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否愛神勝過愛世界?面對各種誘惑與攻擊,我們是否有看清眼前的敵人?仇敵不斷地想要將我們拖離永生,身為基督徒該如何面對?
「自從有教會以來,便已經有許多自稱相信基督的人遠離了祂。」專欄作家馬修.西格爾(Marshall Segal)在渴慕神(Desiring God)網站說到。
這可以從使徒保羅寫給提摩太的信中看見:「已經有人自稱有這學問,就偏離了真道。」(提摩太前書1:21)當時開始有人偏離甚至離開信仰,直到現今,我們身邊仍然能看見許多人,在信仰裡來來去去。
其實耶穌在聖經裡面已經告訴我們,這是一定會發生的事情:「那落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走開以後,被今生的思慮、錢財、宴樂擠住了,便結不出成熟的子粒來。」(路加福音8:14)
馬修.西格爾說:「在我們這個世代,世界的荊棘變得更加鋒利,威脅著我們的信仰。」
信仰之戰
「但你這屬神的人要逃避這些事,追求公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溫柔。你要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你為此被召,也在許多見證人面前,已經作了那美好的見證。」——提摩太前書6:11-12
保羅在書信中提到「信仰是一場仗」,這意味著「相信」並不容易,它並不總是讓人覺得輕鬆。跟隨神往往會遇到挑戰。
耶穌在路加福音9章23節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祂所提到的十字架,並不是戴在脖子上輕巧美觀的十字架項鍊,而是跟隨祂背起的痛苦。
我們是活在一個「將基督釘在十字架上的世界」,若我們宣告對基督的愛,便會有苦難和磨練臨到我們(彼得前書 4:12)、人會誹謗和否認我們(約翰福音 15:18)、撒但和魔鬼會攻擊我們(約翰福音 10:10)、我們的罪會從內部毀滅我們(彼得前書 2:11)。
如果我們拒絕戰鬥,面對這些困難險阻就會退縮。這件事情至關重要,因為這關乎我們的靈魂能否「持定永生」。
(圖/Shutterstock)
馬修.西格爾從提摩太前書中,歸納出三項在信仰的戰鬥中,將面臨的具體威脅:
一、驕傲
那些離開耶穌的人,保羅首先指出了他們的「驕傲」。他們沒有因神的恩典和憐憫而感恩,反而藉由信仰得著自我利益。他們並沒有將生命的主權交給神,只順服自己的想法。
二、分心
除了驕傲以外,保羅也提到這些人的「嫉妒、紛爭、毀謗、猜疑」。馬修.西格爾說,罪會使我們培養一種不健康比較與爭執的想法,而這些障礙在現今網路的世界更加劇了。
當我們在網路的世界裡,我們的注意力是否專注在傳遞爭議、辯論?我們是否會去關注那些懷疑、毀謗為主的新聞,卻沒有意識到每天吸收這些詢息,對我們的信仰有多大的毒害?
三、貪婪
我們是否經常看見別人心裡的貪心,但是卻很少檢討自己?尤其在現在社會中,貪得無厭的生活模式,會使我們的靈變得遲鈍。
「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裡,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摩太前書6:9-10
馬修.西格爾指出,除了貪戀錢財以外,貪婪也是「渴望超過自己需要的」。這並不是罕見的誘惑,而是最為普遍存在我們心裡的慾望。
保羅提醒,這些渴望使人「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他們的生活不是被悲傷恐懼所扼殺,而是被追求和享受所阻礙了。
(圖/Shutterstock)
如何贏得戰爭
我們必須看見自己的敵人是什麼,才能對抗它。馬修.西格爾提出四項心志,幫助我們贏得戰爭:
一、逃跑
有些人因驕傲而自大、有些人因爭論而心煩意亂、有些人愛上了這個世界。但「你這屬神的人要『逃避』這些事」。(提摩太前書 6:11)
雖然我們要準備好與誘惑鬥爭,但也要盡最大的努力遠避誘惑。羅馬書說:「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羅馬書13:14)
若有必要,程度可能達到「砍掉我們的手,或挖出我們的眼」(馬太福音5:29-30),這意味著要竭盡全力,逃避我們知道會毀滅我們的罪。
二、追求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追求公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溫柔。」(提摩太前書 6:11)
馬修.西格爾提醒,信仰不僅僅是「維持」,而是「追求」。我們是否每天都抽出時間,安靜心向神禱告,傾聽祂的聲音?禱告是否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我們是否參與教會事工,受教會裝備、牧養?
三、鬥爭
雖然我們可以盡可能的遠避誘惑,但仍無法完全隔絕它。我們不能手無寸鐵去參戰,若沒有神的全副軍裝,我們將無法抵抗邪惡的屬靈權勢。
「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以弗所書6:11
四、謹守
最後,屬神的人會緊抓著神賜給他們的新生命、「持定永生」(提摩太前書 6:12)。這樣的心志,與普遍存在的「屬靈被動和自滿」截然不同。
將「現實世界和永恆世界」看得更清楚的人,知道更大的財寶在天上。他們的盼望是能看見基督,並且更像祂。即便在地上被人看作愚蠢的,但是他們明白,未來將與基督一同享受永恆的喜樂。
有些人會在戰爭結束前就放下武器,但我們不能放棄,因為這是一場「值得戰鬥到底的仗」!
(圖/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