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維基百科共同創辦人拉里·桑格(Larry Sanger)公開且完整發表「懷疑論哲學家如何成為基督徒」的旅程。(圖 / Larry Sanger IG、Blog)

終於到了我徹底公開承認和解釋『我是基督徒』的時候了。

 

5日,維基百科共同創辦人拉里·桑格(Larry Sanger)以「懷疑論哲學家如何成為基督徒」(How a Skeptical Philosopher Becomes a Christian)為題公開發文,完整敘述歸信歷程。他說,這個部落格的讀者可能已猜到這一點,而現在,是適時分享自己見證的時候。

昔日的懷疑論者:也許我沒有公平地對待基督教

「如果你不知道這個變化,如果你在2020年之前就認識我,這可能會是個驚喜。」

 

桑格和吉米·威爾士(Jimmy Wales)於2001年共同創建維基百科,由桑格為維基百科命名,初期負責起草維基百科的大多數管理方針,但於第二年即離開。

 

桑格與上帝的經歷,可追溯至其童年。在「Part 1—我失去了信心:我問了太多問題」中,現年56歲的他回憶,小時候與父母一起去密蘇里路德會(Lutheran Church – Missouri Synod)。

 

「當我還是個小孩子時,父親是我們教會的長老。我記得書架上有幾本聖經註釋,我覺得很難讀。」

 

童年後期,他很喜歡發問「太多」問題。例如,聽到許多關於「思想」、「精神」和「靈魂」的談論,在去教堂的路上就會問父母,當時他大約8歲。

 

他多次與朋友們爭論宇宙的起源,並討論:如果我們說需要上帝來解釋萬物從何而來,那為什麼我們不需要一些東西來解釋上帝的存在?

 

桑格於12歲時在路德教會接受堅信禮,但不久之後,家人就不再去教會。和許多人一樣,他在青少年時期失去了「信心」。

 

整個成年生活,桑格一直抱持理性、方法論懷疑主義,以及有點頑固、嚴肅,但總是思想開放的嚴謹。

 

擁有博士學位的他,在哲學方面接受分析哲學訓練,這是一個由無神論者和不可知論者主導的領域。

 

大約在14、15歲時,桑格就不再相信上帝;偶爾會想,自己不再祈禱或去教堂。

 

幾年後,他定居下來,成為一名哲學家和方法論懷疑主義者,對於信仰是堅定的不可知論者

 

進入大學時,他知道自己想學習哲學,並致力成為大學教授。然而,由於哲學家同行缺乏對真理的真誠關注,他便很快對學術界感到失望。

 

桑格說,他對現代無神論者最有異議,其聲稱根本不相信上帝存在,但他們的嘲笑態度卻「尖叫著上帝不存在」(意指仍認為有神存在)。

 

我總是願意認真思量上帝存在的可能性。」2001年,桑格創辦了維基百科,也開始更認真尋找上帝是否存在。

 

在與這些「行家」打交道多年後,他慢慢意識到:也許,在某種程度上,自己也被「灌輸」了思想。也許他誤解了以為自己理解的事情。

 

也許,我沒有接觸過基督信仰的最佳代表。簡言之,也許我沒有公平地對待基督教。

 

2010年,他決定打開《聖經》⋯⋯

  • news-details
  • 奇妙的是,桑格開始出現對基督教的態度轉變。(圖 / Larry Sanger IG)

我應該承認我現在相信上帝

起先打開《聖經》,不是為了他自己,而是為了兒子們——因為《聖經》是世界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書,沒有之一。 

 

「如果沒有讀過這本書,就不能稱自己在西方受過良好教育,」桑格同時承認,當時對於閱讀其中的部分內容並無留下太多印象。

 

直至多年後,他才重新審視《聖經》,並在閱讀兩篇信仰文章後,開始更多思考「善與惡的根源」。

 

他總結出,對上帝的愛,可以被理解為宇宙中最高創造力的一種完全自然的愛。還有什麼比宇宙的創造者更偉大、更可愛的呢?

 

在這兩篇文章中,桑格開始出現對基督教的態度轉變。 

 

其關鍵轉捩點在於,「以前我對基督教只是持懷疑和冷淡態度,但現在我對它感到溫暖。我在道德上開始認可它——它不僅是可以忍受的,而且非常討人喜歡。

 

這一次,桑格決定自己讀《聖經》。 

 

在「Part 2:我轉變了」段落中,桑格重新檢視上帝存在的論證,且形容自己在過程中,靜靜地、「不舒服地」歸信上帝了。

 

他下載了YouVersion聖經APP,並製定90天閱讀計畫,讓「聖經學習成為一種嚴肅的愛好」。他開始更深入研究神學,卻意識到:「儘管擁有哲學博士學位,但我從未真正理解神學是什麼。」

 

他也開始寫一份名為「理性主義者接近基督教」的資料,把它放在部落格上。事實上,它在桑格的信仰生命轉變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它探討知識論問題、以及自己如何實際理性地支持對上帝的信仰,和基督教教義的採用。

 

這位前哲學家說,此時的他開始「與上帝交談」。到了2020年,桑格開始閱讀《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四本福音書,並告訴自己:「我應該承認我現在相信上帝,並正確地向神祈禱。

 

我照做了,靜靜地閉著眼睛,躺在床上。我並不是說這是我應該做的,但這是我所做的。

 

此經歷真實且真誠。「我從未經歷過如此令人興奮的歸信歷程。我慢慢地、不情願地接近對上帝的信仰生命。是的,我懷著極大興趣,但(過程)充滿困惑和驚愕。」

 

值得一提的是,曾經繼續思考哲學時,桑格更加堅定了——決定繼續「保持懷疑」。如今回想起來,他認為,「被告知不應該問這麼多問題」對其信念非常傷害。

 

這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可怕的事,因為人會因此推斷,只有缺乏好奇心且無法回答難題的教條主義者,才會相信上帝——如此信念必定是「非理性」的。他曾經就是這麼想的。

 

我錯得有多嚴重,我花了多久時間才發現自己的錯誤。顯然,西方文明史上許多最深刻的思想家,都是《聖經》的信徒。

我特別希望能接觸到那些像我曾經一樣的人

桑格強調,儘管35年來作為「非信徒」,但他並不會試圖將自己描繪成一個「信仰的敵人」。 

 

「(昔日)我只是一個懷疑論者。(現在)我特別希望能接觸到那些『像我曾經一樣的人』:理性的思考者,他們可能對這個(信仰)想法持開放態度,但根本不相信。」

 

「我被呼召『到全世界去,向萬民傳福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講述自己信主的轉變故事。」

桑格說:「我相信只有一位神,有聖父、聖子和聖靈三個位格。」

 

文章後段,桑格向每個讀者發出呼召,當中詳細提出許多聖經經文,從而勉勵每個人:

 

神對我們最大的願望是,我們能在愛中與祂團聚。

除非我們接受祂的幫助,否則這肯定意味著我們最終的毀滅。

聖經是上帝無誤的話語,揭示了神拯救人們免於毀滅的計畫。

 

每個人都應該每天閱讀聖經。」桑格鼓勵大家每天讀《聖經》,也有計畫尋找哲學家和神學家來回應「上帝存在」的主題。

 

文中,桑格也分享自己學習讀經的經驗供參考——

我開始深入《聖經》學習兩個月後寫的一段話,我仍然認為這非常正確:

 

自從我開始讀《聖經》,我就坦白地問自己一些問題——嗯,更準確說,我以為自己是在向上帝提出問題,就像是在與他對話一樣——而我似乎被告知,我缺乏智慧,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會在此時向我啟示,我不應該期待任何聖經中尚未啟示的事情,我應該繼續閱讀和研究。這本質上是,我了解可供我學習的東西(無論如何,關於神聖)的唯一方法。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馬太福音28:19)

  • news-details
  • 桑格說:「我相信只有一位神,有聖父、聖子和聖靈三個位格。」(圖 / Larry Sanger Blog)

參考資料:CBNHow a Skeptical Philosopher Becomes a Christian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