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近日公布一篇名為「世界上宗教信仰最濃厚的地方在哪裡?」的文章,調查結果顯示,台灣不論在「宗教信仰的重視度」或「禱告的習慣」上,皆敬陪末座;而這樣的結果,多少與台灣的傳統民間信仰脫離不了關係。
依據世界人口評論(World Population Review)發布之2024年基督徒人口報告,目前全球約有23.8億人信奉基督教,已占總人口三分之一。反觀台灣,最近一次針對基督徒人口的統計數據,卻是前次統計人數的一半。
不論因傳統文化或大環境造成如此變化,神的兒女都應當在危機中看見轉機,活出盼望。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近日公布其十五年(2008~2023)內,在世界各地102個國家及地區進行「以宗教為重點」的調查,並以調查報告中的兩個問題:「宗教在您的生活中有多重要?(How important is religion in your life?)」與「你多久禱告一次?(How often do you pray?)」的資料為依據,發佈一則名為「世界上宗教信仰最濃厚的地方在哪裡?(Where is the most religious place in the world?)」的文章。
宗教信仰在世界各地的重要性
該調查結果顯示,宗教信仰對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最為重要,而在歐洲和東亞最不重要。
南亞與東南亞的調查結果,並不像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和歐洲具有一致性。印尼大部分受調查之成年人都表示,宗教信仰在其生活中相當重要,高達95%受調查者同意,信仰在個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反觀周邊國家,如新加坡、越南,則分別只有36%和26%成年人認同信仰在其生活中的重要性。
台灣在題目「宗教在您的生活中有多重要?」中排名93,屬末段班成員,僅不到15%的調查對象認為,宗教信仰在生活中相當重要。
調查顯示,東亞人是世界上最不可能認為宗教信仰為非常重要的人民之一。(圖/Pew Research Center官網)
各國每日禱告比率
以禱告的頻率來看,拉丁美洲國家有半數以上「每日禱告」人口比率高於60%,其中瓜地馬拉和巴拉圭為82%、哥斯大黎加和宏都拉斯為78%。此項調查結果與前項具高度一致性;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除坦尚尼亞與南非以外,其餘國家人民每日禱告比率皆高於60%。
東亞地區會進行每日禱告的人口比率皆低於21%,南韓21%、日本19%、香港13%;台灣則介於日本和香港之間,在102個國家地區中排名88,有每日禱告習慣的人口比率介於15%至20%之間。
西歐國家除葡萄牙比率高於30%,其餘受調查國家地區比率皆在23%以下。
習慣每日禱告,在東亞及歐洲以外的地區很常見。(圖/Pew Research Center官網)
東亞國家在宗教信仰上的獨特性
或許看到這裡,身為台灣人的你我心裡會覺得奇怪:這樣的結果似乎與我們日常生活所見大相逕庭,因生活中常可見各種宗教儀式,每條街前方轉角處似乎都有宗教建築。然而,以皮尤此次釋出的統計資料來看,用西方信仰思維做基準來進行題目設計,仍是結果背後的一大影響因素。
了解「各國每日禱告比率」對於那些基督宗教占主導地位的國家,特別有價值,因為禱告即是人們宗教信仰的核心,但,對於世界上其它地方,如東亞,則需提出更多問題,以確認其宗教或信仰儀式對人民造成的影響。
以去(2023)年6月至9月,針對東亞社會的宗教與靈性調查為例,皮尤在香港、日本、韓國、台灣及越南,以10,390名成年人為樣本,做出依照當地文化為設計基礎的「宗教性調查研究」。
該調查發現,雖然很少東亞成年人認為宗教在其生活中非常重要,也無禱告習慣,甚至有大量成年人表示「沒有宗教信仰」,但同時,他們卻接受並參與在傳統民間習俗中。
各地宗教信仰調查結果平均過後,有48%以上成年人在過去一年曾以供品祭拜祖先,至少59%成年人相信上帝、或相信看不見的存在,兩成五以上成年人則相信萬物皆有靈。
很少東亞人認為宗教在生活中非常重要,但許多人有向祖先供奉,並相信上帝、或相信看不見的存在。(圖/Pew Research Center官網)
除傳統民間信仰致宗教重要度偏低
東亞在脫離宗教的比例上也是最高
同份報告中,可清楚看見另一重點:東亞地區人民成長過程中,其宗教信仰可能出現重大變化。許多成年人向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目前所擁有的宗教信仰,與原生家庭的宗教信仰並不相同;這樣的轉變,也包含從有信仰轉為無信仰者,或相反之。
以台灣的調查結果為例,有42%成年人表示,他們目前的信仰狀態與成長過程所經歷的並不相同。調查報告中提到「這樣的轉變主要原因來自『脫離(disaffiliation)』」,許多受訪者說,他們童年在某一宗教信仰環境中長大,但目前已不再認同任何宗教。
然而,宗教轉換率高也並不完全代表人們都放棄宗教。目前,韓國(12%)與香港(9%)大約有一成成年人認為自己是基督徒,但過往是在不同的宗教信仰環境中長大。
香港和韓國53%的成年人,從小就改變了宗教身份。(圖/Pew Research Center官網)
基督徒真的不斷在流失中嗎?
依據世界人口評論(World Population Review)發布的2024年基督徒人口報告,目前全球約有23.8億人信奉基督宗教,占總人口三分之一,其中包含天主教、基督新教、東正教等基於信奉舊約亞伯拉罕,以及新約拿撒勒人耶穌救贖和教義的一神論宗教。
在台灣,由基督教福音協進會製作的最新基督徒人口普查資料《教勢報告:2022 年台灣基督教會普查報告》,針對全台4,155間堂會進行統計,計算出的全台基督徒會友數為792,743人,約占全台人口4.64%。相較前次(2017)的普查報告總計人數為1,547,290人,基督徒人口在過去幾年內幾乎砍半,即使兩次在統計方式上有所差異,結果落差甚大仍發人省思。
除大多數教會回覆協進會,疫情原因導致約30%至40%會友流失外,大型教會聚會人數衰退、青少年會友流失,也是造成基督徒流失的主要原因。
警鐘早已響起,我們聽見了嗎?
「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馬太福音18:20)
新冠疫情後的這兩年,看見眾教會在牧養上做了許多討論,甚至有許多教會開始學習使用網際網路,作為傳遞福音媒介。另外,「家教會、微教會」的興起,讓傳統基督宗派在各地影響力擴張,但四處開花的結果使種子觸及大樹未能延伸之處,這也讓台灣的教會生態在這幾年逐漸改變。
馬太福音第六章,看見耶穌在各地向眾人不斷重申「祂就是生命的糧」,同時在66節中也記載到:「從此,他門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
不論是因為傳統文化、又或者大環境,造成信仰光景退後,基督徒應當從危機中看見轉機,以聖經所教導之盼望的眼光,看見各處尚未認識主的迷途羊群,引其歸主,願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以下讓我們為台灣,為東亞複雜宗教環境下,迷失的羊群代禱:
親愛的主,孩子來到祢面前,以全然擺上的心俯伏在祢腳前,因祢是腳前的燈、路上的光,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親愛的主,願祢在這混亂時代伸出祢大能的手,將那些疲憊不堪的靈魂帶離黑暗深淵,讓每位愛祢的兒女成為祢在地上作工的雙手,使迷失方向的羊看見真光,引領他們來到祢的面前,得著救贖、醫治與安慰。
禱告是奉靠主耶穌基督得勝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