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騷擾議題」再受重視,從政界消息與熱門台劇對應,延燒至藝文、教育…等各界,紛紛傳出相關案例,近日,總統及行政院鄭重表達改革決心及具體方向,盼塑造更為安全友善的社會環境。
「性騷擾行為」在社會通念和法律中,毫無疑問不被容許,卻自古頻傳並造成傷害,從基督信仰如何看待「根源問題」?實際在職場和教會中,能如何預防?若不幸發生,怎麼妥善處置與彌補,將傷害降到最低?
以下,專訪曾任職場高階主管、連結關懷全球逾百間教會,和建造大型教會資歷的駱世雄牧師,從「根源問題」、「常見成因和預防」、「空間及制度設計要點」、「事發處理」和「後續彌補」等面向,分享其多年寶貴經驗,提供大家參考。
受訪者簡介
駱世雄牧師
曾任企業主,百貨公司經理,教會執事會主席,台北靈糧堂植堂處(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前身)處長15年,高雄靈糧堂主任牧師12年,現已榮退轉任顧問牧師,同時,投入職場宣教及南島命定等國度事奉中。
性騷擾根源成因
聖經中已明示,舉凡「人」皆有軟弱,駱世雄指出,對於「試探」其實無人具備完全的免疫力,因此平日裡的生活一定要非常謹慎。
正如約瑟面對雇主之妻的誘惑時,曾說,「我怎能做這大惡得罪神呢?」(創世記39:9)必須隨時隨地想到上帝、重視祂的看法。
因此有關「性騷擾」的根本預防之道,對基督徒而言,需每天跟上帝維持良好的關係,透過禱告、敬拜、讀神的話語等方式,時常浸泡於主的同在,並按祂的旨意行事為人,較不容易偏離正道;當人常常吃入「靈糧」,一旦試探臨到也較能抵擋。
預防1.從生活小處遠離試探
每起性騷擾案件的狀況各不相同,但一部分是從平時易忽略的「小事」上,日積月累而擴大。
例如,避免碰觸異性的肢體,畢竟東西方文化不同,除國際禮儀「握手」,若觸摸其他部位,雖出於關心,仍可能使對方感到不舒服,當下卻不好意思明說。
特別提醒,即使雙方年紀相差甚遠,看似不可能發展情愛,或視對方「親如孩子、孫子」,然畢竟不是真正的親屬,故不能因此越過界線。
在教會服事時,以「弟兄對弟兄」「姊妹對姊妹」為原則。若會友遇到困難,希望向牧者傾訴,建議以同性為主,例如,男牧師可請師母協助,或轉介給信賴的女傳道人進一步輔導。
職場上亦同,若部屬有些私事需向異性主管傾訴,後續盡量轉由合適的同性人士跟進。
原因是,同一個對象發生這類狀況可能不僅僅一次,長久下來,容易對彼此傾注更多感情,落入試探。故一開始就轉介,可避免很多問題產生。
聚會中,若男性講員須為姊妹禱告,盡量有師母或女性助理陪同;如需「碰觸」,有些會由「師母按手在姊妹身上,講員再按手於師母手上」的方式。
曾有要為「肩膀疾病」禱告時,男講員請姊妹用手先摸著自身肩膀,講員再把手放在她手上的方式。
每個人的做法不同,但須釐清「牧者」只是上帝的器皿,醫治的真正源頭「唯有上帝」,祂是全能的,故未必拘泥於特定方法。
此外,正如熱門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劇情中,發生於「轎車接送」的性騷擾情境,現實中亦屢屢出現,故這方面須留意。
比方說,聚會結束後,男同工要載4名弟兄姊妹回家,最後一個下車的盡量是弟兄,以避免異性獨處於車上——即使因此需要繞路,但為保護雙方安全,應有所權衡。
若不得已,必須在車上跟異性獨處,乘客盡量不坐副駕駛位,而是獨自坐後座。然,許多禮儀教導這代表「不尊重駕駛」,實際碰到該如何溝通?
駱世雄分享,過去擔任植堂處長時,常飛往全球各地教會,若由當地女性傳道人接送,他一定坐後座,並向對方說明,「我坐後面就好,讓彼此有個保護,並非將妳當作司機。」
此種做法,也能讓對方感到理解和被尊重。路程中,即使不同坐前排,雙方仍可一邊交談無阻。
另一種接送情境,是在職場中,對象為異性主管,下屬出於人情壓力不敢直說怎麼辦?此時建議,可約同性的同事一起,或自行搭捷運、計程車。
在溝通上需智慧拿捏,例如:為避免拒絕得太突兀,可向主管接送的提議表達真心感謝,但因自己還需要去其他地方找朋友,所以就不麻煩主管了。
總之,不讓對方因被拒絕感到不舒服,但又能保護自身安全。雖因此可能須付上代價(如:無法搭便車的交通費),但也要自己權衡風險是否值得。
當然,並非舉凡異性主管在此情境都會做出格之事,但我們盡量能避則避。
此外,從社會事件中,屢見女生因不勝酒力或遭人下藥而遇害的情形,故建議姊妹在外避免飲酒,特別是跟不熟的人應酬時,盡可能「以茶代酒」,或至少約女同事相伴。
以上建議提供參考,每件事實際狀況各異,在做決定前,可先禱告和思考如何選擇。
預防2.建築及制度設計
由於「隱蔽的空間」易成為試探發生之場所,故高雄靈糧堂在空間設計上,「所有教室」皆有玻璃,讓外面的人看得見內部,同時做好「隔音」兼顧隱私。
駱世雄表示,包括主任牧師辦公室皆有玻璃,寧可減少一些隱私保護,但能防止危險或難以辯駁的嫌疑。
少數因消防法規不能「開窗」的區域,如練團室,則安裝閉路電視監視器;洗手間外、大樓死角等處亦有設置。
地下室停車場多處有「緊急呼叫鈴」,若真發生事情,可直接按鈴,警衛會立即下樓處理。
硬體方面,能做的盡量做,讓使用者安心,並嚇阻有心作惡者。
在開放式的辦公區座位,建議同性坐同區;獨立辦公室的使用人,亦須謹慎評估其品格、職務及性別(若2人以上共用一間)等。
事發後,如何妥善處置?
根據「性騷擾防治法」,主管機關接獲性騷案申訴時,已有明確的SOP流程,大部分公司行號、機構應都有一本政府發的教學手冊。
駱世雄提醒,接到申訴時須盡力處理,不能一味要求對方忍耐,不僅對被害人不公平,也會助長歪風。
正視問題才能將傷害降到最低,避免加害人重蹈覆轍,並起到嚇阻作用;當員工/會友知道公司/教會不會掩蓋,也能提升安全感和信賴感。
因法規繁多並留有彈性空間,以利各單位針對個案狀況運作,故以下做法純供參考,詳情請參相關法規及各主管機關規範。
綜和法規及實際執行經驗,當公司/教會接獲申訴後,先組成3人調查小組(成員男女皆要有)個別向雙方了解狀況,評估真實性達門檻,則進一步組5~7人的「性騷擾防治申訴調查小組」,小組成員的性別比例,與申訴人相同的應較高。
例如,當申訴人是女性,7人調查小組會由「4女3男」或「5女2男」組成,調查過程較能同理和給予安慰。
調查小組先跟雙方當事人個別談,並收集相關證言及證據,才能盡量公平公正,和避免二度傷害。
如加害人願意承認,即寫下悔過書並簽名,由調查小組交給被害人,確定內容與事實相符(若不符則退回重寫),加害人亦願意公開道歉,則安排時間於雙方在場的會議中,由加害人向被害人直接公開道歉,後者如願意接受其誠意即初步和解。
以上過程的每個階段,必須做會議紀錄,一方面是法規要求,也代表該公司行號/教會機構已盡之責任,畢竟,後續如何發展難預料,有可能加害人持續騷擾被害人,或後者改變心意,向執法機關提出進一步告訴,此時這份資料就很重要。
因每個案件狀況不同,詳細內容和流程,請以事發時的法規和政府主管機關指導為準。
若身邊朋友是案件當事人,基督徒如何陪伴?
如果教會的弟兄姊妹告訴小組長,其在職場是性騷案「被害人」,教會方最好在當事人的同意下,安排同性的靈友安慰和特別陪伴,透過一起吃飯、探訪、聆聽和代禱等,扶持其走過這段艱辛的路。
若「加害人」是我們的朋友,其可能因愛慕或情境,做了出軌行為,因一時糊塗初犯,平日裡其實素行良好,此時建議,屬靈同伴仍以接納的心提供幫助。
像是:諮商輔導、醫治釋放等。助其從「社會面」擁有對兩性尊重的正確觀念,和「屬靈面」砍斷情慾等惡者的靈,回到上帝的愛中,處理根源問題,否則即使調離單位仍易「春風吹又生」。
因此,對教會而言,不是「走完法規流程」就結束,在基督信仰中,有犯罪須付上代價的「公義」,同時亦有「愛」,不論受害或加害人,都需要被上帝的愛充滿,使雙方最終能真心道歉、改變和饒恕——
這並非不可能,實際上有些案例到最後,雙方能完全挪去尷尬,甚至重新交朋友—因彼此都已重新回到上帝的愛中,領受全然的醫治和更新。
異性之間「交朋友」不必動輒得咎
另補充說明,一般男女之間的交朋友,與以上所述並不衝突。
例如,當弟兄對姊妹有好感而約對方吃飯,若被明確拒絕就別繼續糾纏;但若成功一起用餐,過程中可以真心讚美對方,但不需要觸碰到肢體。要耐心等候,不急著一次進展太多。
駱世雄本身第一次跟師母約會聽音樂會,倆人之間即使並肩而坐,仍謹慎地保持距離,讓雙方先留下好印象,才好約第二次;待「確定戀愛」關係後,牽手、搭肩等自然不成問題,但若對方已明確拒絕就絕對不能碰觸身體。
不同程度的關係,可以做什麼動作,需要好好拿捏,重點要兩情相悅。
最後駱世雄表示,多年處理經驗中,有成功有失敗,以上分享純供參考,希望能在相關預防和補救上,幫助弟兄姊妹找到一條合適自身的路,避開性騷擾,共創更好、更安全的環境。
相關報導》
性騷擾案頻傳,解析背後因素、操練聖潔 避免形成「茶壺裡的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