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記得在一次的課堂中,有個孩子因為上課秩序欠佳,下課後被留下來。這通常是我處理的方式... 在課堂中如果碰到「突發特殊」狀況,我不會在上課時「硬碰硬」處理孩子的狀況。因為當我在「課堂進行中」花過多的時間處理孩子的特殊情況,一來對於其他認真的孩子來說,浪費了他們的時間。一來也是我如果想在「短暫時間
在婚姻中產生的許多徬徨與掙扎,很多時候都只是自己不當的思想模式、或壞習慣帶進婚姻所致。例如對配偶不切實際的期待、或認為不需為婚姻努力…等等,這些都不是甚麼大問題,但卻會慢慢偷走妳該享有的幸福。
「傾聽」很簡單,也很困難。羅馬書10:17說「可見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由此可知,我們的信仰是從「傾聽」而來。
針對近日市府重啟「大安媽祖文化園區」一案,「台中市教會發展策略聯盟」代表杜明達牧師、蕭祥修牧師、林進泰牧師、台灣基督教聯盟牛弘主任,今日專程拜會盧秀燕市長溝通陳情。
箴言18:21提醒我們,生死在舌頭的權下,喜愛它的必吃它所結的果子。很多時候,我們不經意的言語很可能不小心傷了丈夫的心,不是因為他有多脆弱,而是「最懂你的人,總能傷你最深」。
你有沒有覺得,跟自己的家人說話最難?明明只是一件小事,到後來都能起爭執?我們很努力想當個好學生、好兒女、好妻子、好父母,卻一次次在關係中受傷。其實神在模塑我們成為一個「好聽眾」,當我們願意靜下心、傾聽上帝的心意時,祂會引領我們作出對的回應。
希望這可以釋放一些媽媽... 前幾天聽到一個朋友分享,他有一個媽媽友人有3歲多的孩子,一直覺得孩子很需要他。不管到哪裡,孩子一定要緊緊在她身邊,即使在跟朋友聊天,眼睛也都是掛在孩子的身上。當孩子一有什麼狀況,媽媽當然是立馬手刀奔去處理因為媽媽覺得孩子很需要她?! 結果有天在家孩子玩完玩具
希望這可以釋放一些媽媽... 前幾天聽到一個朋友分享,他有一個媽媽友人有3歲多的孩子,一直覺得孩子很需要他。不管到哪裡,孩子一定要緊緊在她身邊,即使在跟朋友聊天,眼睛也都是掛在孩子的身上。當孩子一有什麼狀況,媽媽當然是立馬手刀奔去處理因為媽媽覺得孩子很需要她?! 結果有天在家孩子玩完玩具沒有收拾,爸爸就責備說不收玩具就整個丟掉,孩子放聲大哭,媽媽當然又馬上衝過去,一邊收拾一邊說:來我們一起收(當然都是媽媽收) 有天孩子在玩的過程中跟其他孩子起了紛爭,孩子的反應- -大哭,然後就看到媽媽處理兩個小小孩的紛爭。 有的媽媽真的很用心的在照顧孩子,不過隨著孩子的年紀越來越大,爸爸媽媽應該也需要學習放手,在適度的範圍中,讓他開始處理自己的狀況。 「哭」是其中一種解決的方式,孩子從出生開始就習慣先用「哭」來表達,但這絕對不是爸媽希望孩子一直使用的方式,給孩子一些時間跟空間! 小小孩的爭吵,爸爸媽媽慢點出手吧!你沒有讓他試過「哭」以外的方式,他頭腦能想到的反應永遠只有plan A「哭」! 讓他們從邊哭邊爭吵的過程,開始學習溝通吧!畢竟爭吵也是一種「激烈的溝通」,至少孩子開始「表達意見」了。 在搶誰先玩玩具的過程中,讓他們去「溝通」吧!社交能力不就是實際練習而累積出來的? 即使在失誤中,透過邊哭也邊想可以怎麼補救的過程中,開始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吧!如果每次都只結束在哭,爸爸媽媽可能要做好一直幫孩子善後的打算。 因為孩子未來的生活不是只有爸爸媽媽,還會有其他人...,如果孩子只會以「哭」表達,那爸爸媽媽就必須要隨侍在旁擔任「翻譯」,還有收拾者! 當孩子有狀況時,放慢速度吧!多給他們一些「反應時間」,不是斥責孩子「不准哭」,也不是馬上去幫孩子做接下來的反應! 而是除了哭,再多等一下,多引導一下,讓他們開始嘗試自己處理,讓孩子不只用哭表達情緒,接著也能開始自己試著解決問題。 雖然不太可能一開始就有圓滿的結果,但不就是一次一次的練習,熟能生巧。相信孩子「哭」的時間與次數一定會越來越少的!因為他不會再容易有那麼多的「負面情緒」,也知道自己是可以有更多表達方式以及能力來處理的。 爸爸媽媽,其實孩子沒有你想的那麼需要你,學習放個手吧!給他們還有給自己一些喘息、成長的機會與空間。 放手是門有智慧的功課。 (文章授權/梁蓓禎老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別讓妻子感覺你不再愛她了,即使你也會說感謝或適時送禮物,但在甚麼情況下,你不經意的行為會讓妻子「很在意」,而日久生怨呢?
若能一輩子避免衝突,那真的是再好不過的事。然而,人的一生不但無法避免衝突,「學習好好爭執」更是模塑我們成為更好的人的過程。無論面對家庭、工作、夫妻、親子或人際關係,我們常想在衝突中大喊「暫停」,此時先問自己十個問題…
其實,有時平心靜氣的一句話比十句高分貝的話還有效...
父母有責任在孩子的生命中扮演引導方向的角色,鼓勵他們突破困難、幫助他們在信仰上成長。直到有一天,他們的身邊出現另外一個人,我們仍然持續觀察和守護──這個人尊重我的孩子嗎?愛神也愛人嗎?能給我的孩子幸福嗎?萬一發現「不適合」的蛛絲馬跡,又該如何與孩子開啟這段艱難的對話?
有些人信主是在於被神短暫觸動的一瞬間,但是被神心意更新而變化、變得更好,則是持續經歷神的一段過程;而戴文達從信主受洗到在婚姻中經歷神的陶塑,就是一個真實的見證。
9日晚間,迦南國度協會邀請到美國專業心理諮商師游文惠老師分享,談到基督徒的情緒與溝通觀念,她以「1個觀念、3種情緒表達方式和5節經文」,幫助我們探索傾聽與話語表達中的真實意涵,讓我們來看看是哪些方法吧!
聖經教導基督徒要「用愛心說誠實話」(以弗所書4:15),這須要從主來的智慧,面對配偶時更是困難:妻子如何講實話卻不惹先生的氣,先生如何坦承自己的感受卻不傷害妻子?求主幫助我們,以下十個提醒相當重要:
他愛妳的方式是妳要的嗎?如果不是,學習開口要!跟他說出妳的「需要」,這也是增進夫妻感情與了解彼此的相處之道。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