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聖經裡沒有『聖誕樹』這種東西,所以可自由發展而不會衝突到聖經,『它(聖誕樹)』就是一個很好的福音媒介。」
歸仁基督長老教會李盈賢牧師,引用《使徒行傳》感動表示:「在整個《使徒行傳》裡,給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往往是外邦人在告訴保羅,他們所經驗的耶穌、保羅告訴12門徒,他所經驗的耶穌、12門徒也告訴外邦人和保羅,自己所經驗的耶穌。」
「這三類人,平常都是很有芥蒂的,可是他們卻能在各自生活領域跟傳統當中,認識耶穌、遇見耶穌,而他們三類人加起來的『耶穌』,才是更趨近於整個四福音書裡面,所講的那位奇妙的耶穌!」
聖誕樹儼然成為「福音樹」
教會與非基督徒一起尋求亮光
歸仁教會自2019年開始,與崑山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合作聖誕樹設計,李盈賢牧師說:「透過這樣合作,教會比較可以從『一般民眾的角度』來看:聖誕樹跟福音、聖經價值與社會關係是什麼?」
在設計過程中,崑山科大師生勤於研究聖經、不斷探究如何用「聖誕樹」來凸顯福音意向。
去(2023)年,他們以象徵「黃金、沒藥、乳香」的平面三角片,打造「黃金三角」聖誕樹,今(2024)年則演化成「三位一體」的立體三角型,象徵「聖父、聖子、聖靈」的神聖聯合。
「三角體」亦如散落的伯利恆之星,像鑽石般切割與閃耀,或可稱為西奈之形(山的形狀),象徵摩西在西奈山上與神的相遇,代表神的臨在與律法的賜予,豐富述說「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的內涵。
李盈賢幽默說道:「感覺很巧,剛好這幾天中華隊,他們的手勢也是『金三角』(有「毫不保留、全力以赴、永不放棄」之意)。」聖誕樹儼然成為「福音樹」,是教會和社會一起尋求亮光的特別生命經驗。
2024年「以馬內利之樹」三角體表面材質,令人驚艷,會隨著陽光變化而改變顏色,夜晚也因不同燈光多有變化,一旁飛向樹梢大衛之星的紙飛機意象,也有舉目向山、回應神等豐富意味。
李盈賢盼望,每年教會聖誕樹的亮光,都可以成為歸仁區「上帝同在」的訊號。
來往交流傳達「道成肉身」實意
聖誕樹將放上一整年作社區地景
2017年底,李盈賢來到歸仁教會牧會,隔(2018)年正思想廚房空間時,崑大空設系剛好因「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實踐計畫」來詢問有何可以效勞?雙方便開啟第一次合作、發展出諾亞方舟廚房。
2019年起雙方合作設計聖誕樹,第一年是「紅瓦厝之星」,第二年結合歸仁12景製作「生命之樹」,成為了歸仁區的系列地景之一。
當時,聖誕樹放上去掉宗教圖騰的傳統元素,十分突破,因李盈賢大方表示,耶穌降生伯利恆時,當地也有很多不同信仰的人,但祂卻毫不介意出生在他們中間,來往交流深刻傳達「道成肉身」的實意。
2021年雖因疫情中斷,但隔(2022)年即恢復,空設系用在地特產「竹」作為元素,打造「竹夢眾望」聖誕樹,李盈賢回憶:「噢!那更刺激,竹編圓球本身會有點刺刺的,好像covid-19新冠病毒外型,我們在聖誕樹上用橫桿架起那圓球,象徵在疫情中過耶誕節,但圓球也代表『團結』,說明雖然我們被病毒包圍,但當中大家也互相幫助。」
聖誕節是基督教文化,在臺灣屬於小眾,李盈賢於是也善用聖誕樹「燈」連結元宵節,讓人能進教會賞燈、認識不同於異教的內涵。
元宵後正式熄燈,教會進入大齋節期禁食40天,並製作便當發送社區,數量高達近5,000份,代表關燈之後,就是「耶穌的行動」開始。
對內靈修、對外關懷,直到兒童節等家庭節日開啟下一階段事工,並接續復活節,而聖誕樹雖不會再開燈,卻會放上一整年作為社區地景。
教會「異業合作」向非基督徒學習
活動打破高牆,讓人更想瞭解信仰
11月30日至12月1日歸仁教會也將舉行「2024聖誕點燈市集」,是教會另一個「異業合作」,市集由非基督教的荏苒市集協辦,尋找認同聖誕內涵的商家參與,當中也穿插社區學校的表演及弟兄姊妹報佳音。
過往,教會擺攤多以補助弟兄姐妹,或籌畫部分經費邀請攤商進場,但因規模不大難以吸引教外民眾參與,歸仁教會如何跨出第一步呢?
原來在多年前,芥菜種會邀請歸仁教會來做「社區食物櫃」,並為此舉辦一個園遊會,教會同工集思廣益後,認為園遊會應擴大規模、結合圈外世界,「所以,我們才認識了荏苒市集的老闆。」
李盈賢說:「就這樣,雙方第一次合作很順利,垃圾全部都由遊客和攤商帶回去。」非基督徒夥伴,善於交通跟人流管理的榜樣,進一步激勵了教會,願意學習將事工更多發展成「社區議題及活動」。
當教會活動打破高牆、成為社區話題時,就引起討論與關注,有更多民眾想來瞭解基督信仰意義,非基督徒夥伴也在合作中,感受到基督徒的生命態度,互相協助,就是「用生命來影響生命」的過程。
基督徒跟與非基督徒一起來發現
「耶穌是怎麼幫助我們的?」
近日,非基督徒夥伴家有新生兒,但孩子起初狀況不佳進加護病房,對方就請託教會請李盈賢禱告,事後,李盈賢想買個禮物祝福,對方卻回答:「牧師,你為我們跟小孩禱告,就是上帝給我們最好的禮物。」
對方一番話,讓李盈賢非常感動,「我想,他也不是說客氣話,因為合作過程中,教會一直在展現基督徒應有的品格和行為。」
例如:教會表明「非營利」的立場,所有攤商可免費使用教會場地、水電,並帶走所有的收入,僅需留意不要留下垃圾、要講平安的話等。
過去6個月,教會也實驗性每月舉辦一次創業市集,免費提供場地,讓想創業的人來教會試試看,展現基督徒願意成全的包容跟多元性。
對李盈賢而言,他十分感謝神,讓教會找到好夥伴,彼此可以不委曲求全,教會能立於信仰基礎,發展出與非基督徒來往的美好方式,每個來參與的人都不會防備,或以為接觸教會就非得信耶穌不可。
他描述這份關係是「基督徒跟與非基督徒之間,一起來發現,耶穌是怎麼幫助我們的」。
那位夥伴的孩子最後也順利出院、平安成長,雙方都非常歡喜,共同經歷耶穌是最大的倚靠,「他們發現,基督徒所禱告的上帝,祝福那最不安的時候成為最平靜的時候,這一點是讓我最感動的。」
平常很有芥蒂的不同族群
才拚起那位奇妙的耶穌!
其實,2024年聖誕樹所內涵的「三位一體」神學概念,不是牧者事前指示,而是師生認真做功課領受的靈感,這讓李盈賢相當感動。
他坦承,自己雖熟悉聖經,卻無法做出一件「非基督徒看得懂的聖誕藝術品」,但對方卻能轉化信仰語言、成為新穎美麗的聖誕樹,他非常開心看見,對方透過各樣管道包括AI,正發現許多關於上帝的事。
當然資訊可能有誤,而這時候,就是基督徒「出馬」的時候了;非基督徒透過福音媒介(聖誕樹)來尋求神,也在領受中不斷看見更多亮光,教會就扮演中保角色,更深、更真確地引導人來到耶穌基督面前。
最後,李盈賢引用《使徒行傳》感動表示:「在整個《使徒行傳》裡,給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往往是外邦人在告訴保羅,他們所經驗的耶穌、保羅告訴12門徒,他所經驗的耶穌、12門徒也告訴外邦人和保羅,自己所經驗的耶穌。」
「這三類人,平常都是很有芥蒂的,可是他們卻能在各自生活領域跟傳統當中,認識耶穌、遇見耶穌,而他們三類人加起來的『耶穌』,才是更趨近於整個四福音書裡面,所講的那位奇妙的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