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一」不是「一樣」,而是可以一起建立榮耀的教會!身為牧者在牧會過程,不免遇到生命破碎的磨練、關係的衝突,究竟,他們是如何領受天父的愛,而走過流淚谷呢?有哪些核心信念,讓其保有生命韌性?
靈糧70的一場座談會中,由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周巽正訪談,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主席周神助牧師、南靈神學院院長張靜蓉、夏凱納士林靈糧堂丁家蘊牧師,彼此敞開分享,激盪出充滿幽默、見證神榮耀的對話!
10月10日的靈糧70聚會中,「傳承生命-牧者對談生命關鍵時刻」座談會,邀請到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周巽正牧師擔任主持人,透過採訪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主席周神助牧師、南靈神學院院長張靜蓉、夏凱納士林靈糧堂丁家蘊牧師,彼此真實敞開,揭露生命、服事歷程一路走來的挑戰與掙扎,一起來看,神是如何引領他們走過陰暗幽谷的歷程?
1.牧者們一路走來,如何經歷生命的破碎磨練,繼續跟隨神?
走過流淚谷,擴張對神的信靠
丁家蘊過去曾開過五次刀,心臟就如一顆不定時炸彈,是透過禱告來面對疾病的歌利亞。牧會期間,丁家蘊經歷兩次青年同工離開、學生工作瓦解、改革教會的挫敗,回頭看卻發現,在這些流淚谷中,一邊是打擊,另一邊則有祝福,自己不能只停留在負面情緒。
有次,她要帶領經歷神營會,但發現心裡無法饒恕,心想:「這樣我怎麼能帶這個營會?」丁家蘊向神說「我真的願意饒恕」,在許多非議負面的聲音、四面受敵的情況下,她領受天父的愛,選擇繼續前行。
當初,丁家蘊空降來到士林靈糧堂,前五年,她總是打給周神助牧師說「我不想在這裡」;經歷各樣挫敗後,她看見神是信實的,透過領袖和神的話,向其心說話,而擴張了對神的信靠。
向肢體真實敞開自身軟弱,走過淋巴癌低谷
周神助50歲時被診斷出罹患淋巴癌,要至台大醫院檢查的那天,他照樣去打球運動,外表看來淡然,其實內心很是掙扎:要不要做化療?
那半年來,許多人總是問:「你還好嗎?」其實,周神助也不知道自己好不好,但心中的恐懼、壓力極大。
有天,妻子在禱告中領受到腓立比書4:6-7:「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神還說:「我會給你健康的丈夫!」妻子因此感到很平安。
當時,周神助並向同工分享自身軟弱,請大家一同代禱。後來,在台大醫院固定檢查的第三年,醫生竟告訴他:「你比我健康,你不要來了!」經歷神醫治大能的他,同時看見,「向肢體敞開分享」是很重要的關鍵。
周神助敞開分享當年罹癌的心路歷程。(圖/台北靈糧堂 提供)
從孤兒的靈到接受天父的愛
張靜蓉分享,在眾牧者推薦下,她嫁給了張庭禎牧師。兩人個性天差地遠,先生出身自由家庭,個性較為自由,就像在主懷抱裡的使徒約翰,而自己在嚴厲家庭長大,個性相對嚴謹,就像隨時要衝鋒陷陣戰鬥的類型。
有次在同工會上,她嚴厲訓斥同工服事態度不佳,雙方受傷流淚,最後由先生「收拾善後」;張靜蓉坦言,從前懷著孤兒的靈時,很會飆罵人,但領受天父的愛醫治,她笑稱形容自己「從大砲奶奶變成小甜甜師母。」
「合一」不是「一樣」,而是可以一起建立榮耀的教會
2. 如何面對生命衝突
周神助回應,自己與曾國生執事、謝宏忠院長的個性南轅北轍,但是,「合一」不是「一樣」,而是可以一起建立榮耀的教會。
周神助任主任牧師時,靈糧山莊蓋好後,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便搬去使用場地;某次,周神助打電話給神學院同工,表達希望未來若宣教大樓同工想安靜預備時,可以借用神學院空教室,沒想到遭拒絕。
事後,他心裡有疙瘩,逐漸把心門關起,但內心知道此事已讓仇敵有攻擊空間;三個月後,周神助在兩百多人的同工會中坦承此事,並向謝宏忠道歉,重新敞開心扉。
彼此關係修復後,這些年來,教會與神學院同心同行,經歷許多神的祝福。周神助發現,自己是「差不多就好」的個性,而謝宏忠是「凡事都要講的很準確」,在相互了解後,如今越老反而彼此關係越好!
相互敞開,不給仇敵見縫插針機會
張靜蓉分享,自己喜歡透明敞開的關係,不想有嫌隙,她會直面與同工的衝突,但,在除去孤兒的靈後,改變以往嚴厲方式,會選擇私下個別約談,彼此哭泣、饒恕、擁抱,這就是不給仇敵見縫插針的機會。
丁家蘊領受天父的愛後,在教會開始推動寫內在生活日誌,希望弟兄姊妹能更加真實敞開,同工彼此之間是自由、沒有恐懼的,面對關係衝突時,能澄清面質、彼此饒恕。
她想起過去跟著梅媽媽(梅許以謹牧師)時,同工開會時什麼都敢說,因此,她努力營造自由、敞開的氛圍,期盼肢體活在喜樂中。
3.有哪些核心信念堅持,以傳承生命韌性?
穩行在高處的秘訣-退到曠野禱告
丁家蘊認為,靈糧人有著「打死不退」信念,因為是「從神而來的呼召」,所以堅持要站在崗位上,帶著終身學習精神,學習在信心裡對神有盼望,相信主恩夠用。
張靜蓉分享,早期在台北靈糧堂做學生工作,很認真努力地做,中間一度沮喪而想放棄,那時周師母總安慰她、鼓勵她不要放棄。有天在禱告會,張靜蓉聽見周神助牧師走過其身旁,嘴裡念著哈巴谷書3:17-18經文:「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
神就透過這節經文,讓張靜蓉「穩行在高處」。神兒女的核心習慣就是每一天活出耶穌所活出的,耶穌在世上再忙,都會退到曠野禱告,這也是張靜蓉重新得力的秘訣,相信即使環境不結果,天父仍與我們同在。
合一、使人和好,結出和平果子
最後,周神助分享,他很重要的核心信念就是:「不但是要合一,而且要『使人和好』,結出和平的果子!」
有次,周神助去到海外分堂,希望請兩間分堂領袖一起吃飯,但是他們關係仍然緊張,後來,周神助臨走前留下一筆錢,希望讓他們每三個月可以吃一次飯。
還有次到國外,遇到無法解決的關係問題,周神助一樣請他們吃飯,在飯桌上,很多誤會跟無法放下的事就解決了,周神助並送給他們天國的鑰匙,半年多以來,對方彼此的關係好轉。
「合一、使人和好、結出和平果子」,成為周神助的堅持。
聚會尾聲,眾人為彼此需要禱告代求,祝福每個人生命領受神的恩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