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棚節」的重要涵意,包括帶領眾人堅定倚靠神、追求有盼望的永恆生命!
為此,以中華循理會大雅教會為首的10家教會,自去(2023)年起,於住棚節舉辦聯合聚會,願彼此配搭,藉此更多認識節期意義、使人領受祝福。
今(2024)年,大會講員戴繼宗牧師發出祝福:「願眾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經歷聖靈的工作,成為能『結出果實、永不失盼望』的生命。」
走過曠野40年,堅定倚靠神
猶太新年5785年自10月3日至11月1日,期間將從吹角節開始,歷經敬畏十日、贖罪日、住棚節、第八日聖會和妥拉節,並是猶太人為期最長也最具氣氛和規模的慶祝日子。
其中,按照《利未記》23:33-44教導,住棚節將有三樣主要活動:
1.到聖殿獻祭:
在西元70年聖殿遭毀後,猶太人將其改為讀經、禱告來替代。
2.在上帝面前歡慶七日:
猶太人會一連七天帶著「美好樹上的果子」、「棕樹上的枝子」、「茂密樹的枝條」、「河旁的柳枝」來到聖殿,在上帝面前慶祝。
與此同時,住棚節與第八日聖會期間,猶太人也會到西羅亞池子取水、到聖殿進行奠水禮,祈求神的憐憫和賜福。
3. 教會與家戶會選擇用簡便材料搭一個棚子,在當中短暫生活:
以此記念先祖被上帝帶領出埃及後,也曾過上40年艱苦日子,於曠野「搭棚」居住。
藉由上述活動,幫助猶太人學習堅定倚靠神的帶領和供應,將盼望與眼目置於永恆應許中,知道在世日子只是寄居,最美的盼望在天家、要追求的是與上帝之間永恆的關係。
同心敬拜領受、追求上帝
中華循理會大雅教會、神奇教會、堅信浸信會、美光教會、潮州教會、西屯教會、台中教會、全福會、太平教會、雅比斯教會共10間教會,自去年起同心關注住棚節相關教導,開始於住棚節定期舉辦聯合敬拜,期許透過在節期中舉辦聚會、邀請講員證道教導,能更多領會節期意義,以信心等候主耶穌再來。
循理會大雅教會夏清章牧師表示,縱然耶穌再來的日子是個奧秘、無人知曉,但將自己預備好、歡喜等候主耶穌來到,是每個人都須先做好的人生預備。
夏清章分享,能串聯10家教會同心敬拜,實為神的預備,使眾教會從去年開始有同樣領受,進而願意同心合力、一起籌備,也一同在當中敬拜服事。
「今年第二次的聚集,也是見證共同主辦的教會依然有一樣的看見,願神祝福帶領,讓我們能在一次次的敬拜、聆聽真理中,更加明白神的心意。」
從救恩的泉源歡然取水
錫安城啊,應當歡樂歌唱,因為我來要住在你中間。這是耶和華說的。那時,必有許多國歸附耶和華,作他(原文是我)的子民。他(原文是我)要住在你中間,你就知道萬軍之耶和華差遣我到你那裡去了。耶和華必收回猶大作他聖地的分,也必再揀選耶路撒冷。(撒迦利亞書2:10-12)
聯合敬拜由眾人齊聲禱告、吹號拉開序幕,大雅KDM敬拜團帶眾人透過詩歌敬拜,向神獻上無盡讚美。
本次住棚節聯合敬拜另邀請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戴繼宗牧師證道分享。戴繼宗表示,又一次回到台中,令他感到十分親切,總會回想起年少時在馬禮遜美國學校的求學經驗,也因父親戴紹曾牧師的宣教士身分,戴繼宗成長過程中曾於高雄、台中、北部多處生活。
戴繼宗感謝上帝,讓他有機會在住棚節時故地重遊,並十分樂見跨宗派、多教會的聯合敬拜舉行,縱然自己當晚在北部仍有服事,仍十分樂意於白天先與台中肢體一起敬拜上帝。
進一步談及「住棚節」,戴繼宗指出,尼西米記8章記載以色列人紀念住棚節的過程,眾人在水門前的寬闊之地敬拜上帝。
從擄到之地歸回的全會眾就搭棚,住在棚裡。從嫩的兒子約書亞的時候直到這日,以色列人沒有這樣行。於是眾人大大喜樂。—尼西米記 8:17
戴繼宗說明,特別是在17節,眾人慶祝的是「神的救贖」與「生命的豐收」,以色列百姓歷曠野40年艱困,終進入神預備的美地、並建立至聖所。
「除了舉行特別聚會,生活中也有許多人迄今仍用行動來過住棚節,記念上帝。」戴繼宗說,他有一位住在紐約的猶太牧者朋友,每逢住棚節,就會在住棚節至第八日歡慶的8天時間,選擇住在家中後院搭的棚子裡,以此記念上帝。
對於該名朋友的行動,戴繼宗認為,體現了以下兩大真義:
1.神的兒女在地上乃是寄居的:
透過模擬先民曾經歷的困苦生活,不只是體驗缺乏,更多是記念神的賜福與保守。惟來自神的供應,才能使以色列人40年間都不致缺乏。
2.信靠神,從我們腹中要流出活水江河:
提到「曠野」,不難想到滿天黃土、四處皆砂礫或岩石的乾旱荒涼景象,在這極端環境中,能找到足夠水源,成了維繫生命的重要關鍵。然而,以賽亞書12:3應許「所以,你們必從救恩的泉源歡然取水。」,以及約翰福音7:37提到「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穌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裏來喝。』」
皆使人明白,神的心意不是要我們體驗 / 慶祝節期,而是要人操練真實的信心並信靠祂,讓神成為生命之首,這才是永不改變的真實盼望。
戴繼宗同時提醒,能飲用耶穌活水泉源的,不會限於猶太人,「是每個人都可以拿取飲用的!」神不會限制只有符合特定條件者才可以喝,祂是向每個人發出邀請,「我(耶穌)就是生命的食物,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翰福音6:35)」
切慕神,如鹿切慕溪水
戴繼宗接著分享,家族信仰傳承到他這代,已經歷過9代先人的不斷累積,「感謝神!因著長輩們活出的典範與信靠,讓我在18歲時就對神感到無比乾渴,進而踏上堅定跟隨主的旅程!」
上帝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詩篇 42:1
查考詩篇,能看見帶領詩班的利未人因為沒了神的同在,而感到無比鬱悶、靈裡也面對無限乾渴,當中除了抒發心聲,更是接著教導「等候神是沒有捷徑的!」只因「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他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他。(詩篇 42:5)」
有別於單純追隨耶穌,尼哥底母對信仰的追求則是對比與提醒。在約翰福音3:1,他被描述成法利賽人,是一名嚴格遵守律法的猶太人領袖,時常反對耶穌,但經夜訪耶穌的歷程,受主提醒「他必須重生」。
這番話不只是對尼哥底母說,也適用於每位基督徒,「目前的生活步調,每個人在白天時都過著忙碌高壓的日子,可能很難靜下心思考問題、回答心中發出的大小疑惑。」
對此景況,戴繼宗回應,聖經中明確教導,你我的生命與價值都從神而來,若離了主就什麼都不是,從而再次勉勵弟兄姊妹們緊跟隨神,走在聖靈的水流中,生命活水不是能為人帶來救贖生命,當你我信神並願意改變,進一步就能得著蛻變與豐盛的生命。
也因著神賜福,神兒女的生命都是得勝、沒有懼怕的,「沒有什麼可以使我們與神的愛隔絕!」更能因著神而結實累累,榮神益人、成為更多人的祝福。
戴繼宗受訪分享,猶太新年的三大節期(吹角節、贖罪日、住棚節),都是預表著主耶穌將要再來、以及祂所要成就的一切;耶穌已經藉由釘死與復活為世人帶來完全的救贖,只要人願意信祂,都能經歷到活水江河從腹中流出的生命恩典。
「因此,為我自己、也為弟兄姊妹們禱告,不只是在這住棚節聚會中與神相遇,而是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經歷聖靈的工作,成為能結出果實、永不失盼望的生命。」戴繼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