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針對哪類人最喜歡唱歌的研究,大概可以得出『基督徒是這個世界上最喜歡唱歌的一群人』這樣的結論。」台北The Hope教會牧師周易霖(Steven Chou)說,基督徒在各樣生活場合都會唱歌,而詩歌除了影響基督教世界,也早已影響全世界。
聖詩〈奇異恩典〉的旋律無所不在,最近,更被拿來使用於「歌唱是否有益於冠狀動脈疾病(CAD)患者」的研究當中。結果顯示,其不只有益於健康,甚至改善患者心血管功能的比例大於其它類型歌曲…
「奇異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
前我失喪,今被尋回,瞎眼今得看見…」
耳熟能詳的旋律,不管是基督徒、非基督徒,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一定都聽過聖詩〈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
這首由英國牧師約翰·牛頓(John Newton)在18世紀所譜寫的詩歌,至今在全球已被錄製上千種版本,不時也出現在流行歌曲的榜單當中。「毫無疑問,這首詩歌是通俗讚美詩中最出名的。」美國音樂歷史學家吉爾伯特·蔡斯(Gilbert Chase)如此評論。
我們能在教室中聽見音樂老師帶領學生唱,又或聽見電影角色哼唱這個熟悉的旋律;網路上各式版本傳唱,在生活中〈奇異恩典〉的旋律,早已如同影子般跟隨我們,隱身在潛意識當中。
唱奇異恩典讓我們更健康?
今(2024)年七月,一份來自美國威斯康辛醫學院,關於「唱歌對患有冠狀動脈疾病(CAD)老年患者血管健康的影響」研究報告中,研究團隊讓受試者在短時間內唱四首歌曲,並監控其心血管功能變化,而其中一首就是〈奇異恩典〉。檢測結果發現,當受試者在唱〈奇異恩典〉時,血液流動狀況改善的比例最為明顯(22.3%),而在唱美國經典民謠〈This Land Is Your Land〉時,改善比例則最不顯著(10.1%)。
整體而言,這項研究似乎證明了短時間的歌唱,有助改善心血管功能,且在試驗情境下,詩歌相較其它音樂的改善比例最為顯著。得此結果,無異是對於愛唱歌的基督徒注入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歌唱與敬拜中,我們不僅與神有更深的連結,同時也讓身體更健康了。
而,依照現實環境,各個教會帶領敬拜方式的不一樣,男性與女性在敬拜的表現上也不盡相同。
從威斯康辛醫學院研究報告結果顯示:歌唱有益改善心血管功能,且在四首歌曲的比較中,唱聖詩〈奇異恩典〉改善的比例最高。(圖/Shutterstock)
「教會弟兄不開口歌唱」?真的嗎
「一位朋友最近向我詢問:『為什麼男人不太可能在集體敬拜中熱情地歌唱』?」
渴慕神(Desiring God)網站創辦人喬恩·布盧姆(Jon Bloom),擁有25年敬拜領袖的資歷,在近期發表的文章中,透過朋友的提問,從音樂文化的發展脈絡,解釋他所看到「教會弟兄不開口歌唱」的現象。
「集體敬拜的主要樂器並非吉他、鍵盤樂器或鼓,而是會眾的聲音。」喬恩以「歌唱」在19世紀人們生活中占據重要意義說明,在那個年代,歌唱是凝聚彼此身分認同與社交娛樂的重點,並且許多才華洋溢的音樂家,也願意為著「人們一起歌唱」而創作流行音樂。
但到了20世紀,流行音樂製作方式的改變,為集體歌唱帶來革命性地改變。唱片業者投入商業行為,以追求悅耳的高水平音樂錄製收集,加上普世大眾也越來越能負擔購買錄製歌曲的專輯與播放設備,使得原本「集體歌唱」的社會氛圍,漸漸轉變為「個人娛樂」的享受;生活中以音樂連結彼此的機會逐漸減少...。
如今,教會反成為極少數仍然一起公開唱歌的地方。由於平常生活中缺乏歌唱習慣後,使原本就較少開口唱歌的男性,漸漸不再開口了。
喬恩解析並呼籲教會領袖,應當更深地思考「這個正在發生」的問題,更建議可從「聖經的教導」、「教會環境的營造」與「選擇敬拜歌曲」來著手,幫助會眾克服障礙,能單純樂意敬虔地,通過開口唱詩、敬拜來到神的面前。
隨著流行音樂製作方式的改變,音樂在生活中「集體歌唱」的氛圍漸漸轉變成「個人娛樂」的方式。(圖/Shutterstock)
「放手」與「降服」是敬拜的關鍵
「唱歌,可以很真實地表現出我們內心的狀況,是自信還是自卑,不論是自我形象或心情起伏,都會在歌唱這件事當中被清楚看見。」台北The Hope教會牧師周易霖(Steven Chou)從而解釋「敬拜」所內含的意義。
「我們常常會聽到一個教導:唱歌不等於敬拜,但神在聖經中卻用了三百多處經節,清楚地告訴我們要歌唱頌詠。」周易霖說,「唱歌」在某一程度上,已經很完整地呈現出關於敬拜的真理。
因著唱歌本身具有外顯性,眾人歌唱時,即感受到從自己與周遭環境而來的「干擾」,如:「我唱得沒有他好」、「我不想出糗」、「我想要大家都聽我的」…。
「你有沒有發現,所有的『我』都會在唱歌的過程當中被顯現出來。」
周易霖進一步說:「唱歌這件事其實滿自我中心的。……但神要的並不是你的好聲音,而是你願不願意在敬拜的時候,真實地面對內心的感受,並在過程中選擇降服,放下自己。」
The Hope教會牧師周易霖(Steven Chou)透過歌唱的行為,解釋敬拜的重點在於「放手」與「降服」。(圖/The Hope教會YouTube)
學習耶穌的敬拜,成為真實的敬拜經歷
他以耶穌受審判前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為例,提及耶穌是如何向天父全然地降服。在耶穌被抓的那晚,祂正帶著彼得與西庇太的兩個兒子,雅各和約翰來到客西馬尼園,極其悲傷地在天父面前禱告。
「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馬太福音26:39)
耶穌深知在接下來的幾天,祂將經歷到非常痛苦的時期,會有人背叛祂、羞辱祂,祂會受到鞭刑拷打,直到在十字架上成就天父的旨意。面對如此痛苦的未來,祂心裡甚是憂傷,但卻仍然選擇成就天父的旨意,而非祂的心意。
周易霖說,耶穌這一路,正示範了何謂敬拜:先有「心裡的感受」(憂傷痛苦)加上「秘訣」(俯伏禱告),所帶出的「對神的態度」(放手與降服)和「行動」(奉獻生命),就是「敬拜」!
「神說親愛的孩子你要唱歌,唱歌不只是聚會的流程和儀式,而是神期待你在唱歌的過程當中,真誠地來到祂的面前。」神的教導實際且明確,但現實中的種種因素卻時常讓我們忘了向神歌唱,甚至自以為是地,將敬拜的行為視為信仰上的絆腳石。
或許無論醫學研究報告所顯示的數據多好看,又或者大環境多不造就歌唱的習慣,但基督徒都應在信仰中回歸神的教導,從每一次的敬拜開始,真實地放下自我,降服在神的面前。
(參考資料:desiringGod、Premier Christian News、PubMed)
The Hope教會主日信息「一首不簡單的歌|Pastor Steven Chou」(影/The Hope教會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