病情嚴重」。雖然南非全國民眾為此迫切禱告,希望他能挺過難關,然而入院至今病情穩定的他,卻在6月21日傳出病危消息。曼德拉女兒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首度證實父親現在僅靠呼吸器維持生命,但不管結果是如何,都在神的手中!
「是時候讓他離開了。」報紙的標題反映民眾的不捨,隱約道出這位「南非之父」半生為國奔走的辛勞。也許曼德拉的肉身終將歸於塵土,但他為推翻種族隔離的奮鬥精神,將永遠烙印在世人心中。
父親是酋長 卻勇敢走上社運一途
1918年7月18日,曼德拉出生在一個南非部落酋長家中,從小對於政治具高度的興趣;身為虔誠基督徒的母親,帶領他進入教會學校,使他深受信仰價值影響。
像其他黑人孩子一樣,他必須幫助父母放羊、耕種,逐漸體會黑人處於社會底層的悲慘生活,也發現學校教科書記載的非洲歷史,如何與部落流傳的黑人歷史大相徑庭。於是,他暗自發誓,未來的他一定要在為人民爭取自由的路上有所貢獻。
大學時期,曼德拉放棄繼承權及隨之而來的安穩生活毅然離家打拚,最後進入南非知名的金山大學攻讀法律。1948年,當時的南非政府開始實行種族隔離政策,促使曼德拉開始積極參與政治活動,並出任非洲國民大會青年聯盟全國主席。
接下來幾年中,他不僅成功當上律師,專門爭取黑人權益,也帶領非國大提出歷史性的《自由憲章》,竭力爭取所有人民的平等權利。1952年年底,他組織並領導「蔑視不公正法令運動」,贏得全體黑人的尊敬;1961年6月曼德拉創建南非大軍事組織「民族之矛」,任總司令一職,影響力日漸升溫。
然而,曼德拉最終不敵南非政府的壓迫,1962年被以「煽動罪」和「非法越境罪」被逮捕判處5年徒刑;1963年又被以「陰謀顛覆罪」改判無期徒刑,就此陷入長達27年不見天日的獄中生活。
在仇恨頂端 選擇和解
在被囚禁的生活中,曼德拉形容自己像在獄中與「時間」面面相覷。年過50歲的他,曾在佈滿岩石、蛇類、海豹的羅本島上18年,每天活在粗工的折磨與獄囚的虐待中。
然而面對苦難,原本竭力追求自由與平等的「憤青」,內心的苦毒與激進反而轉化成更深的信仰體悟。入獄期間,曼德拉被冠上「聖人」的稱號,民族英雄的形象深植人心,但他卻回應:「我從不是聖人,而是一名不斷努力的罪人。」
1990年,當南非政府迫於數百萬民眾高聲疾呼,以及國際人權團體不斷施壓,終讓曼德拉重獲自由,他卻在反種族隔離運動的高峰,選擇了「饒恕」,不僅主動與白人進行和解與協商,還提出黑人白人共治的想法,邀請前白人總統戴克拉克(Mr. Frederik Willem de Klerk)擔任總理。如此保護白人權益,又提升非裔族群的作法,為南非種族隔離開展新頁,同時保住國家人才與技術。
「我懷有一個美好的理想,就是建立民主和自由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裏,所有人和睦相處,有平等機會。我希望為這個理想而活,進而實踐它,我甚至願為此將生命獻給上帝。」
這是曼德拉出獄後首場演講內容,也是他入獄前立下的宏願,展現的氣度與寬容,有著一種溫和的權威,讓黑人武裝分子也甘願臣服,放下手中的武器。
1994年,曼德拉成為南非第一位民選非裔黑人總統時,甚至邀請多年苦待他的獄卒成為座上賓,因為他年輕時「脾氣暴躁」,這三位獄卒是他學習控制情緒的最大功臣。有媒體評價曼德拉為南非留下的不朽價值,來自一種「耐心妥協的文化」。他不以權力、聲望為手段,不利用多年牢獄生活換來的道德優越,而是著眼於社會中饒恕與愛的需要。
經歷非人能忍的磨難,在人生76歲站上國家政壇的最高峰,曼德拉卻對名利、權勢毫不戀棧。短暫4年任期後,他毅然從總統位置退下,轉而把生活重心放在慈善、和平事業上,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直到2010年前都繼續為南非和世界和平奔走。
逾90歲仍為自由和平奔走 致力改善貧窮、疾病
曼德拉以「改變社會對待兒童與青少年的方式」為人生的使命與座右銘。 (照片來源/Zimbio)
數十年來「改變社會對待兒童與青少年的方式」一直曼德拉的座右銘。在他當選總統隔年,有一次在街上看到一群流浪孩童天真的問他:「為什麼你這麼愛我們,願意把錢分給我們呢?」這次經歷影響曼德拉至深,後來他隨即成立尼爾森曼德拉兒童基金會,不僅每個月捐出三分之一薪水,還帶頭募款。
除了嚴重的貧窮衍生愛滋病、流浪兒童等問題,當時國內複雜的種族問題也是曼德拉棘手的難題。在當時「白人打橄欖球,黑人踢足球」涇渭分明的情況下,許多人以為曼德拉掌權後會停掉以白人為主的國家橄欖球隊,但曼德拉卻反其道而行,讓球隊進入南非各地教足球,拉近與黑人的距離,更在1995年獲得世界盃橄欖球賽冠軍。
他也是南非最具知名度的外交大使,積極與各國領袖建立外交關係,協助剛果、蒲隆地等非洲國家和平協商,更致力於國內外愛滋病防治工作。2010年為了幫助動盪的南非再次團結,爭取到世界盃足球賽主辦權。
在公眾場合,曼德拉很少直接談論基督信仰,但他的作為在在帶出信仰價值的莫大影響力。他曾堅定的表示,「基督徒」是他永遠不變的身分之一,他深信再鋒利的斧頭也不足以削減一個不斷努力、充滿希望的「罪人」靈魂。
曼德拉的人際魅力、精彩的人生故事、高度的政治智慧,以及他面對無情判決,卻毫無苦毒的態度,譜成一首悠揚的民族樂曲,將為後世歌頌流傳。正如他曾說的,死亡雖然無可避免,但盡了對人民、對國家的責任後,他已預備好迎接永恆的安息。
「沒有人是帶著對種族、成長背景或是宗教的歧視來到世界的。由於仇恨都伴隨後天遭遇而來,人更應該藉由後天學習,明白如何去愛。更何況「愛」比「恨」更容易進入人心。」─曼德拉
【曼德拉語錄精選】
˙「堅持道德、廉正和理論的人不會害怕那些不人道和殘忍的力量。」 (Those who conduct themselves with morality, integrity and consistency need not fear the forces of inhumanity and cruelty.)
˙「事情總是看似不可能,直到把它完成。」 (It always seems impossible until it’s done. )
˙「自由不僅意味著擺脫自身的枷鎖,還意味著以一種尊重並提升他人自由的方式生活。」 (For to be free is not merely to cast off one's chains, but to live in a way that respects and enhances the freedom of others.)
˙「生活在怎樣的社會會造就怎樣的人。要鼓勵別人,便從發掘他們的長處開始。」 People are human beings, produced by the society in which they live. You encourage people by seeing the good in them.
˙「以長篇大論、武力、措辭強硬的措辭去否定客觀條件不會帶來大規模的行動或改變,只會為我們造成很大的傷害。」 (Long speeches, the shaking of fists, the banging of tables and strongly worded resolutions out of touch with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 do not bring about mass action and can do a great deal of harm to the organisation and the struggle we 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