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有兩個朋友問我:「基督教雖然跟心靈課程不太一樣,但教會內是否也會存在許多道德綁架的情況?」
【教會文化篇1:在教會被道德綁架?三個指南給你參考】
這幾天有兩個朋友問我:「基督教雖然跟心靈課程不太一樣,但教會內是否也會存在許多道德綁架的情況?」
我:「以我認識的基督徒之中,我想有近半數的人有被道德綁架的經歷,但老實說,我認為,只要是有人的地方,無論是職場、家庭、學校,道德綁架都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我先說結論:
不要因為教會有道德綁架,就覺得教會就是有問題,我認為每個教會都會有,因為我們都是有情感的人,不是神。
反而更健康的思考方向是,我們如何去面對這樣的文化?以及建立更有智慧的溝通方式!
道德綁架案例一:關於十一奉獻
對於部分弟兄姊妹而言,最讓他們感到不自在的,就是被領袖詢問:「最近奉獻的狀況還好嗎?有穩定十一奉獻嗎?」這類問題往往讓人感受到隱形的壓力,甚至影響對信仰的感受。
而有時候牧者也會用「信仰的信心跟奉獻有直接關係,如果無法奉獻,要禱告上帝給你信心。」這樣的傳遞會讓一些弟兄姊妹感覺被道德綁架。
不是說這樣的表達有問題,而是這段話的情境、說話方式、接收者的狀態,可能會讓當事人感受到極大壓力,甚至產生許多誤解。
道德綁架案例二:關於服事安排
「你下週六晚上有空嗎?可以來幫忙教會活動招待嗎?」這樣的問句看似平常,卻讓許多弟兄姊妹感受到無形的壓力。因為在教會文化中,拒絕服事似乎會被視為「信仰不夠堅定」,導致大家寧願編造理由(甚至說謊),也不敢坦率說出自己的實際情況。
這個問題與「有沒有空一起吃飯?」本質上不同,因為服事的意願通常與個人的信仰和信心緊密相關。所以,這樣跳過意願、詢問當事人生命狀況,直接問有沒有空的問句,會讓有些弟兄姊妹感覺到被道德綁架。
還有許多其他例子,如婚姻交往、小組連線禱告、傳福音、邀請朋友參加活動等,這些情境也容易出現道德綁架。所以,教會確實要面對「道德綁架」這個議題,避而不談才是不健康的。
從教會文化,三件事必須要調整
1.邀請弟兄姊妹給予時,應該強調「恩典與自由」,而非「內疚與恐懼」,聖經在約翰福音 1:17說到「因為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
邀請弟兄姊妹時,我們表達可以從「你是否願意參與?」取代「你應該這樣做!」
2.教會不僅要教弟兄姊妹相信,更要教弟兄姊妹「分辨」,約翰一書 4:1「親愛的弟兄啊,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於神的不是。」
面對網路世代,我們需要有媒體素養思辨力,同樣的概念,面對教會的建造,弟兄姊妹是否能夠辨別各樣的聲音、挑戰是出於人,還是出於神?我想這是教會的挑戰。
3.提出信仰抉擇時,給予更大的空間和彈性,願意說出拒絕和願意接受都是值得被愛的!
如同聖經中哥林多後書12:9「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所以我們如何在教會或小組中營造一個可以放心表達自身軟弱,而不會被評價或比較的文化,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常感受到被道德綁架,兩件事給你挑戰
1.練習設立界線,學會說「不」。
我很喜歡箴言10:9「惟有誠實人必得安穩。」面對道德綁架,唯有正視自己的情緒、感受,並且將真實的狀況如實表達出來。有時候領袖、牧者也不知道你的心理狀態,與其自己卡在心中,不如帶到上帝、肢體面前,我想那個不開心的情緒,大家都是會被理解的。
2.專注在神怎麼看你,而非人怎麼看你!
我相信,上帝不會因為我們拒絕某一個服事,就不會愛你。如果常因爲害怕拒絕後,被貼上標籤、被誤解,就更要求主給你神兒女的身份,因為聖經說「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羅馬書 8:1)
本來預計週日就要發出,但過程修改了好多版本,最後終於完成了!
幾年前,我曾因感受到道德綁架,動過數次離開基督信仰的念頭;也曾在當領袖時,被弟兄姊妹指責自己施加了道德壓力,這讓我一度感到挫折與迷惘。但回頭看,這些都是成長的過程,而上帝的愛始終不變。
無論我們的信仰旅程在哪個階段,都值得擁有更健康、更自由的關係。
分享一篇心得文給大家,歡迎大家分享和給予回饋、建議!
「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 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加拉太書 5:1)
不帆心家庭教室創辦人,親職講師與現場教師。期待藉由真理、教育與輔導專業,幫助新世代家庭有更好的溝通默契,活出上帝創造的美好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