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 / shutterstock)

這幾年,美國出現「媽媽的喝酒文化(Mommy Wine Culture)」一詞,指的是「有愈來愈多年輕媽媽以喝酒來應對育兒壓力」的現象,或者有「媽媽的果汁(mommy’s juice)」等代稱。適當的消除壓力沒有不好,然而此現象可能潛藏著危機…

根據《基督教廣播網》報導,目前在社群媒體上很常聽到「媽媽的喝酒文化(Mommy Wine Culture)」一詞,或是年輕媽媽用喝酒來抒發育兒壓力的話語。

 

例如,「媽媽要喝酒,因為很想哭」(Mommy Drinks Because I Cry)、「養孩子很貴的原因在於你要喝很多的酒」(The Most Expensive Part of Having Kids is All the Wine You Have to Drink),會被印在衣服上。

 

而人們似乎也習慣年輕媽媽經常以喝酒來紓解壓力的現象,不認為有何好擔心。針對此現象,美國知名記者凱利·曼利(Kelley Manley)於《基督教廣播網》上提出不同看法。

 

「類似這樣的訊息到處都是,也就合理化了『育兒壓力必須用飲酒來消除』的這件事,漸漸的,飲酒過量也不是那麼嚴重的事情。」凱利說,自己感到驚訝,有愈多媽媽甚至會在孩子旁邊喝酒。「下午四點,媽媽會帶著小小的葡萄酒杯出現在公園…或是在動物園裡買著啤酒,帶著孩子在園區裡轉。」

 

包括孩子的生日聚會、遊戲聚會等,都可能會出現「酒」。年輕媽媽會邀約其他媽媽一起喝酒,諸如此類的事情愈來愈多。

 

加拿大心理學家安·多塞特·約翰斯頓(Ann Dowsett Johnston)寫過女性與酒的書籍,她表示,現今的母親承受多元且巨大的壓力,肩負家庭勞動的同時,又得應付比過去更為複雜的社交場合。

 

家安認為,正養育孩子的母親確實存在巨大壓力,然而「酒精是良藥」的想法絕對是個謊言。「酒精被認為是減壓、提起精神、面對壓力,以及和與其他女性建立聯繫的方法,這非常危險。」

 

在更早年代,媽媽不可能邊照顧孩子邊喝酒,而隨著酒精產業於1990年代開始盛行,情況就有了改變。家安說,喝這些加了糖、華麗又誘人的粉紅色飲料,這哄騙了女性,好像喝下去真能減壓、減少煩惱,而這是謊言。

 

從身體健康角度來說,女性和男性相比,酒精的影響力在女性身上持續時間更長,也會使女性有更高比例暴露在肝臟疾病、心臟病、癌症和認知能力下降的危機裡。「這關乎女性的健康議題,事實上,是整個公共衛生都要留心的議題。

 

凱利坦承,自己也曾習慣用喝酒來減輕育兒壓力,卻發現,「(喝酒)只會增加我的焦慮和憂鬱…當我不喝酒時,感到更有自信也更完整。」

 

這也是為何,凱利在進入2023年時,決定成為不飲酒的人──因喝酒對健康無益,也沒有實際減輕育兒焦慮,反而使其昏沉、毫無精神。

 

不以喝酒來紓解育兒壓力的原因

凱利沒有否認媽媽們對於育兒的焦慮,然而她相信,每個母親都能為自己和家庭做出更好選擇。

 

為何喝酒不適合一位正在育兒的母親?為何這對減緩焦慮沒有太大幫助?凱利提出以下五個原因

 

一,很有可能藉此逃避真正問題

藉由喝酒來逃避生活壓力,及心理憂鬱和焦慮,年輕媽媽在喝酒時,多少有著此目的。長期來說,不如想辦法尋找可支持自己情緒的團體,如教會團契、小組,都是很好選擇

 

二,很有可能會導致安全疑慮

酒精會使人陷入昏沉狀態,以致忘記重要的事情、忽略重要的生活細節。當母親正在育兒時,若陷入此狀態,可能會造成年幼孩子陷入危機。

 

三,很有可能會忽略孩子需要

身為母親,在喝酒時會難以即時回應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因酒精易使人失去決策力、減低記憶力…等,這對育兒沒有幫助,甚至可能會招致更大麻煩。

 

四,很有可能增加孩子罹患精神或行為障礙的風險

我們可以把喝酒這件事視為一件很小的事,反之,也可用更加嚴肅的心態來面對。

 

假使,孩子知道母親需以飲酒來面對育兒壓力,孩子的自尊心可能會因此降低,認為是自己使母親感到焦慮不安。

 

此內疚和羞愧感,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更可能使其擁有一種觀念──喝酒是面對生活壓力的方式。

 

五,很有可能傷害家庭間的信任感

習慣喝酒的人,即使保證自己不會情緒失控、不會失態,可能都令以讓人相信。畢竟,飲酒本身是充滿風險的行為,從習慣性飲酒到酗酒,都會對家庭帶來程度不等的傷害。

 

當孩子看到父母暴飲暴食、失控飲酒,必會傷害家庭間的信任感,也會使孩子有很大的不安全感。

 

由此看來,當母親在育兒中備感壓力時,應尋求「更健康」的抒發方式

 

除了喝酒,其實還有更好的應對方式,例如,每天固定靈修、每周固定小組團契,都是比飲酒更好的方法。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