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所觀察到的一些例子中,有好些強調要追求聖靈特殊經歷的人,他們主張,基督徒若沒有這些經歷,靈命就很難成長、教會也難以復興。奇怪的是,他們不見得個個都是教會中火熱參與服事的人。
「聖靈充滿」在教會中一直都是令人充滿好奇又常引起爭議的課題。
一方面,所有基督教會都承認聖靈的位格,以及祂對神國事工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大家對聖靈工作方式的看法和經驗卻大有分歧,以致一般人也以此來給教會分類—或靈恩,或不靈恩(儘管我並不完全贊同)。
為了不引起衝突,很多人避談此課題,以免被貼標籤。可是,這樣好嗎?這個議題究竟有何重要性?
稍懂一點聖經神學的人都知道,聖經中唯一記載初代教會宣教事蹟的書卷—《使徒行傳》是一本強調聖靈工作的書。
全書直接或間接指向聖靈的記述至少有57次,其中「聖靈充滿」就出現10次之多,而且書中描述聖靈的工作也是多樣性的,包括加增勇氣和能力、引導、行神蹟等等。
由此可見,聖靈的工作對宣教不單是重要的,也是主導性的,這正是初代教會的宣教工作如此大有能力的原因。今日教會的宣教工人,絕不可輕忽聖靈的充滿。
我頗感恩,過去多年的全職服事中,有許多機會走訪和服事對聖靈持不同觀點的教會。本文是我過去多年與不同教會、不同宗派信徒交流所得,加上多年教授聖經課與神學課,再融合本人宣教與屬靈經歷之反思,尤其針對一些我認為常見的迷思,希望能給讀者一些啟發。
一、聖靈充滿是罕見的嗎?
在一次線上小組聚會中,當天的主題就是「如何被聖靈充滿」,帶領者給組員發出了一個問題:「你有被聖靈充滿的經歷嗎?請分享。」針對這個問題,開口分享的人很少,而且內容都是一些有特殊感受或印象深刻的經歷。
有人提到他在受洗時有一股暖流從頭頂流到腳尖,另一個人提到他在敬拜中被神深深觸摸、淚流不止,還有人提到他在聚會中忽然間就講起方言來。很自然的,其他沒有類似經歷的組員就不敢發言,他們可能因此認為自己沒有被聖靈充滿(即使是那些有經歷的人,也可能不會認為自己平常有被聖靈充滿)—被聖靈充滿似乎是信仰歷程中極為罕見的事。
回看聖經,保羅寫道:「不要醉酒…乃要被聖靈充滿。」(以弗所書5:18)這句話在原文是現在進行式,意味著保羅期待讀者持續性地保持這種狀態。
在路加記述中,初代教會面對日用飲食分配不均的問題,使徒就提議選舉執事負責管理膳食,其中被選之人的條件之一就是「被聖靈充滿」(參徒6:3)。
顯然,「被聖靈充滿」是當時的常態,以致信徒平時可以從這些人身上看到他們是常被聖靈充滿的,其中並沒有提到任何超自然的經歷(應該不會是請大家臨場表演一下被聖靈充滿吧?)。「聖靈充滿」的經驗比一般想像的更常見,或至少應該是如此。
二、聖靈充滿一定是超自然的嗎?
「聖靈充滿」為什麼會變得「罕見」?這是因為很多人總是將它想像為「超自然的」。聖經當中的確有超自然的例子,其中眾所周知的就是講方言,尤其是各國的語言,還有見到異象等,但實際上這些例子並沒有一般人以為的那麼多。
在更多的記載中,聖經並沒有描述是否超自然,只是讀者容易產生這種聯想。值得注意的是,聖經一次也沒有把「聖靈充滿」與人主觀的感受(如:暖流)關聯起來,只提到被充滿者客觀的表現(如:放膽傳講神的道)。
正如上文所述,保羅既然要信徒常常被聖靈充滿,不可能等同於要信徒常常處於「超自然」狀態。或者我們可以說,其實任何一種聖靈工作的形式都是「超自然」的,只是有些屬「超越自然」,有些則屬「超級自然」。
三、聖靈充滿是一時的嗎?
擁有聖靈充滿的「超自然」經歷的確是好的,我們不應該制止或否定,但是也不能以那經歷視為被聖靈充滿的唯一標記,甚至不是必然的標記。
有超自然經歷的人,有一些的確是被聖靈充滿,但另一些則不見得(最明顯的例子是太7:22);同樣的,沒有超自然經歷的人,有一些的確沒有被聖靈充滿,但也有一些是被充滿的。
判斷被聖靈充滿的肯定標記,不應該是「被充滿時」的感覺或狀態,而是「被充滿後」的成長和表現—
我們有沒有更愛主、愛人?有沒有更渴慕聖潔?有沒有更多平安、喜樂和盼望?有沒有更委身於教會的事奉?有沒有更火熱、放膽地傳講福音?有沒有更與教會弟兄姐妹合一?…
聖靈的工作不可能僅僅是讓人「嗨」一下,祂工作的目的是要更新和改變人的生命,使我們更好地行在神的計畫中、長成基督的身量、成全神對我們生命的目標。
在我所觀察到的一些例子中,有好些強調要追求聖靈特殊經歷的人,他們主張,基督徒若沒有這些經歷,靈命就很難成長、教會也難以復興。奇怪的是,他們不見得個個都是教會中火熱參與服事的人。
四、聖靈充滿完全是被動的嗎?
講到如何被聖靈充滿,最常見的主張就是透過禱告,祈求聖靈來充滿,很多詩歌也是這麼寫的。值得留意的是,聖經竟一次都沒有提到這種禱告。
這當然不意味著祈求聖靈充滿是錯誤的,更不是說只有聖經教導的禱告內容我們才可以禱告,但是這個發現至少顯示,禱告求聖靈充滿不是信徒被聖靈充滿的主要方式。除了求聖靈來充滿之外,我們還有事情要做,而那些事情比純粹祈求更重要。
我們甚至可以確定,只要擁有了被聖靈充滿的其他必要條件,即使我們沒有刻意祈求聖靈充滿,也一樣可以被充滿。
無疑,保羅所說「要被聖靈充滿」這句話的確是被動式,不過,這卻是一個命令語氣,命令的對象是讀者而不是聖靈。
換言之「被聖靈充滿」是信徒要積極去做的事,這包括我們常禱告親近神、聆聽、思考和遵行祂的話語,及積極地發掘恩賜和投身事奉等。聖靈隨時都願意充滿我們,關鍵是,我們是否願意被聖靈充滿。
五、聖靈充滿的經歷是見證嗎?
我所認識的弟兄姐妹有好多都有被充滿的特殊經歷,按著我對他們的認識,我相信他們不是在吹牛說謊。儘管如此,我也在想,分享這些經歷真的是一種「見證」嗎?那些聽著見證,自己卻沒有類似經歷的人,他們的感受如何?他們會不會因此就認為自己從未被聖靈充滿呢?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坦白說,如果這些見證只停在那些感覺和經驗,我並不認為有多大價值。也許因為那些經歷太令人興奮了,不得不說,即便如此,我們也要強調那些經歷之後自己生命的更新和改變。
討論了這麼多,如果你問我,「聖靈充滿」的定義是什麼?我會說,是一個人的思想、行為、全人願意降服於聖靈時的狀態。這是基督徒應當常常保持的狀態,使他能明白神的旨意、活出基督的品格、並有效地事奉神的教會。
有時候,聖靈會給我們異常的感受和經歷,這也許在生命或事奉中特殊的時刻尤為需要,但不代表平時沒有經歷的時候就沒被充滿。
我多年的服事經歷中,很多時候都「無感」,甚至軟弱,可是無論感覺如何,我從未對事奉有所鬆懈。有好多次,服事過程中總是沒有感到任何能力,但服事結束後卻得到意外的回應和效果。
我相信,即便「無感」,當時的確是被聖靈充滿。以我的漫畫創作為例,很多時候並不是思源泉湧,如有神助般地畫出很多好作品,相反的,大部分是在苦思惡想、絞盡腦汁、細心規劃、費力創作出來的,但是它們卻正確地傳遞著某些真理信息,也有許多讀者回應說看了受到激勵,得到啟發。
這難道不是聖靈的工作嗎?若不是,那難道是我自己的聰明?那我要歸榮耀給自己嗎?我寧願相信是聖靈,祂在我創作的過程中動了工,也在讀者心中動工。
當今教會有一個奇葩且值得自省的現象—聖靈的議題成為了教會分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很多信徒從某個教會出走,就是無法接受該教會對聖靈工作的詮釋和做法。有一些人是因為某教會「太靈恩」,有些則因為教會「不夠靈恩」。這實在是不應該發生的現象!而實際上,無論我們是否強調某些聖靈充滿的現象,都犯了同樣的錯—限制了對聖靈的認識。
過度強調靈恩的人以為,聖靈的工作「一定」有某些表現,而反對靈恩的一方則以為,那些表現一定不是聖靈的工作。
其實,聖靈工作的形式是沒有固定形式的,更重要的是,這些爭執實際上都輕忽,甚至與聖靈另一個重要的工作——合一相抵觸。
保羅在以弗所書勸勉信徒要「以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4:3)。聖靈的工作之一是賜下合一,而不是搞分裂。我們的責任是努力地維繫和促進這個已經成就的合一,不讓它被破壞。
換言之,無論哪一個立場,如果我們真正看重聖靈的工作,順服聖靈的話,就應該懂得和其他的人一起配搭和生活,包括那些對聖靈的觀點和自己不一樣的人。教會和神國工人應該期待,在宣教禾場上看見更多真實,聖靈的作為。
歐洲校園事工(ECM)宣教士、神學院講師、漫畫家、詞曲創作人、專欄作家。先後畢業於新加坡神學院及中華福音神學院,獲神學碩士學位,主修新約。目前在德國東部德累斯頓市做華人留學生福音工作。2007年開始創作單格信仰反思漫畫,2012年開始以邊講道邊畫漫畫的方式佈道,廣受世界各地網友歡迎,亦經常受邀在各地主領聚會。著有《給靈命把把脈》、《別搞錯信仰》、《千萬別搞錯信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