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news-details
伯大尼兒少家園65週年慶暨按立江秀圈院長為牧師。(圖/記者詹英村)

「盼望更多的傻瓜,能夠也提著你們的水來這邊澆灌!」淡江教會主任牧師莊育銘,在伯大尼兒少家園65週年慶暨院長按牧典禮上,以充滿感情的口吻說道。

 

「就像在沙漠中不斷澆灌,當水流得夠多,終將形成江河。」為何能沙漠開江河?就需要這群願意為神國擺上的「傻瓜」,正是支撐伯大尼65年來持續向前的重要力量。

2024年11月23日下午,伯大尼兒少家園在台北市文山區的院區內,舉行65週年感恩禮拜暨江秀圈院長按牧典禮。

 

台北市長蔣萬安、新店行道會主任牧師張茂松、淡江教會主任牧師莊育銘等,即便事務繁忙、各自教會都正在舉辦重要活動,仍特地前來祝福。天韻合唱團更是在台中、台北兩地趕場,只為獻唱一首意義非凡的詩歌——《生命中的雲彩》

 

從艾偉德到江秀圈—愛的傳承

「最初艾偉德宣教士,他在大陸因為宣教的負擔,開始八福客棧的事工到九毛錢的孩子,然後開始關心兒童。」伯大尼基金會董事長洪善群長老在回顧伯大尼歷史時,特別提到這段動人的歷史。

 

艾偉德宣教士(Gladys Aylward,1902~1970)這位身材嬌小,被稱為「小婦人」的英國宣教士,雖然終身未婚,卻成為無數孤兒的母親。

 

在戰亂的年代,艾偉德宣教士曾帶領一百個孩子翻山越嶺、步行千里逃難,最後連一個孩子都沒有失散。1959年,伯大尼在台北市文山區成立,即便當時木柵地區是個容易淹水的荒蕪之地,艾偉德宣教士依然憑著信心,建立這個家園。

西元1932年,英國宣教士艾偉德(Gladys Aylward)來到中國陽城的「八福客棧」接待旅客、傳揚福音。

 

有一天,艾偉德看見街上有一個枯瘦如柴、全身膿瘡的小孩子,小孩身旁的婦人請求她買下孩子,否則孩子活不下去,於是她掏出身上所有九毛錢買下這個孩子,將小女孩取名叫「九毛錢」,從此以後,艾偉德開始收養一個又一個孤兒。

獻唱生命中的雲彩 見證上帝同在

在65週年感恩禮拜中,一個特別感人的節目,是天韻合唱團演唱的《生命中的雲彩》。這首歌背後有一段動人的故事,今年安息主懷的彭蒙惠老師在生前最後一次住院時,特別打電話給洪善群長老說:「I Love You,Simon。」當後來彭蒙惠老師已無法說話時,洪善群也用同一句話對彭蒙惠老師說:「I Love You,Doris。」

 

這是洪善群與彭蒙惠老師最後一次對話。此際他心中響起的,正是這首歌。

 

當準備伯大尼65週年與江秀圈院長按牧禮拜時,這首歌不斷在洪善群心中響起。「這麼關鍵的聚會,一定要有這首詩歌!」但,這首詩歌的難度很高,只有請原唱的天韻合唱團幫忙。

 

天韻合唱團會長謝光哲與團員們為了獻唱這首歌,特別在台中、台北兩地趕場。早上還在台中的謝光哲,特別趕來台北伯大尼致意,後來連致詞的時間都沒有,就又趕往台中。

 

歌詞中「 衣服沒有穿破、鞋子沒有穿壞、每天吃飽嗎哪」、「主啊,讓我看見生命中的那朵雲彩,是祢不眠不休,信實可靠的記載」,這首歌正是對伯大尼65年來上帝帶領的最佳寫照,也是一代又一代的「傻瓜」們,用信心與基督的愛澆灌出來的見證。

  • news-details
  • 師曠知音雅集樂團、天韻合唱團、伯大尼同工等也在聚會中獻詩。(圖/記者詹英村)

他們在曠野的時候    放眼望去一片無邊的沙漠

能抓住什麼    只有腳下的塵土  漫長的旅途    誰來指引眷顧

 

他們在曠野的時候    祢用雲彩不分日夜的守候

一天又一天    帶領他們停停走走

漫長的旅途    從沒有缺席     一直在左右

 

四十年來    衣服沒有穿破

四十年來    鞋子沒有穿壞

四十年來    每天吃飽嗎哪

神蹟總跟隨雲彩

 

主啊    讓我看見    生命中的那朵雲彩

是祢不眠不休信實可靠的記載

遠古到現在     現在到未來

 

主啊    讓我看見    生命中的那朵雲彩

無論我腳步走到什麼地方

有祢同在就有希望    有祢同在就有期待
  • news-details
  • 宋逸民牧師與藝起發光敬拜團帶領敬拜。(圖/記者詹英村)

台北市長到訪,高度肯定「伯大尼」社會關懷

台北市長蔣萬安在致詞時,特別提到伯大尼的重要意義:「伯大尼是聖經裡面非常重要的一個地方,也就是我們主耶穌多次走遍這個地方,幫助許多貧困弱勢的人們。所以來到伯大尼,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父的寶貝,在這裡健康快樂的成長。」

 

蔣萬安以父親的角度感同身受地說:「我自己也有三個孩子,每一個孩子在不同成長的階段,都會有不同的教導方式。但是唯一不變就是需要用時間、細心、耐心地陪伴。而這一點,伯大尼育幼家園就做到了

 

他特別肯定伯大尼65年來的貢獻:「這65年一路走來並不容易,也經歷許多起起伏伏,讓每一個來到這個家園的孩子,都得到最細心最用心的照顧。而且每個孩子都受到伯大尼兒少家園,每一個家長視如己出、最體貼的關顧。」

 

台北市政府,我們絕對提供全力的支持,來幫助伯大尼兒少家園持續的往前走、往前邁進。」蔣萬安市長最後以具體的承諾,表達市府對伯大尼的支持。

 

他也期許未來這裡,就像大樓的名字:「來樓」,歡迎每一個需要的孩子,都「來」到這個家園,在這裡被恢復,找到可以安居的家園,平安長大。

  • news-details
  • 圖右:莊育銘牧師;圖左:張茂松牧師。(圖/記者詹英村)

張茂松牧師:鼓勵伯大尼繼續經營家庭價值

新店行道會主任牧師張茂松,對伯大尼的廣告標語:好想有家特別有感覺。

 

他以自身養狗的經驗,道出「家」的意義:「一般有家的人,很少知道『沒有家』的痛苦。我在結婚前,養了一條狗。後來結婚搬家時,沒辦法帶來台北,只能請鄰居照顧這隻狗,但牠卻每天晚上回到舊家大門口,兩個禮拜不吃不喝,最後活活餓死。對我來說,舊家只是一棟房子,但對牠來說那是牠的家,我們是牠的家人,是牠的全部。」從此愛狗的張茂松牧師再也不養狗,因為愛的份量實在沉重。

 

張茂松特別強調,這個家庭價值不斷被破壞的時代,人們不在乎,也不曉得「家庭」有多易「碎」。

 

他以猶太人婚禮的傳統為喻:「猶太人的婚禮中,拉比在婚禮的最後,祝福後會放一個玻璃杯在地上,讓新人踩碎。為什麼?是告訴他們婚姻都是最容易碎的,你需要好好地去維護它。」

 

「家」不是堅固的,是這麼易碎,需要用愛好好經營、維護,讓「家」穩固。

 

「耶穌從來沒住過耶路撒冷,每次到耶路撒冷都不受歡迎。但耶穌最喜歡來伯大尼,每一次到耶路撒冷就住伯大尼。」張茂松以此勉勵「伯大尼」:「你們不但要叫伯大尼之家,要充滿對上帝的愛;不但要叫伯大尼之家,更要充滿對每個兒少的愛。讓所有住過這個地方的孩子們永遠不會忘記,不管他在這裡住多久,他永遠不會忘記自己有爸爸媽媽愛他們。不是他原生的爸爸媽媽,而是在他心靈中的爸爸媽媽永遠愛他們。」

伯大尼在福音書的重要釋義

事實上,伯大尼是福音書中兩個不同地方的名字。

 

第一個地方是「在約旦河外的伯大尼」。這是一條河流流經的地點,耶穌在開始公眾服事之前,就是在這裡接受約翰的洗禮(約翰福音1:28)。

 

第二個地方是在橄欖山頂上的村莊。這裡是馬利亞和馬大的故鄉,在耶穌生命的最後一週,耶穌將這裡當作祂在耶路撒冷的總部(馬可福音11:1)。

 

伯大尼(Bethany) 是來自兩個希伯來文字詞:Beit-Anya(בית עניה),意思是「窮人的房子」。

沙漠開江河的感動

淡江教會主任牧師莊育銘在證道中分享了他與伯大尼的深厚淵源:「那個時候我覺得我只是個大三學生,我沒有能力可以為伯大尼做什麼。」

 

在大學時期,曾經到伯大尼擔任志工的莊育銘,那份從上帝來的感動,直到今天,讓莊育銘牧師也成為用「愛」澆灌伯大尼的「傻瓜」之一。

 

莊育銘以沙漠澆灌的異象勉勵眾人:「如果有人,就是一直一直倒水,一直倒水,慢慢地那個沙、土地就會開始往下陷,倒了很久很久的水之後,終於有一些水開始存在裡面了。」

 

沙漠成為泉源之地

 

莊育銘特別感謝、紀念前人如同傻瓜般,前仆後繼地奉獻生命、時間,甚至青春歲月,在這塊「沙漠土地」(伯大尼需要「家」的孩子們)上澆灌。

  • news-details
  • 左上:天韻合唱團會長 謝光哲;右上:宇宙光總幹事 李棟良牧師;左下:臺北市長 蔣萬安。許多貴賓特別到場為紀念伯大尼成立65週年祝賀。(圖/記者詹英村)

愛的傳承,江秀圈院長按牧

在伯大尼65週年歡慶聚會,值得紀念的時刻,眾牧者也為江秀圈院長舉行按牧典禮。

 

陪伴江秀圈院長考牧的莊育銘牧師,在按牧禱詞時提及:「因為他們領受耶穌基督愛兒童、祝福現今家庭婚姻的異象。相信過去當江院長去到美國接受教育的歷程,當時尚沒有看見未來這一天,但是這一切都在主的計畫裡面。」

 

按牧禮後,江秀圈牧師特別感謝丈夫的支持:「他是不敢坐飛機的人,但,他說我們今年已經做了四次的飛機往返。」

「來到伯大尼這四年,其實我們不覺得我們在服事,只覺得我們在觀看上帝的作為。」這四年在伯大尼的種種神蹟奇事,讓江秀圈回應呼召,不只是院童口中的圈圈媽媽、甜甜圈院長,接受按牧,成為牧師。

 

無數傻瓜的愛心支持

洪善群感謝著說,除了天韻合唱團的趕場與奉獻,包括新店行道會主任牧師張茂松等多位牧者,都是在自己教會重要活動的同時,特別抽空前來祝福。潘冀建築師不但設計新院區的建築,更是持續為伯大尼奉獻。

 

這些願意為神國度作「傻瓜」的人,正是支撐伯大尼持續向前的重要力量。

  • news-details
  • 按牧團隊,按立江秀圈院長為牧師。(圖/記者詹英村)

  • news-details
  • 江秀圈院長被按立牧師之後,特別與伯大尼兒少家園董事長一同致贈紀念品尊榮潘冀建築師。潘冀建築師用心設計「來樓」,「來樓」不但是建築獎獲獎作品,至今仍舊不斷為伯大尼奉獻。(圖/記者詹英村)

用愛澆灌讓花盛開

看哪,我要做一件新事; 如今要發現,你們豈不知道嗎? 我必在曠野開道路, 在沙漠開江河。」(以賽亞書43:19)

 

莊育銘最後引用以賽亞書,「沙漠開江河」的異象,勉勵新任的江秀圈牧師:「牧師跟院長或執行長有一個很大的差別。很多時候院長或執行長,將焦慮放在「行政」、「財務」上面,或是放在「連結」上面。但是當成為一個牧師的時候,「牧師」的身份,上帝會給你一個新的思維,不是出去,是讓人自己進來!花若盛開,蝴蝶自來。」

 

「或許,你可開始減少一些,一直向外不斷去『提水』來,」莊育銘以充滿盼望的語氣說:「或許其他人會主動『看見』,不用你去邀,就自己會來。

 

「我也看見,你們夫妻願意往這個畫面裡邊,不斷的倒水。」像傻瓜一樣,持續的澆灌,莊育銘牧師在啟示,祝福伯大尼要成為泉源之地

林治平教授的遠見

伯大尼董事長洪善群長老感念,前董事長林治平的遠見:「林哥,就讀政大的時候,他就在這邊做義工。他不只是擔任義工,更有很清楚的負擔。十幾年前,他就說出,在未來台灣,家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屬靈爭戰的地方。」

 

正是這樣的眼光,讓林志平教授,在2010年將「伯大尼育幼院」正式更名為「伯大尼兒少家園」。

 

尤其看似物質豐裕的世代,雖然傳統意義的「孤兒」減少了,但更多的是心靈受創的兒少需要幫助。

 

聖經中的伯大尼,愛的傳承

「伯大尼」在聖經原文意「受苦之家」、「無花果之家」,這裡曾是耶穌最喜歡去的地方。今日的伯大尼兒少家園,依然延續這樣的精神,成為一個充滿愛的家。

 

於65週年的重要時刻,從艾偉德宣教士、林治平董事長到江秀圈牧師,一代又一代,為基督成為「傻瓜」的僕人持續在此澆灌,見證著「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哥林前書9:23)的真理。

 

正如天韻合唱團所唱的:「四十年來,衣服沒有穿破;四十年來,鞋子沒有穿壞;四十年來,每天吃飽嗎哪;神蹟總跟隨雲彩。」願這朵生命中的雲彩,繼續帶領伯大尼邁向下一個65年。

  • news-details
  • 許多賓客特別到場祝賀。也有許多以前的院友回來紀念伯大尼65週年。(圖/記者詹英村)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