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教父劉家昌、台灣知名作家瓊瑤相繼離世,震撼台灣音樂界與文學界,象徵著一個大時代的結束,許多人對此都感到不捨。在瓊瑤遺書中,有段提及:「時間已到,生命不會更好」,顯見她因目睹衰老死亡,不願牽累家人的心情,相信許多年長者或軟弱者可能都會有這樣的迷惘...
黎源悅牧師以親身照顧父親的經歷分享,從基督信仰來看,神是創造主,祂創造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價值、職分、屬天呼召,而讓使命為引導的人生,能夠超越時間性、空間性,超越生老病死。一如彭蒙惠老師,到老都是眾人的榜樣!
她更鼓勵銀髮族或生命感到軟弱的人,「愛與被愛」都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我們的軟弱也可以成為別人的剛強理由,成為祝福的來源!
時光流逝,美好世代知名人物相繼離世
12月3日,83歲華語流行音樂教父劉家昌,傳出週一(12/2)因肺癌離世,他是台灣作曲家、填詞人、歌手、電影導演也是演員,創作的歌曲估計快3千首。據媒體報導,年初他被檢查出罹患肺癌,從不願接受治療到終於接受治療,一度有所好轉,但他不想待在醫院,最後返家靜養。
劉家昌過往代表作,包括鄧麗君的《獨上西樓》、鳳飛飛的《有真情有活力》、歐陽菲菲的《嚮往》等,他創作的電影同名主題曲《梅花》、《一簾幽夢》、《庭院深深》,也被大眾耳熟能詳。
昨(4)日下午,台灣知名作家瓊瑤傳出死訊,在淡水區住家輕生,享年86歲,震驚全球華人。瓊瑤63歲兒子表示,母親留有遺書,交代秘書中午返家看看,入屋後發現時立即通報119,救護人員接報到場後,發現其已無呼吸心跳,當場證實死亡。事發的7天前,瓊瑤於臉書寫下《億亡夫》-不如歸去,懷念先生,沒想到如今發生憾事。
瓊瑤身兼作家、編劇、製作人,以言情小說聞名,著名的作品包括《還珠格格》、《庭院深深》、《幾度夕陽紅》、《煙雨濛濛》、《又見一簾幽夢》等等,其著作曾多次被改編為電影與電視劇。
願同安慰自覺老化、無價值的人
新竹基督教聯合關懷協會執行長黎源悅牧師受訪時表示,瓊瑤做了這樣的選擇,一定有她對生命的看法,又或者帶著對家人的愛,不想拖累家人,發生如此情事,眾人都相當不捨。
劉家昌跟瓊瑤一起離世,他們代表著一個世代的美好,社群媒體可見多人表達不捨遺憾,同時勾起很多懷念,願基督徒能在這世代帶來安慰,關心那些自覺老化、感到沒有價值的人。她說。
基督信仰超越年齡
以使命為引導的人生,超越時空與生老病死
在家屬公布的瓊瑤遺書中,有段提及:「時間已到,生命不會更好」,目睹衰老死亡,不願牽累家人,許多年長者、久病者或軟弱者,可能都曾有這樣的迷惘...
從基督信仰怎麼看?
黎源悅回應道,人從安全的出生到壽終正寢,是一個浩大的工程,經過千錘百鍊的生命更顯得特別珍貴。聖經裡面許多人物都沒有贏在起點,反而是在困境中得勝,例如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約瑟,他們都非常不完美,但最終都成為了信心英雄,只為了完成使命和呼召。
基督信仰是超越年齡來看人生,神是創造主,神創造了我們為寶為尊,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價值、職分、屬天呼召,一個讓使命為引導的人生,能夠超越時間性、空間性,超越生老病死。
已故的空中英語雜誌創辦人-彭蒙惠老師,到90多歲都未曾退休,雖因老化,生理機能較弱,手足、父母都去世、單身沒有結婚,但她仍喜樂剛強的過每一天,生長如黎巴嫩的香柏樹,這份長青的喜樂,給人帶來很多祝福和盼望。
彭蒙惠到老都過著使命為導向的人生,到老都成為眾人的榜樣,用信仰來激勵許多人,仰望上帝的榮耀!
新竹基督教聯合關懷協會執行長黎源悅牧師,與奉獻一生的彭蒙惠老師相識超過30年。(圖/黎源悅 提供)
人不可能沒有意義的活著
從永生角度來看,跨越今生的苦難
神創造每個人都有其生命軌跡與劇本,我們都該問這名導演,人生意義價值為何?
榮格心理學家窮盡一生研究人的心理,他曾說過一句很重要的結論:「人不可能沒有意義的活著。」看待人生的終點和起點,不是非黑即白的解答,最重要的是從「意義」的角度來看,凡事尋求明白創造主珍貴的心意,活出以使命為導向的人生。
聖經中約瑟被賣為奴,還被下到監牢裡面,被最愛的人背叛,但他最終成為埃及宰相,拯救了飢荒,但最後在明白生命中不可取代的價值和角色後,他明白且向著賣他的哥哥們說「神的意思原是好的」,所經歷的至暫至輕的苦楚,最終都成為永遠的榮耀。
再看著名作家杏林子,從出生到生命末了,無時無刻不在病痛中,有基督信仰的她,卻因病痛更明白其使命,帶著使命來回應病痛,她創辦的機構,更擴大成為世代的祝福。
「從創造主的眼光去看待人生,人生不是對價關係,不是做了好事就有福報,做了壞事就被懲罰。」基督信仰是從永生角度看今生,明白生命裡面的呼召,將跨越苦難。
「愛與被愛」都很美好,軟弱也能成為祝福來源
黎源悅回憶起陪伴自身父親的旅程,父親年輕時是一個全職軍人,採權威式教育,與兒女關係較有距離,但年老後身體機能較軟弱,自知無須再擔負家裡所有責任,不再那麼焦慮有壓力後,反而可以有新的眼光,常常看見兒女的優點給予讚美,這些相處反成為她生命中新的祝福。
在陪伴很多長輩的過程,她看見很多人越老越可愛、越老越成為他人祝福,因此不要認為「老了就沒用」,或成為別人羈絆,其實有時在照顧長輩的過程,兒孫也重尋自身喜樂和價值。
最後,她鼓勵銀髮族,或生命感到軟弱的人,「愛與被愛」都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從造物主的眼光來衡量生命價值,軟弱也能成為他人剛強的理由,成為祝福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