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從3年前致力於網路牧養服事的劉曉亭(劉三)牧師,日前特別舉辦了一場網路宣教經驗分享會。

從3年前致力於網路牧養服事的劉曉亭(劉三)牧師,日前特別舉辦了一場網路宣教經驗分享會。 (攝影/記者吳佳玲)

從3年前致力於網路牧養服事的劉曉亭(劉三)牧師,日前特別舉辦了一場網路宣教經驗分享會。會中,他除了分享過去半年如何透過網路概念開拓超過10個聚會點,以及善用網路牧養宣教外,更強調,藉由網路才能真正打破教會圍牆,使更多人得到信仰上的教育與裝備。

劉曉亭表示,每個世代中,新勢力遭舊勢力排斥是常有的事,如聖經中的法利賽人排斥後起的施洗約翰,施洗約翰的跟隨者又排斥耶穌一樣。因為新勢力上來,對舊勢力會造成威脅,在此情況下,耶穌提出:「新酒要裝在新皮袋裡。」唯有如此,皮袋不會破、酒也不會漏掉,兩樣就都保全了。耶穌來,也並非要製造對立或建立自己的勢力,因此首先要確認的是,透過網路的宣教或牧養,並不是要搞革命,也非推翻傳統教會。

許多基督徒都覺得福音難傳,他卻認為,是沒有抓到重點。是不是很多時候,就因為自己不知道如何傳福音,以至於採用了很多的替代品?想跟人傳福音之前,一定要先清楚信仰的本質與內涵,如果對原廠的正貨都不了解,做出來的山寨也不會好到哪。

當基督徒對於福音有了重新的認識,今日的教會生態是否就能改變?這個世代,是媒體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完全擺脫了聖經的傳統框架,連性別也都動搖了,但在這樣的時代,會不會讓沉睡的基督徒重新明白福音的本質。劉曉亭認為,這個時代是要邁向恢復使徒行傳的時代,一切都回到起初,聖徒皆祭司,每個人天天在聚會,不論在殿裡還是家裡,透過網路才可以達到「天天聚會」的目標。

到了21世紀,現在的教會和以前的教會有很大的不同,牧師不要期待每周主日能夠看到每位會眾,因為他們可能會出國或有不同的行程與活動,但這是教會「型態」的不同,至於教會的「內涵」,幾千年來都沒有改變過。但光是這教會的型態,被挾制的已非常厲害,以至於在談論福音內容時,所傳的福音也成為一種「制度化」的東西。

可是當你接受到網路的刺激,乍看網路只是傳播的工具,可是當網路加上奉獻袋的時候,它就不再只是工具,而是把我們腦袋習慣性的結構徹底的解構。在這個解構再重組的過程,劉曉亭牧師從中看見福音的機會,看見95%的人會在這個解構過程中,再一次省思過往的生活方式與信仰,以及將來要甚麼。

回到使徒行傳時代 落實教育將信仰與生活合一

劉曉亭認為,信仰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因此網站內容的推動發展,也應該與教育密不可分。

劉曉亭認為,信仰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因此網站內容的推動發展,也應該與教育密不可分。 (攝影/記者吳佳玲)

如果台灣5%基督徒當中的領袖牧長們,每周花95%以上時間與5%的人(會眾)在一起,另外只花5%的時間和其他95%的人(一般大眾)接觸,這樣基督信仰的復興不會來到。神造人,就是要與人同工,然而,目前教會幾乎是以講台為中心,所以一個小小講台,大家都要往上擠。所以要回到聖經中使徒時代,福音遍傳,宣教的開始就是要從「天天」開始,並且投入「教育」。

劉曉亭認為,信仰和生活不可分離,教會如果不做教育,就不可能回到使徒行傳的時代,真正的基督信仰,是教導如何把信仰帶回家,而不是留在禮拜堂中。聖殿和家如果不連結,沒有聖殿只有家,就沒有一個穩固的教導中心,只有恐怖的熱情,大家一神各表,異端滿天飛;只有殿而沒有家,未來的下場,就會像現在歐洲許多著名的教堂景點一樣,只剩觀光的價值。

對教會來說,事工是枝葉,教育卻是根。整本聖經在做只有一件事,就是「教育」。但台灣近年陷入了8個字的簡化神學中,就是「耶穌愛你,我也愛你!」神學上的思辨通通不見了,多元成家就是最好的例子,反映出基督信仰的教育出了很大的問題。

還有前一段時間熱門的金粉、鑽石等新聞話題,我們必須反思,整個信仰的內涵是甚麼?如果信仰內含空洞,隨便的風吹草動,都會讓人錯亂,唯有當信仰根基穩固,才能站立得穩,這就是教育的重要性。為什麼一個人要信主夠久,因為初信時,有太多東西還沒有沉殿、過濾、考驗;一時的激情,不代表會永遠跟隨主!

新世代新思維 從教育角度重新思想網路宣教

希奇全人關懷協會秘書長陸怡表示,有人說現在是一個崩世代,這若是神所允許的,我們可以把崩解的世代轉成一個神可使用的世代。教會、教育都有個「教」字,都含有「teaching」概念,教會和教育做的都是同一件事。教育的目地,在建立全面性的東西;而教會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全人性的建立一個屬神的人。

中古時代,最有知識的人就是神職人員,他們是帶領社會文化前進的動力,但因著人的懦弱與私欲,如發展贖罪券等,導致人們開始要求宗教退出學校、政治、國家,藉此保護人民;但也因此,教會逐漸薄弱化到了一種「功能性」的存在。

教育非常重要,談到信仰,也必須回到教育的原則與邏輯,給予信仰上的裝備。我們的信仰關係,應該是一個可以和這個世代對話的信仰,而非充滿神秘、深奧的內容。有傳播學者說,媒體即內容,現在人們接受訊息以及被改變的過程,和以前已經截然不同,所以傳福音的方式和對象,都要有新思維,也要重新用「教育的思維」去看待宣教。

成立希奇人生網站 讓教會、家庭、學校(職場)合一

一個基督徒的世界,就是教會、家庭、學校(職場),三個圈圈要結合在一起,也就是教會要在職場、學校和家庭裡。

一個基督徒的世界,就是教會、家庭、學校(職場),三個圈圈要結合在一起,也就是教會要在職場、學校和家庭裡。 (攝影/記者吳佳玲)

劉曉亭說,若全台灣2300萬人信耶穌,台灣會變更好嗎?如果只是廟變成了教會,中元普渡變成敬拜讚美,而其他的都不會改變,為什麼還要這麼努力傳福音?如果一個人信主後,目的不是讓他回到十字架,那就是在傳一個「宗教」,在比誰的信仰「市占率」比較高而已。

聖經中,使徒時代的信徒,就是在家裡、殿裡,信仰和生活不分開。一個基督徒的世界,就是教會、家庭、學校(職場),三個圈圈結合在一起,也就是教會要在職場、學校和家庭裡。健康的教會來自於健康的家庭,神的心意是要我們在健康的家庭成長;若家庭出了問題,或許我們與神仍可以有好的連結與關係,但在跟人的相處上必會有問題,因為生命的根本沒有解決。另一方面,如果學校(職場)不能有神的工作在裡面,而是從信仰分離出來,如在教會是一個樣,在學校(職場)又是另一個樣,很容易產生心理分裂。

所以近年來,劉曉亭牧師致力推動一種觀念,讓教會無所不在,打破教會、家庭、學校(職場)各過各的的窘況,因為會眾的生活型態在改變,因此周間(在職場教會)與周末(核心教會、傳統教會)有不同教會存在,在才是真正的解答,讓5%的基督徒可以真正擴散出去,因為耶穌說我們要「去」到人群中,而不是叫人「來」教會。教會的圍牆要被打破,靠的就是網路。

基督徒聚集的地方,就是牧養中心,傳統來說,教會就是牧養中心,通常是一整套既定的資源,要大家或各小組來跟隨與推行。劉曉亭認為,網路才是超級牧養中心,把各種不同的資源放在網路上,就是自助餐一樣,自己可依個人狀況,決定要吃甚麼,這才是未來的牧養趨勢。

因此,今年他計畫連結各行各業中的基督徒弟兄姊妹,成立一個名為「希奇人生」的基督教網站,從基督徒的觀點出發,提供各種資源,只要加入網站成為會員,就會有教學系統教導如何宣教。因此牧養中心,也會成為資源中心、宣教中心,這就是聖徒相通、彼此成全。突破傳統的作法,不要困在網路的利弊得失中,把資源打開戶享,透過網路連結,進一步能帶出實體的聚集。

參與這個網站建置推手之一的知名基督徒音樂人徐致堯強調,這個網站不為任何單一教會而效命,而是為了建立耶穌品牌,擴大神國影響力,把神國帶到任何地方,因此也歡迎更多有志一同的主內弟兄姊妹,一起加入成為生力軍,在這個網站平台上,貢獻自己的專業所長。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