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想過自己的「志工服務」,也可能是助長失依孩童無法回家的原因之一嗎?
2015年,柬埔寨政府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合作,對全國寄宿機構中的兒童進行了一項嚴謹調查,發現全國寄宿機構中的兒童推估人數為48,775名,遠高過政府先前估計的11,453名。若將此數字與柬埔寨兒童總數相比,近乎每100名兒童就有1名在寄宿機構長大。
但,難道那些孩童都「無家可歸」嗎?
「在車裡,四歲、雙眼失明的山姆·安(Sam Ang)忽然開始用頭撞擊地板,他以這樣的方式表達飢餓,嚇壞了一旁陪伴他的CIF志工。」
2008年,柬埔寨基督教非營利組織Children in Families(CIF)的兩位志工,來到首都金邊郊外的寄宿機構,準備將安帶至另一個村莊,交到收養家庭手中。
安在車上的舉動嚇壞了志工,「我擔心養母無法照顧好他。」志工回憶起當時的狀況這樣說。然而,等他們見到安的養母,所有擔心便消失了:她熱情地將安從志工懷裡抱起,擁抱、親吻他,在場每個人臉上都掛著笑容,一旁的村民甚至高興地鼓起掌來。
「讓所有兒童在安全、充滿愛的家庭和社區中成長,使其得到最佳的發展和福祉。」柬埔寨基督教非營利組織CIF以此為願景,從2008年開始,透過緊急安置、收養等服務,幫助了許多像安這樣的弱勢孩童;2017年,柬埔寨政府再次將國內外家庭收養制度合法化後,CIF至今已幫助47個家庭完成收養手續,圓了養父母心願,也為孩子找到能夠快樂成長的環境。
「CIF的角色是幫助柬埔寨父母履行上帝賦予他們在養育上的責任,而不是帶走他們的孩子。」創辦人凱瑟琳·瓊斯 (Cathleen Jones) 說。許多組織也同樣抱持著「相信家庭是孩子最好的成長環境」,針對柬埔寨弱勢家庭將孩子留在寄宿機構的現象,做了各層面的討論。
2016年,CIF將山姆·安(Sam Ang)的故事拍成影片,敘述他從孤兒院時期到被收養後的正向改變。(圖/Children in Families 官網)
一場由孤兒出演的默劇
2017年8月,致力於透過社區運作,將貧窮從結構性上消除的柬埔寨兒童信託基金(Cambodian Children’s Trust, CCT),在其官網上放上一篇名為〈一場將柬埔寨兒童從孤兒院的利益剝削中解救出來的競賽〉(The Race to Rescue Cambodian Children from Orphanages Exploiting Them for Profit)的文章,將柬埔寨寄宿機構當時近十年來數量的增長,部分歸咎於西方社會的「志工服務」。
「我開始意識到發生在孤兒院中的嚴重腐敗,那些送往孤兒院的每一分錢,不僅僅是我的,大家的善款都被院長挪用了,而孩子們卻只能以老鼠養活自己。」CCT董事塔拉·溫克勒(Tara Winkler)在前往柬埔寨擔任孤兒院志工後,很快意識到正發生在這些孩子身上的事。
2005年至2015年間,即使柬埔寨貧窮率穩定下降,寄宿機構卻增加了百分之六十,且其中一半集中在金邊和暹粒等旅遊城市。國際之友(Friends-International)柬埔寨通訊協調員詹姆斯·薩瑟蘭(James Sutherland)說:「巧合的是,那時也是柬埔寨旅遊業和志工服務增長的時期」。
人們出自善意的行動被有心人士刻意操作,以滿足私慾;遊客與志工正在花錢看一場由弱勢兒童出演的默劇,卻渾然不知。
「我也曾認為孤兒院是個好地方,有足夠食物可以吃,也有機會去上學,但後來才發現我錯了。」同為CCT董事的陳·西內特(Chan Sinet)向外媒訴說她過往在寄宿機構的經歷,「他們把我們打扮得很窮,這樣遊客看到我們,就會因為同情而捐出更多錢」。
在機構數量迅速增長時期,貧困家庭將孩子送到寄宿機構的現象,取代了傳統親屬和社區的照顧形式,「更甚者,有些機構為了維持業務量,開始從貧困家庭『招募』兒童,並承諾會提供更好的生活與教育」。
這樣的說法,與2015年柬埔寨政府和哥倫比亞大學做的研究報告不謀而合。
在研究人員與1,737名生活在寄宿機構中的13至17歲青少年進行訪談後,統計資料顯示,受訪者當中有78.53%至少有一位家長仍在世,且與孩子居住在同一省分的比率高達33.87%。
另外,「擺脫貧窮」(38.86%)與「獲得教育機會」(36.85%)成了孩子口中來到機構的主要原因,有些人甚至將寄宿機構描述為一種「社會福利制度」。
值得慶幸的是,柬埔寨政府注意到此狀況,近年來,政府在兒童替代性照顧政策上,持續對焦聯合國在2009年發布的「兒童替代性照顧準則」(Guidelines for the Alternative Care of Children),並以此為方針,做出政策上改變。
統計資料顯示,2015年在柬埔寨的寄宿機構中,有近80%的孩子父母其中一方仍在世,且其中三分之一孩子的家人就與之住在同一省分。(圖/Shutterstock)
神叫孤獨的有家
今(2024)年7月,由柬埔寨社會事務、退伍軍人和青少年復健部(MoSVY)主責,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支持下制定出的兒童替代性照顧政策在金邊正式啟動,內容主要在於確保失去父母照顧的兒童,仍然能在穩定家庭環境中成長,並且當沒有其它以家庭為照顧單位的選項時,寄宿機構才會作為最後手段出現。
「以家庭為基礎的照護是每個孩子的最佳選擇,因為家庭環境可以促進情緒、心理和社交方面的成長。」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柬埔寨代表威爾·帕克斯(Will Parks)在記者會中如此表示,並稱讚該政策是柬埔寨政府在維護和促進兒童權利上的一大里程碑。
非營利組織方面,作為將弱勢孩童從寄宿機構帶出、使其回到家庭與社區當中的CIF,在執行上首先碰到的難題是「柬埔寨人通常不會接受非親生子女進入自己的家庭」,原因部分出自宗教信仰:佛教徒擔心將殘疾兒童帶入家中會帶來惡業。但,當人們看見第一批基督教收養家庭中的歡樂氣氛,想法上的改變逐漸在社區中發酵開來。
而為了確保社區共同照顧,CIF在將孩子安置於收養家庭前,會請牧師與村莊領袖在簽屬相關文件與安置儀式時一同參與,讓孩子到新環境時,其福祉與造就不單單是養父母的責任,也是整個社區共同的責任。
漸漸地,CIF所做的事,不僅影響了弱勢孩童的生命,整個社區也都因此得到照顧。「如果一個非CIF家庭在我們的某個社區陷入困境,我們也會為他們提供支持。」CIF創辦人瓊斯說。
你是世上的光
回到開頭那位雙眼失明,以頭撞地板表達飢餓的山姆·安身上,過去16年中,他在CIF幫助下獲得就學機會,並成為當地第一位盲人學生,如今,他正接受按摩師培訓,且同時作為一名田徑選手;2023年,在金邊舉行的東協殘疾人運動會上,安在視力正常的教練引導下,於1,500公尺田徑比賽中衝刺獲得第三名。
或許我們永遠無法知道自己今天撒下的種子,未來某天能在何處長成一片樹林,但就如同CIF將馬太福音五章14節作為他們的價值,你、我與我們身旁那最小的弟兄,都有機會成為上帝口中的「世上之光」;即使尚無法立即看見改變,相信我們也已靠著每一個愛的行動,成為他人生命中的一道光。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馬太福音5:14-16)
(參考資料:ResearchGate、CIF、TRCCA、unicef、CCT、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