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康思云:長輩這個年齡段很重要的任務是「生命統整」。(攝影/記者都希基路)

根據行政院內政部統計資料,台灣已於去(107)年3月底進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14.1%,超過14%門檻),預估民國114年高齡人口將超過20%,進入「超高齡社會」。新活藝術執行長、資深社工師康思云表示,老年這個年齡段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生命統整,方法有很多,她們是用藝術的方式,讓長輩在分享生命故事的過程中整理過往,找到自己的成就,面對他的遺憾,繼續往下走。

藝術的療癒力、心靈治癒力

從小到大我們接觸很多藝術,上帝創造的世界就是彩色的,光是一朵花就讓人覺得美得不得了。但台灣在整個老年服務的環節上,不太注重「美」的感受,但其實那很重要,因為人只要看到「美」就開心、快樂。

 

康思云認為,藝術具有療癒力,但那個療癒力並不是去治療什麼病,而是像聖經上所說「喜樂的心就是良藥」。當人浸潤在美的環境、表達出一個美善的事情,比如簡單的用顏料塗色,結果卻創作出獨特、美麗的畫,這個人一定很開心,開心就是那個「良藥」。

 

這個「美」的療癒力,可以運用在很多層面,雖然康思云共同創辦的社會企業新活藝術是以老人族群為主要服務對象,但他們也服務過癌症病友、新移民的親子關係、家庭照顧者的自我舒壓及自我探索、女性尋找自我工作坊,透過藝術及主題的設計,漸進式地讓人直面自己。這個過程,對每個年齡層都是很棒的自我認識、自我探索,包括小孩子。

 

不一定是透過繪畫,拼貼(把雜誌剪一剪、貼一貼)、渲染、噴畫、捏塑、拼豆、壓花等,很多種方式。

設計活動的目的是讓長者能與其他的老人或陪伴者建立友誼,從互動中感受自己是重要的人、有價值的人。(攝影/記者都希基路)

 

設計活動互動,達到生命統整

康思云是「藝術社工」,意思是所做的仍然是社工的事情,只是用藝術做為媒介。她表示,與長者互動,一定要了解:

一、很多長者年老之後沒有交新的朋友,舊的朋友一個個凋零,這讓他們覺得自己在社會中是個孤島。

二、長輩在這個年齡段很重要的任務就是「生命統整」。

 

所以在設計活動上面,進行的方式就是跟他們玩、聊天、談話,讓他們可以很自在地進入情境之中,願意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這樣做的目的在於:

1. 透過這個過程重新有社會互動

與其他的老人或陪伴者重新建立友誼,從互動中感受自己是重要的人、有價值的人。

 

2. 希望長輩能達成他這個年齡段重要的任務:生命統整

整理他的過往,找到他自己的成就,面對他的遺憾、不能饒恕、或需要彌補的部分,他需要去面對、處理,他才可以在老年期繼續往下走。

 

透過重構記憶,重新定義自己

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這個主題範圍好像很大,但事實上進行的方式可能就是「一件你難忘的事」、「曾經讚美過你的一個人,他是誰?他講了什麼話?」、「如果講到小時候,你會想到什麼情景?」其實就是你的一段記憶。

 

「記憶是很主觀的,一件事情我看到、記得的,跟你看到、記得的都不一樣,而我們(社工、陪伴員)要聽見的是服務對象在那一段記憶到底看到了什麼,怎麼去定義它,有沒有機會用不同的眼光重新看這件事。如果在講完之後,他願意換位思考、重構,他就有機會在他現在的年紀重新定義自己。」

 

這很像基督徒重新用上帝的眼光看自己,不是用過去的眼光,而是從神的高度來看自己

透過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重構記憶,重新定義自己。(攝影/記者都希基路)

 

生命統整後,繼續往下走

康思云曾經陪伴過一個70幾歲的奶奶,很內向、很緊張,丈夫死於空難之後,她以微薄的薪水養活公婆及兩個年幼的兒子。

 

那陣子她每天都夢到丈夫、以淚洗面,直到有一天她下定決心不要再夢到丈夫、也不再為這件事流淚,這麼多年來,她真的沒再夢到、也沒哭過,甚至還得了乾眼症。

 

奶奶在她們的陪伴下,首次說出這段故事,說完之後用拼貼畫的方式重現當年他們談戀愛時奶奶收到99朵玫瑰的浪漫場景。當天回家後,她大哭了好幾個小時,乾眼症不藥而癒。

 

奶奶也在做拼貼畫的過程中一直翻雜誌尋找合適的圖片,而看到雜誌上所報導的、發生在這個城市的事情,原來是那麼有趣,怎麼之前都沒發現到。心境打開、想法改變之後,後來再碰到家人猝死、自己母親病危,她變得很有能力去面對處理,成為安慰別人的那個人。

 

奶奶甚至說:「我終於變成我喜歡的那個我自己。」

 

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哥林多後書4:16

他們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詩篇92:14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