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祂所給的賞賜。少年時所生的兒女好像勇士手中的箭。(詩篇127:3-4)」
深信每個孩子都是神所賜的祝福,這份信念讓威爾伯特與唐娜·馬丁牧師夫婦終於託付,自20世紀90年代起,以德州小鎮為事工核心,夫婦倆四處傳講異象,最終幫助77名孩童離開收寄養系統,進入有愛、有信仰的家庭中,得以健康成長。
縱然過程中滿有挑戰與困難,但威爾伯特與唐娜卻從未想過放棄,這個堅持到底的故事最終受「天使工作室」看中,翻拍成電影《希望之聲》,於本(7)月4日在美國搶先上映。
孩子是最寶貴的禮物
回顧自己投入倡議收養事工的起源,威爾伯特與唐娜表示,兩人成家後先是生下兩個孩子,其中一個還是有更多照護需求的慢飛天使,但他們明白神呼召倆人去照顧「那最弱小的一位」,並提醒「孩子都是上帝最寶貴的禮物」,想到自己一路走來都是在充滿愛與溫暖的環境中長大,更深感要幫助失愛甚至是受虐的孩童,重新回到健康成長的環境之中。
靠著從神而來的感動,與聖靈的幫助,馬丁家最終還收養了四個孩子,所牧養的社區也有22個家庭響應,讓77位孩子找到屬於他們的家。
威爾伯特說,一切的起源都是基於基督信仰,「透過順服帶領,我們也體會到神的計畫是循序漸進地向我們顯明。」他也提到,藉著一次又一次的傳遞異象、看到有孩子受人收養,就知道「神與我們同在,才能讓一切的不可能變為可能。」
最感恩的,是上帝供應一切財務上的需要。威爾伯特提到,包括收養孩童及養育需要的費用、推動事工需要的經費都一無所缺,家中也有正在上大學的孩子,每個人都過得越來越好。
同時,也因是照著上帝的旨意行,只要有信心持續堅持,縱然過程中可能有很多挑戰險阻,終將能看見神的引領幫助。許多孩子進入寄養系統時,已經遭受各種虐待與忽視,進而產生常人眼中看來的「異常行為」。
唐娜分享,例如有位年輕女孩在原生家庭遭遇嚴重創傷,導致她大部分時間都假裝自己是一隻貓,需要用更多的時間、耐心與愛心來陪伴這個孩子,也需要藉由醫療的輔助,讓孩子能恢復的更好。
「能做到這些,除了是倚靠信實的上帝,母親所行出的典範,也讓我知道無論多麼困難,基督徒都應學會無條件地愛人。」唐娜提到,自己從小到大都是在母親的愛與照顧下長大,不像許多在收養系統的孩子,每個人可能都曾經歷過不同情境的忽視與惡待,「這是很不一樣的生活情境,我知道,需要靠著聖靈,成為這些受傷孩子的幫助。」
不論是威爾伯特或唐娜,與孩子們接觸過程中,必須用父母的角色,教導他們有正確的價值觀與行為,然而許多孩子都會先反抗,並表示說「你瘋了,我才不要這麼做、你挑剔我就是不愛我。」這些也都需要用從神而來的愛心才能適當的面對,「當我們是回應神的呼召,就相信祂必定幫助我們。」
服事最小的那一位
馬丁夫婦行出的見證,也令他們牧養的浸信會貝內特教會(Bennett Chapel),及所屬Possum Trot社區深受感動,共有22個家庭參與,共同收養了77名孩童。
拍攝《希望之聲》的天使工作室介紹,Possum Trot社區是一個位在德州東部的小鎮,成員多是非裔美籍的藍領家庭,每個家庭都有深厚地基督信仰,全社區一同以貝內特教會作為社區中心。
也因Possum Trot社區家庭多半都曾經歷過,經濟或生活備感艱辛的日子,不論再苦再難,他們都單純的倚靠信仰、彼此扶持來走過挑戰,緊密的關係也加深成員們的共同理念,「去擁抱群體中最脆弱的人!」
帶著理念、社區一同響應收養事工,可追溯自1998年,社區成員們都認同每個孩子都應該擁有安全、快樂的家,也相信愛有無限大的力量,「若有越多人響應、越多人團結起來,收養系統中近10萬名孩童,就能越快實現更新的願望。」
時至今日,社區已共同收養了77名孩童,但馬丁夫婦也都來到6、70歲的年紀,卻仍持續在各地奔走,為有更多孩子被收養而努力。
威爾伯特說明,他想讓更多人明白,「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既然神是如此深愛我們、甚至為我們捨命,我們也當幫助需要的人,得著有盼望的生活。
目前,馬丁夫婦的孩子多已成年,大女兒蘇珊也在美國而服機構工作,其他人就算各自成家立業,也仍是貝內特教會的重要同工,同心成為父母的幫助。
而天使工作室也建議,若有感動想要幫助弱勢兒童,可從以下四個層面做起:
1.打開家
孩子們都需要一個願意敞開心房、接納他們的家庭。若我們能竭誠歡迎一位無處可去的孩子來到家中,愛與關心可以永遠改變一個人的生命。
2.關顧收寄養與破碎家庭
因人力、物力或心力的耗竭,常是導致有意投入收寄養工作之家庭打退堂鼓的重要原因。我們能更多關注教會或所住社區,是否有收寄養家庭或破碎家庭的存在,可透過協助提供物資、支持和鼓勵他們,越多人伸出援手,就有機會讓破碎家庭重新完整,投入收寄養工作的家庭,也因被支持能夠長遠的服事下去。
3.分享和給予
不論是美國或全球各國,當地都有許多機構站在第一線,嘗試讓特殊境遇的孩童生命得著改變,可連繫當地機構,並付出行動,給予支持。
4.為事工與孩子們禱告
禱告是每位基督徒都能做到,且具有大能大力的事。當我們認識到孩子們的生命故事時,除了感到悲傷,我們也能用禱告來扶持每一位,請持續為孩子與服事同工們禱告。
威爾伯特再次呼籲並鼓勵眾人,遇到困難時不要輕易退縮。若我們要回應耶穌基督,就必須記得,耶穌在世時,也面臨到無數多的困難與辱罵,但祂卻對父神說『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旨意。(路加福音22:42)』期許更多人效仿基督、委身收寄養事工服事,成為孩子們的祝福!」
參考資料:christian post、christian post YT 、ANGEL STUDIOS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