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別人的請求需花費你很多時間、體力、錢財時,你會否猶豫該不該幫忙?在你慷慨助人之前,是否經常問:「我會得到什麼回報?」
《與巨人同行─請聖經偉人做我的人生顧問》一書,由「基石出版社」出版,作者約翰.麥斯威爾(John Maxwell)以聖經人物「利百加」的故事說明,當我們慷慨付出時,會有超乎想像的收穫。
利百加慷慨付出,多走一里路
希伯來書11章提到「信心英雄榜」,敘述舊約偉人如亞伯拉罕、約瑟、摩西等人的信心事蹟,這些人抱著「偉大的目標」及「熱切的態度」,奔跑人生道路。他們的信心,影響了其他人,甚至仍持續影響今天的人。
其中,聖經記載利百加的故事,是從她「慷慨地付出」來介紹其出場——
那天,利百加如往常般,在排隊等著打水的空擋,與一些朋友閒聊、談論當天發生的事。
打完水後,她把水瓶放在肩上、開始走回家。然後,有個陌生人走向她要水喝。
那人,是個有著慈祥聲音的長者,穿著像是來自高尚家庭的僕人,看起來風塵僕僕,看似經過了長途跋涉。
利百加毫不思索地,把自己的水瓶拿下來,給那人一些水喝,對方痛快地喝了好久的水。同時,她注意到長者的駱駝看起來也一樣乾渴,於是告訴他,也會打水給駱駝喝。
那時,利百加根本沒想到,此「慷慨舉動」,竟改變她和許多人的一生。
當下,她只是做了「自己覺得該做的事」,完全沒有意識此舉,居然回應了「那僕人的禱告」,以及「全能神的主權與計畫」。
這位僕人,就是亞伯拉罕的總管——受差遣去為主人的兒子以撒,物色一個妻子。
老僕人在經過長途拔涉到了井邊時,向神禱告:「我現今站在井旁,城內居民的女子正出來打水。我向哪一個女子說:『請妳拿下水瓶來,給我水喝。』她若說:『請喝!我也給你的駱駝喝。』願那女子就作祢所預定給祢僕人以撒的妻。這樣,我便知道祢施恩給我主人了。」
老僕人這個禱告所需的印證,可不是個小小承諾。因為,他有10頭駱駝,每個駱駝可能需要喝20加侖的水。
10頭駱駝 × 20加侖的水=200加侖的水
200加侖的水 ÷ 5加侖的水瓶打水=需打水40趟
打一趟水需花3分鐘 × 連續打水40趟=2小時
這個似乎「很簡單的善意承諾」,竟需要耗費利百加2小時的時間,才能完成任務。
也就是說,這位老僕人的心裡也明白,他需要向很多位年輕女子要水喝,才能找到那位「肯」打水給其駱駝喝的女孩。
利百加對老僕人的態度是「多走了一里路」,她似乎是在說:「我會做你要求我做的事,而且我會進一步地做更多。」
若渴望能更像利百加,必須牢記的三件事
約翰.麥斯威爾分析,利百加所做的慷慨舉動,與當今盛行的態度,成了截然不同對比,也與現今許多人的心態完全相反。
現在人的心態常是:「我會根據人對我最低的要求限度去做,而且設法從中獲得最大的利益。」
此現象實為令人心痛。此種「自私的靈」,甚至已悄然摻入許多基督徒的「生命」和「思想」中。
鮮少有人願意「多走一里路」,去做「超乎職責以外的事」;放眼望去,人常存有「只願意付出最少,卻希望獲得最大報償的心態」。
假如,你渴望更像利百加,必須牢記三件事:
第一件事》你無法成為一個既「慷慨」又「墨守成規」的人
利百加付出比「所求於她」更多的心力,是超過別人期待於她的。她「慷慨的靈」是罕見的,若你我要成為利百加那樣的人,就不能對人斤斤計較。
第二件事》除非你已經走了「第一里路」,否則你無法走「第二里路」
利百加先去做了「被要求的工作」:給陌生人水喝,完成該任務後,才去照應駱駝的需要。
同樣地,我們必須在現有的處境下開始付出,而不是等到飛黃騰達時、或在未來遙遠的某一天,才對人慷慨付出。
第三件事》「額外的祝福」是「額外辛勞」的結果
若是,利百加拿下水瓶讓陌生人喝完水後,就繼續回家路程,那情形一定簡單多了。
在她付出慷慨之舉前,無疑地,利百加必定曾經想過,這麼做所需要付出的時間、辛勞與犧牲;然而,她仍義無反顧地去做了。
這個舉動,讓她從那晚群聚在井邊的其他女子中脫穎而出。結果,她的生命產生改變,超過其想像。
「慷慨付出」會有超乎想像的收穫
耶穌說:「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
當我們慷慨付出,就會有超乎想像的收穫。獲得多寡,會因我們對人付出的情形而定。
因著利百加的付出,「她所收穫的」比「她所預期的」多——
・神回饋她,成為彌賽亞的第39代祖母。
・亞伯拉罕的僕人拿出黃金、首飾、名貴的衣服給她,也給她的母親與哥哥一些貴重禮物。
・她的行為,對後代子孫產生的影響甚遠。
這說明了,我們要盡力對別人付出,因你絕對想不到,神要怎麼回饋你。
慷慨的舉動,所帶來的祝福總是會洋溢到付出者「周圍的人」,而蒙受福祉。當你慷慨付出,帶出的影響力經常比你本身存留得更久,而且,你所愛的人會因此蒙受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