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2月20日起,台灣開始「室內口罩解封」,有些人對於要脫下口罩「引發焦慮」。鼓勵你我,從生理、心理、環境著手,在神的視角中,「內在美」更勝外表亮眼。(圖/shutterstock)

身處「疫」世代,口罩已成為國人出門必備配件,而隨著2月20日口罩政策放寬後,根據報導指出,有些人罹患了「容貌焦慮症(Body Dysmorphic Disorder)」,其中以「國中生、女性」為最常見族群,

 

伯特利身心診所諮商心理師魏棻卿,接受本報專訪分享,「每個時代,都有對美的獨特定義,但內心的樣式(聖靈九果)才是永恆價值,是相由心生的美」惟了解「美」的多元定義,始能欣賞與肯定自我!

口罩脫和不脫,諮商心理師怎麼看?

談及「是否要繼續戴口罩?」這件事,魏棻卿表示,身邊人各有不同意見,而在臨床診斷上,「脫掉口罩」則有助於察覺「個案心情與想法」,幫助來談者更了解自己;因人們說出口的話,不代表一定是「內心真實想法」。

 

就內在層面來說,有些人的人際風格較疏離,不喜與人過於靠近,「口罩」之於這類型的人,是種自我防衛,類似躲在網路背後,毋須作出委屈自己或違背心意的表情。

 

在人際方面,青春期的孩子們處於發展自我認同、定位自我的階段,因此更重視「同儕互動、他人如何看待自己」,若確實對自我不夠認識,缺乏肯定自己的資源,原生家庭支持系統又不夠穩固,加上脫下口罩,呈現原始自我,確實可能會缺乏信心與自我肯定。

 

此外,當脫下口罩後,互見「廬山真面目」,是否會引起霸凌?魏棻卿認為,因學生在「午餐時間」(需脫下口罩飲食)曾見過彼此全貌,應不至於因此造成霸凌,較可能的原因是「不合群」而受到排擠。

 

例如,團體氛圍若偏向「不戴口罩」,「不從眾」的同學則較可能被白眼或被注意,除非老師與班級有特別約定,有明確規範能避免紛爭。

 

而不論是否因戴口罩造導致遭霸凌,當孩子被排擠時,應立即尋求「信任」的大人協助(不一定是父母),或是心理輔導系統、溫暖導師等協助,請求大人設限霸凌者的行為。

 

大人也應教導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界線,莫讓他人負面言語主導孩子的自我概念,避免被情緒勒索

  • news-details
  • 魏棻卿認為,比起脫下口罩,「合群與否」可能是孩子們較容易被霸凌的原因。(圖/shutterstock)

容貌焦慮症的症狀

針對「容貌焦慮症」,專業術語稱為「身體臆形症」(Body Dysmorphic Disorder),屬強迫症的相關障礙症。

 

症狀有:自己過度重視,但他人看起來是微不足道的「外觀缺陷」,並有重複性表現,造成生活和工作困擾、社會障礙

 

魏棻卿指出,「在意外表」不等同於「容貌焦慮」,如同短時間的情緒低落,不等於憂鬱症,主要是看會否影響個人生活功能,以及對容貌的想法是否具主客觀嚴重落差

 

若對自身外貌感到焦慮、不自信,且不斷放大自身缺點,則需從生理、心理、環境來解套。

  • news-details
  • 魏棻卿強調,「在意外表」不等同於「容貌焦慮」,主要是看會否影響到個人生活功能,以及有無對容貌上主客觀的嚴重落差。(圖/魏棻卿 提供)

用3招肯定自我,欣賞「由內而外」的美

 

1.生理—發覺自我特質、能力亮點

可將注意力從自身缺陷上,轉移到「美好的特質或專長」,以建立信心。

 

2.心理—思考美的多元定義

了解每個不同年代,與上帝對於「美麗」有著不同定義,避免執著以「單一角度」欣賞自己。

 

3.環境—減少使用社群軟體,結交價值觀相近的朋友

華爾街日報報導,有32%的少女表示,不滿意自己的外貌、體態時,瀏覽Instagram會使其感覺更糟糕;研究人員發現,「社群軟體」對青少女造成多種負面影響,其中包含憂鬱、焦慮,以及更容易對自身體態不滿意

 

可見,社群軟體的貼文灌輸,深深影響人們對於「美」的定義,與看待自我的眼光。因此魏棻卿建議,可減少使用社群軟體,並多結交價值觀相近、興趣相同的朋友,此能降低同儕間的比較與焦慮,重新認識美的定義,與強化自我認同。

 

她補充,孩子的壓力也可能來自父母。曾有位成年個案表示,自己因與母親穿搭風格迴異,在穿搭上時常被嫌棄,導致每每要回家時都備感壓力,因知道可能會遭母親批評。

 

之後,魏棻卿花費很多時間,幫助個案建立喜好,並有意識地「置換」母親長年灌輸個案的標準,助其建立「多元價值」。意味這需要有意識的覺察和時間,以重建自我價值

  • news-details
  • 減少使用社群軟體、了解美的多元,以及建立自我價值,有助降低「容貌焦慮」。(圖/shutterstock)

結出聖靈九果的「內在美」更勝外表!

身為基督徒更需要知道,在神的眼中,何為「美」呢?

 

每個人都是按著神的樣式所造,這是上帝給予你我極棒的禮物。然而,無論「外在」多麼亮眼,耶和華說,祂看的是人的「內心」

 

撒母耳記上16:7,「耶和華卻對撒母耳說:『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

 

彼得前書3:3,「你們不要以外面的辮頭髮,戴金飾,穿美衣為妝飾,只要以裡面存著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這在神面前是極寶貴的。

 

上述兩段經文正好互相呼應。

 

在神的眼中,祂不會討論外表好看與否,「因每個時代,都有對美的獨特定義,但內心的樣式(聖靈九果)才是永恆價值,是相由心生的美。」魏棻卿認為,能結出聖靈九果的人,相貌定也是相對柔和。

 

魏棻卿不否認自己也會在意外表,但發現,經過幾十年的生命累積,過去20多歲時「許多介意的事」,現在已「不會這麼在乎」。這並非是放棄自我,而是因發展出「多元價值和亮點」,學會以「多元角度」來欣賞自己。

 

事實上,無論談論外表、薪水或其他事物,都是想證明自己是否夠好、值得被愛,但神的愛和視角,可以幫助你我脫去世界的視角,不會一味執著於外觀。

 

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謝著領受,就沒有一樣可棄的。(提摩太前書4:4)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