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聖墓教堂可謂為聖地中的聖地。

聖墓教堂可謂為聖地中的聖地。 (攝影/記者張嘉慧)

耶穌受難壁畫。

耶穌受難壁畫。 (攝影/記者張嘉慧)

耶路撒冷的「苦路」,是耶穌在世最後走的一段路,後人為了憑弔耶穌當年的受難,將這段路程分為14站,每一站都建起教堂或豎起記號,記念這段「苦傷道」。苦路最後5站位於「聖墓教堂」內,也就是耶穌受十字架刑罰直至死而復活的地方,因此這裡是基督徒心目中「聖地中的聖地」。

聖墓教堂現址普遍被認為就是新約聖經中所描述耶穌被釘死的地方-各各他,相傳耶穌的「墳墓」也在其中。自西元4世紀起,該教堂成為朝聖的重要目的地,遊客絡繹不絕,堂內每一處重要景點都大排長龍,人多時最多可排上好幾小時。

苦路最後5站 記念耶穌釘十架、受死、復活

苦路第13站有一塊長方形的石灰岩板,據說是當年置放耶穌屍體的地方,至今有許多人膜拜、親吻。

苦路第13站有一塊長方形的石灰岩板,據說是當年置放耶穌屍體的地方,至今有許多人膜拜、親吻。 (攝影/記者張嘉慧)

走到聖墓教堂,需要先穿過一段很長的街弄,裡頭商販雲集,稀釋掉不少「哀傷」氣氛。終於抵達目的地,登上聖墓教堂的台階,來到苦路第10站,就是當年耶穌被剝去衣服,準備受十字架刑罰的所在地。

走進堂內,光線偏暗,僅有一些微弱的燈光及蠟燭照亮。第11站是教堂聖壇前,為當年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地方,地板鑲嵌馬賽克圖案,兩旁的壁畫呈現出耶穌在刑場上受難的過程。第12站是耶穌被釘後,十字架豎立之處,如今建成希臘的東正教堂(為聖墓教堂內的堂中堂)。

聖墓的入口非常狹小。

聖墓的入口非常狹小。 (攝影/記者張嘉慧)

第13站有一塊長方形的石灰岩板,據說是耶穌從十字架上解下後,將屍體抹上沉香、沒藥,並眾人的淚水,再用麻布纏裹全身,放在這塊大石上。至今有許多人屈身膜拜、親吻這塊石頭。

最後一站,也就是「聖地中的聖地」-耶穌埋葬與復活之地。它位於圓形大廳祭壇內,參觀者需彎腰進入,墓室內最多可同時容納四人。擺放耶穌屍體的石棺,由長約6呎的大理石板製成,上面放有耶穌像。

《聖經》記載耶穌死後復活,因此「聖墓教堂」又被稱「復活教堂」,目前由六個教派管理,隨處可見華麗的裝飾與人們虔誠的膜拜,但看在基督徒眼裡不免感慨,耶穌一點也不需要這些華麗的供奉,因祂早已活在每個人心中,喜悅人們用心靈和誠實敬拜,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

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賽53:5)

【苦路14站路線】

聖墓教堂非常大,一不小心還會迷路。

聖墓教堂非常大,一不小心還會迷路。 (攝影/記者張嘉慧)

一、在巡撫衙門內

 第1站 耶穌被判死刑(可15:15)

 第2站 耶穌背十字架(約19:17)

二、往加略山途中

 第3站 耶穌第一次跌倒

 第4站 耶穌遇見母親

 第5站 西門助耶穌背十架(可15:21)

 第6站 慈婦抹耶穌的臉

 第7站 耶穌第二次跌倒

 第8站 耶穌對婦女說話(路23:28-31)

 第9站 耶穌第三次跌倒

三、在聖墓教堂殿中

 第10站 耶穌被剝去衣服(可15:24)

 第11站 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可15:24-28)

 第12站 耶穌死在十字架上(約19:30)

 第13站 耶穌屍體從十字架上卸下(可15:46)

 第14站 耶穌被埋葬(約19:41-42)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