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來到英國受庇護的青少年難民,喜樂參與「庇護城」舉辦的夏令營。

來到英國受庇護的青少年難民,喜樂參與「庇護城」舉辦的夏令營。 (照片來源/YOUTUBE)

當全球都在為大批難民經歷的苦難悲傷哭泣時,英國布里斯托(Bristol)市卻有一大群人,早已展現基督愛鄰舍的精神,甚至目前每天增加200位志工,願意開放家中多餘房間,伸出援手接待這些漂蕩無依的困苦人。

根據聯合國資料統計,2014年全球難民約有1,440萬,2015年更因中東與非洲動亂戰火頻仍,流離失所的人大幅攀升。先前的冰島、以及德國近日都釋出大量善意收容難民,今年估計已超過35萬難民湧入歐盟。

「布里斯托難民權利(Bristol Refugee Rights)」組織的接待中心,就設在布里斯托(Bristol)市,聖保羅(St Pauls)的馬爾科姆(Malcolm)X社區中心,創始於2006年,由「教會城市基金(Church Urban Fund) 」小額奉獻資助營運。

在一幅氣勢宏偉的壁畫下方,一群人正熱鬧滾滾的舉辦活動,其中一群年輕人玩著喧鬧的台球遊戲,另一群人圍著拼字遊戲;在另個角落,有志工提供各項支援與宣導,還有1對夫妻管理1間商店,將捐贈的衣物和鞋子整理、配套,免費供應難民使用。

接待中心隷屬於地方組織「庇護城(City of Sanctuary)」網絡,它致力建立一種接待難民的文化,該網絡正逐日增長中。根據該組織發展同工表示,最近數週,歐洲一些令人心碎的相片,和人們為生命安全、流離失所的故事,大量佔據新聞版面,因此他們趁機公開呼籲,尋求更多志工可以開放家庭,對難民伸出援手。

「面對當前危機,願意接待難民的人們,反應十分熱烈。」在該組織不斷呼籲下,估計每天有200位新的志工加入支援行列。

接待支援網正向四方伸展

本週跨足40個城鎮的該組織,已收到來自英國5個城鎮要求加入其網絡的請求。此外,有一座小社區以朋友和鄰舍身份款待敘利亞難民家庭時,有人詢問,是否可能為他們打造一座「庇護村」。

目前英國各善工組織及其支援範圍正激增中,「英國人走出去(「have-a-go」Brits)」早已提供各項物資,給居住在加萊難民營中臨時搭建帳棚生活的難民。基督教慈善機構「居住正義(Housing Justice)」已聚集一大群人,提供多餘房間接待難民,其中包括布里斯托市長弗格森(George Ferguson),他曾在1970年代接待來自烏干達、逃離獨裁政權、三代同堂的難民家庭。

弗格森表示,對布里斯托而言,要接待更多難民確實是個挑戰,但該市仍將持續歡迎並接待那些因戰爭或衝突而無家可歸的人們。然而,單只有該市這麼做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將這個影響力分享出去」。

難民悲鳴:溺死的有可能就是我兒子

2015年更因中東與非洲動亂戰火頻仍,流離失所的人大幅攀升。

2015年更因中東與非洲動亂戰火頻仍,流離失所的人大幅攀升。 (照片來源/ Bristol Refugee Rights)

藉著市議會支持,布里斯托自2011年起設立「庇護城」,現在已是為小眾團體遊行發聲的全國性重要組織,甚至曾創下1天接待高達118位難民的紀錄。但它經常要在經費日益縮減的情況下,持續為不堪負荷的事工奮戰。布里斯托中心經理認為,人民的同情心仍有很大提升空間,他們很努力的自力救濟。

接待中心的難民志工為34歲的新難民埃薩姆(Essam)烹煮食物、剪髮,並提供建議,埃薩姆是一位能言善道的大學畢業生,先前是敘利亞的會計師,被阿薩德政權鎖定,成為攻擊目標。他表示,已獲得英國快速並正面的庇護決定,希望可儘快與留在約旦的妻兒團娶。

當他看到3歲敘利亞小艾倫溺斃、被海浪沖上沙灘的相片時,哭了又哭,並說自己絕不會冒著死亡風險,將妻兒放在船上逃離,「因為溺死的那位,很可能就是我兒子」。

重生的苦路 自由是上帝珍貴的禮物

抵達英國後的埃薩姆,對於大家只將焦點放在伊斯蘭國(IS)感到失望,IS確實是個大問題,但「數千敘利亞人民被阿薩德政權以化學武器殺死,為何人們都不談論這件事?」他認為自己彷如重生,有機會會回報英國的這份庇護恩情。

另一位17歲難民阿什拉夫(Ashraf),在逃難旅途中的最低潮時,是兩兄弟與另外兩位朋友在馬其頓被黑手黨毆打攻擊,還有一個人拿槍指著頭,「我們把所有家當都給他們了。」阿什拉夫感謝途中有好心人提供食物和水,因而能存活至今;現在他們十分安全的被安置在寄養家庭。

其他難民也為能安全得救獻上感恩,但不免思念家鄉。34歲的瑪利安(Maryam)全家,因丈夫2年前得罪伊朗政權而被迫逃亡,她仍希望有一天能回到伊朗。她曾是草藥醫生,現在為了找份工作,努力學英語,「我們在這裡都會彼此幫助。」13歲的女兒則努力交朋友、學英語,喜歡上學,將來想進入牛津大學就讀。

「布里斯托難民權利」組織的某位同工十分清楚許多難民曾經歷過的苦難,他在1999年與兄弟姐妹一起撤離科索沃(Kosovo),26歲到英國,現年42歲,居住在布里斯托,並已結婚生子。他慨嘆現在英國對待難民的態度大不如前,人性的憐憫似乎已不見。

英國有責任幫助這些難民,正如過去1990年代一樣。他初到英國時,並不知何為自由,因此知道這些人現在初嚐自由的滋味。對世界上的許多人而言,自由確實是一件寶貴的禮物。

請為各地受迫害的人民和流離失所的難民禱告,願上帝恩典降臨,賜下豐盛憐憫與平安,使萬民喜樂頌讚祂的聖名。

「布里斯托難民權利( Bristol Refugee Rights)」組織的接待中心設在布里斯托(Bristol)市,不僅接待來到該市的難民,也橫向串聯其他城鎮共同接待。

「布里斯托難民權利( Bristol Refugee Rights)」組織的接待中心設在布里斯托(Bristol)市,不僅接待來到該市的難民,也橫向串聯其他城鎮共同接待。 (照片來源/City of Sanctuary粉絲團)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