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恆春基督教醫院前院長、眼科醫師陳雲址,獲「蔡萬才台灣貢獻獎」(左圖)。(圖/恆春基督教醫院 提供)

恆春基督教醫院前院長、眼科醫師陳雲址:「只要多活一天,就要多服事一天。

 

自1994年,陳雲址放下在美國的生活,因著信仰來的感動而回到台灣,並在當時「沒有眼科醫師的地方」—恆春基督教醫院服務。

 

轉眼來到90歲,仍堅持行醫,就是為了完成上帝的託付

第五屆「蔡萬才台灣貢獻獎」上週五(4日)於台北登場,今年適逢蔡萬才逝世10周年,特地增設一位特別獎,由恆春基督教醫院眼科醫師陳雲址獲獎。

 

蔡萬才台灣貢獻獎係蔡萬才家族為紀念富邦集團總裁蔡萬才,一生熱心公益、關心台灣社會發展而設立,希望表彰對台灣各領域有具體成就、重大貢獻之個人或團體,進而將其熱愛並造福鄉土的情懷發揚光大,匯聚更多正向力量。

 

獲得這份獎項的陳雲址醫師,謙卑地說:「我只是做好上帝託付我做的事,堅持30年,每天就跟第一天一樣,充滿動力。

  • 恆基九旬眼科醫陳雲址,偏鄉行醫30載,獲蔡萬才台灣貢獻獎。(影音來源/恆基公益YOUTUBE)

1994年,陳雲址放下在美國靜養的生活,因著從信仰來的感動回到台灣,找尋「沒有眼科醫師的地方,當時,透過恆基簡肇明董事長得知恆基需要眼科醫師,因此輾轉來到恆基。

 

陳雲址是恆春第一個眼科醫師,窮盡一生去寫一道「愛」的證明題,至今仍未斷筆。

 

行醫60年的他,自國防醫學系畢業,恆基人稱「老爹」,年90歲,仍然在第一線為需要挺身而出守護台灣尾居民的「眼光」長達近30年。

  • news-details
  • 「蔡萬才台灣貢獻獎」頒獎現場。(圖/恆春基督教醫院 提供)

每到看診日,看診時間還沒到,診間外早已坐滿掛號民眾。回想起初來到恆基,陳雲址說,「一開始原本只計畫待幾年就好。」

 

但是,在恆春半島待得越久,越是能看見這裡不是只有讓人難忘的山景海色,更有許多讓人心疼的畫面,而無法就這樣輕易離去。

 

30年前來到恆基,他與師母陳凌淑蓮女士同心設立眼科,使眼科從無到有。陳雲址夫婦將過去在北部開業的眼科設備儀器帶到恆春,甚至是手把手帶著護理人員學習設備使用。

  • news-details
  • 眼科醫師陳雲址行醫過程。(影音截圖/恆基公益YOUTUBE)

然而,光是提供這些還不夠,陳雲址與醫療團隊進到部落醫療巡迴和衛教,幫助許多長輩願意來到醫院進行後續診治,使原先以為患白內障就從此瞎眼的部落長者「重見光明」。

 

在鄉親口耳相傳下,陳雲址門診的患者,一個早上常常多達六十至七十位。有時早診後他還不能休息,一路看到下午也不休息。陳雲址說,病人從山上下來看診舟車勞頓,更是花了一趟車錢,自己一定要把病人看完才能休息。

 

在陳雲址長年駐診下,發現恆春地區的眼角膜潰傷病人比例,高出其他地區許多。

 

爾後,他也積極防範洋蔥工人的失明危機,研發出護目鏡,後來有效地預防洋蔥工人或協助採收的軍人,因角膜潰爛導致失明的危機。

  • news-details
  • 恆春基督教醫院董事長簡肇明、陳藹玲執行董事,與眼科醫師陳雲址等人合影。(圖/恆春基督教醫院 提供)

除了在眼科上有重大貢獻,陳雲址並曾擔任恆基院長,帶領醫院持續推動醫療與社會關懷的全人服務,所以即便白天已耗盡體力看診,夜深人靜也總能看見他一人獨坐在院長室中,挑燈夜戰看公文、處理行政業務,隔天早上七點半的晨會,他仍舊精神奕奕站在禮拜堂門口,問候每位同工

 

陳雲址將人生三分之一歲月奉獻給恆春,獲得這份獎項的他,謙卑說:「我只是做好上帝託付我做的事,堅持30年,每天就跟第一天一樣,充滿動力。

 

其表示,今天能得到該獎項,首先要感謝上帝的恩典,同時要感謝主辦單位的肯定和基金會同仁辛勞,讓恆基在恆春半島所做之事能被看見。

 

「感謝上帝的恩典,讓我90歲還能夠繼續看門診,其中還要感謝我太太陳凌淑蓮,一路有她的支持和愛護;感謝恆基每一位同工,互相幫助才能夠繼續照顧台灣尾。」

 

90歲對許多人來說,早該是一個在家享受天倫的年歲,但身在台灣尾的陳雲址,僅能透過視訊與在美國的家人見面。面對「要不要退休?什麼時候退休?」這個問題,陳雲址與師母早有共識,「只要多活一天,就要多服事一天」,這是他的深願。

  • news-details
  • 眼科醫師陳雲址接受訪問時的獨照。(影音截圖/恆基公益YOUTUBE)

一路走來有累的時候,卻沒有苦的時候。」陳雲址深信,每天能夠醒來,還能穩健拿起眼科器械為病人診治,這是上帝給的恩典,他要將這份愛與恩典,繼續透過在恆基的日子,與同仁共同努力守護恆春半島鄉親健康的需要。

 

恆基顏簡美珠院長肯定陳雲址夫婦的忠心付出,能獲得該獎,恆基也與有榮焉。陳雲址是恆基人效法的榜樣,謝謝有陳醫師這樣的前輩以行動來愛台灣尾。

 

恆基服務在地將近70年,一路以來,就是有如陳雲址這般的醫者前仆後繼投入,也期盼藉著陳雲址在台灣尾的服事,感動更多醫療人員投入恆春偏遠地區醫療服務。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