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管理學專業教師,逢甲大學講座教授兼台灣智慧製造創新營運中心主任佘日新老師認為,最專業的管理知能就在「家庭」之中,包括經營好夫妻關係、親子間也有親密良好的互動,不只能為社會創造美好典範,更甚者能成為世代的祝福。
應梨子祝福學堂的邀約,佘日新老師與陳明軒師母以「從這代到那代」向眾人分享,在結縭攜手近40個年頭之後,如何善用管理,打造平衡幸福的人生。
人生關鍵抉擇、隨神帶領
佘日新指出,有機會上台分享,所倚靠、所說的都是上帝恩典。來到現年63歲的時刻,他已是6名孫子的祖父,長孫還是在他55歲那年就呱呱墜地,這讓許多人都恭喜他早早晉身「少年阿公」;對此,他則認為,這是眾多成就中最引以為傲的,年輕時養育3名兒女,孩子長大後也都願意結婚生子,繼續生養後代、讓神所賜的美好產業能傳承、皆能健康長大。
對於用管理學看家庭與人生的體悟,佘日新認為,需要從個人生命經歷說起。佘日新當前雖以管理專業見長,但他表示這不是他大學與碩士階段所學,當年取得學士學位後,就先結婚組成家庭,接著與師母一同到美國深造。
「印象非常深刻,1987年8月2日,當時我正在教會退修會,突然接到越洋電話,父親告知母親罹癌三期,希望兒子能返台探視。」對佘日新而言,這事成為人生重要轉捩點,因夫妻倆需要面對是否放棄學業的抉擇,且知道這趟返台不會只是探親,而是徹底回台定居。
討論後,佘日新夫婦選擇返台,陪伴在母親身旁,直到隔年1988年11月16日逝世。
返台後佘日新也同步尋找工作,因當時適逢台灣經濟榮景,非常需要外貿談判人才,這讓佘日新經課程培訓,進入經濟部體系服務,自此開始在商貿領域的耕耘,也讓他看見比原本所學的機械工程更大的世界。
話雖如此,佘日新在工作時也不曾忘記想要再次出國、取得博士學位的願望,但他選擇待父親安然離世,1993年時才重新拾起夢想,經歷了美國的幾所大學都申請失敗後,經濟部同事介紹他改申請英國系所,反倒陰錯陽差的被世界頂尖名校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UK)商學院行銷與管理策略學系錄取,畢業時還領取了過往只頒給教授等級的大獎,「相信這一切都是出於神的恩典與帶領!若非有神,我的人生不會一路走向這麼好的發展路途。」
基督是要教人得生命
1996年,佘日新學成歸國,陸續在中興大學、暨南國際大學教授管理相關課程,也用僅僅9年時間,年僅43歲,就任成為當時台灣最年輕的管理學院院長。他表示談及這些生命歷程,用意不是在炫耀個人成就,而是要藉此讓人看到,上帝帶領人的美意,以及「一切榮耀、成就都是上帝所做!」
整理人生經驗,佘日新將平衡幸福的人生定義為「做對的事、把事做對」,據此再進一步以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又稱「激勵保健理論」)來看,則可將經驗整理為2×2矩陣,認為生活中充滿「充分條件/激勵因子(Motivator)」與「必要條件/保健因子(Hygiene Factor)」。
根據理論,要獲得幸福感,就不能僅停留在滿足必要條件,需連同必要條件達成,才會讓人有需求真正獲得滿足的快樂。為此,能否達成充分條件,則取決於個人的「軟實力」與「硬實力」是否充足,生命也因此呈現以下四種樣貌:
‧求生存:僅具備部分軟實力、僅能達成充分條件
如《以弗所書》3:16所記「求他按著他豐盛的榮耀,藉著他的靈,叫你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
經文記載,保羅為以弗所教會弟兄的禱告,盼望藉禱告讓他們內心能夠更加剛強。以現況來看,若我們內心力量脆弱到無法抗拒外在壓力,就算環境有再多資源,也會因個人不足導致一無所有。
‧拚生計:僅具備部分硬實力、僅能達成充分條件
提醒若想要在職場中勝出,不單是溫良恭儉讓的態度就足夠,也不是只靠彎腰鞠躬就能達到。
佘日新分享,致勝關鍵在於與時俱進的不斷學習。例如近年AI當紅,能善用相關軟體輔助工作,遠比自己單靠人力來做事速度更快,也能更有創意和效率;如《出埃及記》36:5的提醒「來對摩西說:百姓為耶和華吩咐使用之工所拿來的,富富有餘。」
‧過生活:具備硬實力、能達成必要條件
有智慧的工作,是要找到比單純賺錢、滿足日常所需的更高理想;達到此層次,則可體現兼顧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關係的維繫與經驗傳承。
目前社會中存在有許多富商,他們在打拼事業的過程中犧牲與家人相處的時光,等到賺了錢,才想用物質來彌補過去失去的關係,然而《哥林多前書》7章26節所教導:「因現今的艱難,據我看來,人不如守素安常才好。」擁有萬貫家財、物質享受豐裕不代表生活一定有品味,能將個人的知識與經驗傳承、有好關係、有影響力才是更為豐盛喜樂的生活。
‧得生命:具備軟實力、能達成必要條件
以信仰的眼光來看,「得生命」才是人生最豐盛也最重要的目標。若人生只希望從求生存、拚生計、過生活一路攀爬,將會過得十分勞苦;如經上所記「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10:10)」
實際上,當我們認識主、生命是在基督裡,將會發現一切所需都已滿足。
讓神世代做我們的居所
佘日新進一步說,「主阿,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詩篇90:1)」這句經文的意思是,期望神世世代代都在我們的生命當中,也期許每個世代間,都能不斷傳講述說神的榮耀。
以佘家來看,佘日新除了為家族成員持續增加向神獻上感謝,他也很感謝自己的太太,在取得博士學位,開始各大學任教的教職生涯後工作極為忙碌,太太就成為維繫家族凝聚力的角色,除了夫妻關係的營造,也兼顧親子關係的維繫,讓孩子們不會因不常見到爸爸就感到疏離。
接續佘日新的介紹,妻子陳明軒表示,縱然佘日新看起來資歷顯赫,實際上他們夫婦倆就是很普通的一般人。若非有神,夫妻間必定有許多摩擦;因為在傳統家庭長大,陳明軒自認也具備了凡事求全的特質,結婚後頭五年,會因彼此性格、話語等細節感到受傷,但陳明軒雖難過,也總是向神禱告「主啊,婚姻是祢所配合的,神所配合的,人不可分開。」
陳明軒透過禱告度過婚後最初五年,也在禱告中得應許,神說:「妳願不願意接受我的邀請,坐在第一排看神蹟?」
神所賜神蹟並非瞬間發生,也不是讓佘日新有大幅改變;神選擇讓陳明軒察覺個人本身生命的變化,從原本向「人」尋求滿足和期待,轉將眼目「定睛耶穌」,也不再一昧的要求他人做他無法達成的事項。
另一個改變,是神讓陳明軒重新定義與佘日新的關係。過去她會認為自己是婚姻中弱勢的那方,但神讓她轉換心態,想起聖經中啟示「烤餅是兩面都烤才能熟透。沒有翻過的餅,即是沒有熟透。(何西阿書7:8)」夫妻間剛好相反的個性與行事特質,反倒成為最為互補的一對。
再加上陳明軒還從聖靈受提醒「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書 2:8)」順服有時也是很好的利器,但不是順服於人,而是順服神要我們敬重的對象並順服神的權柄,「也因對神有更多的認識,真實操練每一項從神來的提醒,讓夫妻關係從原本的忍耐,到成為真正表裡一致的樣貌。」
活出愛、成為兒女見證
陳明軒認為,也因她與佘日新都倚靠神,一起活出婚姻與家庭的好榜樣,這也讓兒女們從小就活在好見證中,並自然而然的將這份典範與祝福傳至後代。
「孩子們的小眼睛、小耳朵其實時刻都在留意爸媽的舉動,也因此,父母可以給孩子最大的祝福,就是兩人同心合意地活在神的愛中、讓神的愛充滿在家裡每個角落。」
同心活出愛的另一個秘訣,則是夫妻間學會「道歉」的課題。她舉例,曾有一次與佘日新因瑣事心有不快,爭吵後內心持續嘀咕,但神卻提醒她「回頭對先生笑一笑。」幾經掙扎後,陳明軒勉強地露出笑容,沒想到佘日新看到後立即回應「我剛剛是不是得罪妳了?若有的話,我要向妳說對不起。」
奇妙的轉折讓陳明軒深刻體會,神的帶領都有祂的美意,順福就蒙福,且這樣的恩典不會僅限於一個世代,還會藉由好行為不斷傳承延續。
據此,佘日新與陳明軒也祝福眾人,每個家庭都能充滿愛與喜樂,讓孩子們在美好的見證中長大,一同領受從神而來的恩典與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