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在胰島素被發明前,被診斷出糖尿病對病人而言,等同宣判死刑。(圖/shutterstock)

糖尿病為國人十大死因之一,且在胰島素問世前,無任何藥物能醫治,當時罹患此病,對病人而言等同宣判死刑。為紀念胰島素的發明,國際糖尿病聯盟自1991年起,以發明胰島素的外科醫師生日——11月14日,訂為「世界糖尿病日」。

 

除了靠醫療幫助,身為糖尿病病友的許凌宜認為,更重要的是「養成健康飲食習慣」,以及「保持喜樂的心」!

 

在信仰裡,我們有盼望,用喜樂的心面對碰到的事情,就是最棒的解決方式。」她說。

胰島素的發明,使糖尿病不再為絕症

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廖培湧醫師受訪表示,胰島素的發明對人類來說,實為一大貢獻特別是對於第一型糖尿病者,若無胰島素便難以存活。

 

1919年,11歲少女伊莉莎白.休斯罹患糖尿病,當時的糖尿病專家,立刻給她施行大幅減少食物攝取的「飢餓療法」,即平時只吃很少食物,包含瘦肉、牛奶、少許水果、無味的麥糠餅乾,和滾煮三次使醣份盡失的蔬菜;每天熱量常只有700-900卡,有時僅300卡。

 

伊莉莎白發病當時,身高151公分、體重34公斤,一年後只剩24公斤,虛弱無力的她,大半時間只能躺在床上看書或縫衣服。

 

直到1921年,外科醫師班丁(F.G. Banting)和多位醫學教授、碩士生的協助下,發現了胰島素。1922年,遊走在死亡邊緣的伊莉莎白接受胰島素治療,並增加飲食熱量,5周內增加5公斤,才得以離開病床,至學校讀書,結婚生子,73歲離世。

 

如今,胰島素藥物愈趨成熟,分為速效、短效、中效、長效、混合型,「糖尿病」不再是絕症之一。

  • news-details
  • 廖培湧醫師建議,若家中有血糖機可定時檢測,監控血糖。(圖/廖培湧 提供、shutterstock)

健檢發現糖尿病

糖尿病早期,常見症狀有:口渴、多尿、體重減輕、血糖高、傷口難以癒合、易感疲累、餐後4-5小時容易飢餓然而,症狀不易使人想到糖尿病,統計更指出,多達三分之一患者不知自己有血糖問題。

 

擔任教會小組長的許凌宜便是如此,她罹患糖尿病約3年,起初並無感覺身體有明顯不適,只覺得視力不好、容易累,原以為是年紀漸長緣故,直到某次至診所就醫,經醫護人員提醒許久未做身體健康檢查,才發現「血糖高得嚇人」。

 

聽到醫師的診斷,她並不訝異,因家族中有糖尿病史,也明白到,日後飲食、生活習慣需嚴加注意。

 

許凌宜喜樂地說:「罹患糖尿病後,反而更多操練節制果子。」她嚴格落實「211餐盤」,也就是將餐盤分成4等份,其中蔬菜佔2等份,蛋白質和澱粉各佔2等份,攝取充足纖維質,同時降低升糖指數。

 

飲食改變一開始其實不太習慣,若很想吃甜食時,她會拉長時間、降低食用頻率,例如:本來一周吃3天甜食,遂慢慢減為1天,養成習慣後,就不會那麼頻繁想吃。

 

採訪至此,許凌宜尊榮教會家人,在其病中感受到他們所給予的「行動之愛」。舉例,自己會準備三餐,但參與小組聚會時,仍會面對水果、甜食誘惑,這時,小組姊妹常展現肢體之愛,如:她只能吃1/3份小蛋糕,姊妹則願意幫忙吃掉剩下蛋糕。

  • news-details
  • 許凌宜(左一)感謝小組家人「行動的愛」,使其可以適度品嚐甜食,又不會浪費食物。(圖/許凌宜 提供)

糖尿病患可以禁食禱告嗎?

廖培湧表示,若家族有糖尿病史,在生活型態、飲食習慣上需特別注意,尤其要多攝取「膳食纖維質」,並自我要求運動訓練,如:有氧運動、抗阻運動,都是極佳的訓練方式。

 

並建議30-40歲國人開始定時健檢;40-64歲可每3年1次,國民健康署有提供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65歲以上民眾,則可每年接受1次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服務內容包括:健康行為調查、身體檢查、抽血檢查、驗尿、健康諮詢等。

 

若家中有血糖機,平時也可定時檢測,並從飲食及生活型態改善起,延緩或控制疾病持續發生。

 

那麼,糖尿病人可以禁食禱告嗎?

 

廖培湧分享,若病患有使用藥物、胰島素治療,無論要實施禁食禱告一整天或40天,建議與主治醫師、營養師討論,了解哪些口服藥能持續吃、哪些藥物則需調整,並於禁食過程,注意白開水、無糖飲料攝取足夠,避免血液濃縮造成血栓。

 

第一型糖尿病人容易發生酮酸中毒,因此禁食禱告前,也要和醫師討論,若是不幸發生酮酸中毒時,可以如何處理。

  • news-details
  • 禁食禱告前,糖尿病患應先和主治醫師、營養師討論,避免血糖波動不穩。(圖/shutterstock)
  • news-details
  • 有氧運動、抗阻運動,都是不錯的訓練方式,可鍛鍊心肺功能。(圖/shutterstock)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採訪尾聲,許凌宜鼓勵初罹患糖尿病的弟兄姊妹,無須過於緊張、害怕,靠著藥物、飲食、運動,可將血糖控制在標準值內,重點是執行力;現今資訊發達,容易取得控制血糖的資訊,但實踐起來並不容易。

 

建議可以漸進式往前邁進,每次進步1分,最終能到達60分。其中,最重要的是「飲食控制」,因飲食佔生活大部分,尤其要多攝取纖維質,少吃精緻澱粉,如:麵包、饅頭、蛋糕

 

除了飲食,許凌宜並相當注重運動,每天會至公園快走40-50分鐘,也適合年紀大的長輩,因比起跑步較不劇烈,又能訓練心肺功能,控制血糖。

 

此外,許凌宜想讓糖尿病友的家人們明白,罹患糖尿病後容易疲累、全身無力、無法集中精神,並非偷懶,只是血糖波動不平穩,希望家人們能多加體諒。

 

又因患該病易口乾舌燥,若家人可在睡前為病友預備一杯水放在床前,會讓其感受到被愛和溫暖

 

無論什麼疾病,喜樂的心是最大的良藥」許凌宜喜樂地分享。

 

新聞常報導糖尿病會引發多種併發症,導致病友過度慌張、害怕,箴言17:22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許凌宜認為,平常心面對即可,且因有神,所以在信仰裡得有盼望,能以喜樂心面對碰到的任何事情,這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要養成健康生活習慣,起初並不容易,她建議旁人不要太嚴厲責怪,提醒病友就好;患者慢慢減少糖份攝取,自然會活出健康生活。

 

胰島素的發明,讓糖尿病不再是絕症之一,使病人重獲盼望,然在主裡更有永恆的盼望。對許凌宜來說,罹患該病是積極「操練節制」的開始,不只是在教會表現對神的敬虔,更在日常,透過言行舉止、生活態度,讓人看出屬神兒女生命的不同。

 

(參考資料/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

 

相關新聞》

一生病史不斷,糖尿病更見神保守,他禱告不止,以「養蜂」嚐主恩!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唯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

—提摩太前書4:8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