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news-details

「有球隊把球員當作打球機器,讓球員討厭籃球;我們是協助青少年成長,也讓他們畢生都熱愛籃球。」

1987年,由前《突破少年月刋》總編輯蕭銳志創立的籃球體育事工(下稱籃體),透過籃球傳福音、牧養和門訓;其內容包括籃球球員訓導班、福音籃球教練訓練班,協助教會、學校建立與訓練球隊,也舉辦福音籃球營和福音盃賽等。

籃球體育事工拓展幹事田志彥教練曾於柬埔寨宣教7年,在當地,籃球也是他重要的傳福音工具。

籃球體育事工拓展幹事田志彥教練曾於柬埔寨宣教7年,在當地,籃球也是他重要的傳福音工具。 (攝影/記者王志宏)

籃球體育事工副總幹事梁勉行教練在加拿大的大學唸體育系,在當地也不斷的打籃球。

籃球體育事工副總幹事梁勉行教練在加拿大的大學唸體育系,在當地也不斷的打籃球。 (攝影/記者王志宏)

不只是追求比賽成績 更看重「人」

此次接受今日報採訪的,為籃球體育事工的拓展幹事田志彥拓教練和副總幹事梁勉行教練。他們強調籃體追求的精神為「認罪」和「愛鄰舍」,並同時協助青少年成長,因為他們不是訓練「打球機械」,「人才是最重要的!」

此理念就讓他們與一般球隊截然不同─只以比賽中的成績為最重要目標,卻忽略了球員個人本身。「部份學校球隊,只是重點栽培一、兩名球技較出色的球員,其他人容易被冷落。」梁勉行說。

有些球隊對個別球員只教某種戰術,一天要訓練某特定動作數千次,使球員在某方面很強,對於為球隊爭取入球大有幫助,但對球員本身卻有不少壞處。「這種訓練讓球員特別容易受傷,也有很多球技是他不懂的,無法在其他球隊打球。」田志彥補充。加上部份球隊教練會對球員說粗言穢語、人身攻擊,因此要在此環境下培養對籃球的熱情,並不容易。

「我有球員以前在別的球隊,屬訓練強度高,操練像狗隻一樣,讓他很憎(恨)打籃球。現在在教會的球隊打球,輕鬆很多,可以玩,跟別人談話。」

籃球體育事工協助青少年成長,也讓他們畢生都熱愛籃球。

籃球體育事工協助青少年成長,也讓他們畢生都熱愛籃球。 (照片提供/籃球體育事工)

輸球也開心 讓對手另眼相看

籃體某次前往大陸打球,就展現出他們愛籃球和團隊精神。

當時籃體的陣容較弱,而對方則頗為強勁,使得比賽期間一直處於劣勢,但讓內地同胞感到奇異之處,是他們的球員雖輸球仍笑容滿面;比賽中,教練對球隊也是充滿鼓勵、打氣和掌聲,即使處於劣勢,但只要搶到球,就很高興。

籃體也協助青少年成長,讓大家都有機會享受籃球的樂趣,包括本來沒有機會進入校隊的青少年。

曾經在籃體籃球班的一名少年學員才來第一天,就表示很喜歡籃球。「原來以前他在學校體育課時跟校隊的同學同場,帶給他很多負面的經歷和情緒,享受不到籃球的樂趣。」梁勉行說。

鼓勵和打氣是他們常用的方法,可能在小朋友首次在外比賽,人生第一個投籃,雖然沒有成功投籃,但已值得鼓勵。「敢於在高大的球員面前投籃並不容易,要有勇氣。」

沙灘足球或排球不冷門,至於沙灘籃球,則較少見。

沙灘足球或排球不冷門,至於沙灘籃球,則較少見。 (照片提供/籃球體育事工)

康體福音選擇多

雖然打籃球很愉快,但他們也將傳福音的方式侷限於此。2001年,籃體更成立「創意康體中心」,針對當時開始流行「上網」,導致年輕人在現實世界的互動愈來愈少,教會或機構需以多元平台與年輕人溝通。

其牧養模式結合信仰、輔導、康體等元素,讓新一代更容易接受基督教。當中包括:創意康體遊戲、生存遊戲等,又有不同的營會,都是將福音結合其中,如講道前先玩一個相關的遊戲,不僅讓信息更立體,會眾也更容易理解及接受經文。

籃體也不只是自行舉辦各種的康體活動或課程,也與不少機構和教會合作,如建立、訓練學校和教會的球隊一般,也協會教會以「創意」牧養團契,讓組員可以更健康和活潑的發展,教會的同工也可從中激發創意。

當中的活動眾多,像是看電影,但未必會全片看畢,而是觀賞重點片段,針對如「片中主角面對人生交叉點」等問題,激發組員思考,進而帶出信息所傳遞的主題,這樣也講福音也較容易。

看著孩子們愉快的樣子,可以感受到康體事工存在的價值。

看著孩子們愉快的樣子,可以感受到康體事工存在的價值。 (照片提供/籃球體育事工)

▌HOT!!! 本周超熱門 ▌

建立三個習慣

「對我來說信仰很重要」 戲劇一姐楊謹華生日受洗了!

【何志滌專欄】什麼是「真正的團契」?

陳金鋒引退賽上的另一幕暖心瞬間 黑人為罕病兒禱告 鼓勵眾人學會堅強

信心勇士之父的告白:親愛的力克,謝謝你來當我們的孩子

【粉絲數衝破5萬! 歡迎加入今日報Line生活圈】

● ID:@IOB5227J
● 手機直接點入加入:(點我)
● 行動條碼: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