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上帝把人造得又堅固又柔軟,是一個奇蹟,而人類的「可塑性」不限於身體,更包括思想和心靈。(圖 / shutterstock)

身為基督徒,我們都領受了一份無價的禮物──透過「重生」和「聖靈的內住」來擁有以神為樂的生命



但是,我們卻不是自發性就以神為樂,而是靈魂每天都在調整、做某種程度上的選擇:我是要以上帝為樂?還是對祂漠不關心?且一直都以「微小增量的方式」進行重組,變化隨著時間推移,就像滾雪球般不斷增加。

 

你我,是否持續在討神的喜悅呢?馬西斯說:「你會變得更像你所取悅的對象。」

  • news-details
  • 台灣運動風潮益興盛,猶記巴黎奧運全力以赴的國手們,賽事過程連總統也熬夜加油,代表團歸國後的迎接畫面亦令人深刻,而成為運動員的堅強後盾,政府持續推動新成立的「體育暨運動產業發展部」,23日諮詢小組第3次會議甫落幕。(圖 / 賴清德粉專)

體育暨運動發展部期許壯大臺灣

盼「讓臺灣走出去,世界走進來」

「運動」相關新聞近來在臺灣益發受矚目。

 

猶記,巴黎奧運上全力以赴的國手們,精采賽事連總統也熬夜在電視機前加油,接續12日的帕運也牽動人心,近日職棒球星周思齊引退賽,更是罕見連2天台北大巨蛋湧進八萬球迷,刷新台灣棒球史紀錄...

 

台灣運動風潮正興起,政府成為運動員的堅強後盾,也持續推動新成立的「體育暨運動產業發展部」,23日召開諮詢小組第3次會議,副院長鄭麗君表示,為實現「讓臺灣走出去,世界走進來」的目標,應建立起「運動外交網絡」來接軌國際例如:爭取國際賽事在臺舉辦、推動具有臺灣品牌特色的國際賽事等。

 

因為台灣擁有豐富特殊的自然資源環境,亦有具在地特色的運動項目,例如:環島自行車、山林運動等,未來皆可重點扶植成為國際賽事。

 

體育暨運動發展部盼落實運動作為基本人權,以體育運動壯大臺灣,四大目標包括:「提倡全民運動,增進國民健康」、「強化選手培育及權益保障,促進競技專業發展」、「推動運動產業,促進幸福經濟」、「推展國際事務,世界看見臺灣」,期許國人更強健、國家更壯實。

 

聖經肯定鍛鍊身體的益處,也勉勵門徒要用運動員精神來「鍛鍊靈魂」,因有益於萬事、擁有今生及來生的應許,如約翰三書1:2說:「親愛的兄弟啊,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的靈魂興盛一樣。

  • news-details
  • 左圖:主內職棒球星周思齊引退賽,連2天台北大巨蛋湧進八萬球迷;右上圖:賴清德總統與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帕運)選手們。右下圖:桃園龜山國小少棒隊參加2024威廉波特世界少棒錦標賽,以五戰全勝之姿豪取國際組冠軍、寫下15年來最佳成績。(圖 / CPBL中華職棒、賴清德、LLWS官網)

被塑造是藉鍛鍊和毅力

是上帝的設計」

沒有哪一位運動員,僅憑著「天賦」就能與世界頂尖好手拚搏!

 

當然,許多世界級冠軍選手可能都天賦異稟,然,單單僅靠天賦並不能讓他們臻至最高水準,決勝關鍵乃在「訓練」如何區別「有天賦的運動員」和「奧運選手」?即:誰能通過訓練的考驗!?

 

渴慕神(Desiring God)網站執行編輯大衛·馬西斯(David Mathis)表示,這是上帝的設計,神塑造人的方式乃透過鍛鍊天賦毅力

 

人類又堅固又柔軟

真是一個奇蹟」

馬西斯說:「上帝把我們造得又堅固又柔軟,這真是一個奇蹟。」

 

例如:人類無法長出第三條腿來、無法改變一些基本特性,但身體有可塑性,即使無法在水中呼吸,卻可以鍛練肺部、大幅增加攝氧量。

 

人類的「可塑性」也不限於身體,還包括思想和心靈。

  • news-details
  • 上帝把人類造得又堅固又柔軟,是一個奇蹟,即使無法改變一些基本特性,但卻有強大的可塑性,而神的設計即:人透過鍛鍊天賦和毅力來被塑造。(圖 / shutterstock)

無價禮物—以神為樂的生命

身為基督徒,我們都領受了一份無價的禮物,能透過「重生」和「聖靈的內住」來擁有以神為樂」的生命

 

但是,我們卻不是自發性就以神為樂(或不以神為樂),而是靈魂每天都在調整、做某種程度上的選擇:我是要以上帝為樂?還是對祂漠不關心?馬西斯從「腦神經科學」來描述這份奇妙的可塑性。

 

大腦充滿了動態可能

「微小增量式」重組

馬西斯說:「我們靈活的大腦會透過學習、適應和改變來『重新成形』,不僅僅只是儲存訊息而已。」

 

大腦不是靜態的,而是在動態中充滿了可能性透過日以繼夜、微小增量的方式被重塑,即使變化程度在當下往往不易察覺,但隨著時間推移就能看見巨大的改變,我們的靈魂也正如大腦一樣。

 

你我內心的渴望並不是「既定不變的」,而是「柔軟可塑的」。

 

靈魂,一直都以「微小增量的方式」在進行重組,變化隨著時間推移就「像滾雪球般」不斷增加,馬西斯說:「我們的(每一個)選擇不僅表達了自己是誰,也會影響自己將成為誰。」

 

今天,你選擇關注和喜愛哪些事物呢?這將深刻影響著明天的渴望與喜悅。

 

當如何調整自己的靈魂?

保羅對提摩太多有教導

儘管對於傾向機械隱喻的現代人來說,這種可塑性可能聽起來很奇怪,但這概念卻對使徒保羅一點也不陌生。

 

在保羅寫給屬靈兒子提摩太的書信中,即談論到如何調整自己的靈魂其預設即:人的心思意念是柔韌可塑的;內在人格,就像外型體魄一樣,都可以在上帝所創造的秩序範圍內重新成形。

 

提摩太前書4:16,「你要謹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訓,要在這些事上恆心;因為這樣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聽你的人。」無論是為了自己的靈魂或是福音果效,保羅囑咐提摩太,都要謹慎恆心去堅持真理的教導。

 

提摩太前書4:13-15,保羅也吩咐,「你要以宣讀、勸勉、教導為念...不要輕忽所得的恩賜,就是從前藉着預言、在眾長老按手的時候賜給你的。這些事你要殷勤去做,並要在此專心,使眾人看出你的長進來。

 

馬西斯說:「不會一成不變,隨著時間過去,他要不是變得更好,就是變得更糟,靈魂、心智、能力和傾向要不是更加成長、進步,就是惡化、萎縮,退步成昏睡、遲鈍和冷漠的狀態。」

  • news-details
  • 今天,你選擇關注和喜愛哪些事物呢?這將深刻影響著明天的渴望與喜悅;靈魂,一直都以「微小增量的方式」在重組,變化可隨著時間推移「像滾雪球般」不斷增加。(圖 / shutterstock)

其實,靈魂比身體更柔韌

提摩太前書4:7,保羅說:「只是要棄絕那世俗的言語和老婦荒渺的話,在敬虔上操練自己

 

這段經文尤其讓馬西斯難忘,因為保羅對鍛鍊永恆靈魂的比喻,是使用對肉體的操練,提摩太前書4:8更說: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

 

跑步、舉重和HIIT(高強度間歇)運動等確實都有一定價值,有助於訓練在現今生活的身體,但操練敬虔—意味著靈必須操練,要效法基督耶穌—是永久在重塑內裡的靈魂,而這份成果「在今世、及各方面都滿有價值」

 

靈魂,不僅像身體一樣有著各式各樣的好惡,也具有可塑性,甚至比身體還更容易訓練。

 

您的五年發展軌跡是什麼?

當知道「慾望和喜好」是可以被陶塑的,我們該如何來面對這份真理呢?

 

我們不應習以為常地說:「哦,對,我正在操練啊。」因為問題並不在於「是否」在操練,而是能深刻意識到,自己每一天、每一個行動、想法、說出的話,及每個選擇放縱或節制的決定,都有其影響力。

 

獨處時,內心的每一次默想、網路上每一次的點擊、按讚和分享,每一次播放的播客節目、觀看的影片內容、或瀏覽的新聞...。

 

每一次,當有機會向人表達愛心與同理時,你是否欣然地跨出去給予呢?或是始終冷漠迴避?在這些構成日常生活的所有小細節中,我們正不斷成為「將要成為的人」、不斷重塑「個人內心的渴望」。

 

馬西斯強調:「問題不在於我們『是否』正在重塑靈魂,而是『如何來重塑我們的靈魂。」

 

因而,我們來審視一下自己的習慣模式,並自問:五年後,我是否能在這些習慣運作下,更以耶穌為樂?還是,將會與祂漸行漸遠呢?

 

你對耶穌的愛...

是正被餵養?還是正處於挨餓呢?

若今天有人劈頭問道:「你相信耶穌並以祂為樂嗎?」你或許不加思索就說:「當然,我喜歡耶穌。」但真正能說明這一點的是生活日常本月、這週、甚至今天、此刻,你是否正逐步調整自己,來更愛耶穌呢?

 

你對耶穌的愛是正被餵養、成長、加強,還是正處於挨餓呢?若繼續任憑靈魂被負面方式塑造、用次要的快樂來自我滿足,那最終無可避免的,那份對上帝的愛將會黯然失色、甚至窒息滅歿。

 

我的靈魂是否每天都來領受上帝恩典?我是否正在努力按照聖經,來自我修剪?我是否一再禱告、重新奉獻自己在神的面前?我和「誰」一起度過了最多、最美好的時光?「誰」的意見對我來說最重要?

 

馬西斯說:「你會變得更像你所取悅的對象。」你我,是否正持續在討神的喜悅呢?

 

早晚的「例行公事」特別關鍵

尤其特別有影響的是,我們早上和晚上的「例行公事」

 

早上起來後,你會先「做什麼」來開啟新的一天呢?

 

是把世界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還是先與神連結?是否打開聖經來聆聽祂的聲音?用信心的眼睛來仰望耶穌,並日復一日如此塑造自己的心?

 

當一天進入尾聲,開始「準備好」要上床睡覺時,什麼通常會佔據你的注意力、內心的沉思?

 

把這份得救的信心堅持下去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基督信仰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當信仰變得遲鈍時,通常並非僅是昨天促成的結果,而是過去幾年的制約所導致的。

 

得救的信心能遵行神的話語,用心眼看見祂是真實的,並且明白擁抱祂是值得的;在這份信心裡,人會有一種渴望、一種乾渴、一種飢餓,以及一種滿足的預嘗,對耶穌說:「我想要祢,我以祢為喜樂。」

 

我們也要把這份得救的信心堅持下去──這意味著:今天你我的選擇,不是出於對耶穌漠不關心,而是為了要以祂為樂

  • news-details
  • 得救的信心能遵行神的話語,用心眼看見祂是真實的,並且明白擁抱祂是值得的;而在這份信心裡,人會有一種渴望、一種乾渴、一種飢餓,以及一種滿足的預嘗,對耶穌說:「我想要祢,我以祢為喜樂。」(圖 / shutterstock)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