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我們只有3000坪廢墟,9年後的今天豐富有餘。」
FIGHT.K 9歲生日園遊會上,主任牧師張蒙恩分享,2025年將新架構3000坪商業用地願景;9年來教會財務強健,沒有負債、貸款,他也透過各種風雨更加認識天父的心意。
「以前有些覺得重要的東西,變得不那麼重要,例如很用心在做的一周兩小時崇拜,疫情後就發現,那很重要、沒有不好,但不是只有那裡。」教會型態從「雲端」,疫後開展「撒瑪利亞到地極」,未來新形態教會更包括「加速器/孵化器」。
「簡單來講,不是透過一個人,而是透過『結合』,教會變成一個很大型的社會企業,涵蓋商會跟協會、盈利跟非盈利組織,這就是我們現在要建構的。」
FIGHT.K地界擴張,綠色處為教會現址「覓蜜基地」及停車場,紫色處為今(2024)年所得土地共3000坪,未來將綜合發展成商業空間包括:醫療大樓(左上圖)、頂級演藝中心、各式商店街及「孵化器/加速器」。(圖/張蒙恩提供、記者辛毓珊)
回到《聖經新約》該有的樣式
創造機會領未信者生活經歷神
今(2024)年FIGHT.K主題為「Beautiful gifts(美麗的恩賜)」,正醞釀、成長,為來年「新形態教會」的架構奠定基礎;未來教會將包含商會、協會及網購平臺,浸透人們的日常生活。
不僅打破聚會框架,更創造每一天領人與耶穌同行的場域,張蒙恩以職場為喻說:「你一周上班兩小時,能改變什麼嗎?大家一周兩小時來教會,能改變什麼?不可能。以前安息日人到會堂去朝見神,但耶穌走到農地、海邊、各城各鄉...這才是所謂的新形態教會。」
他強調,這其實不是新花樣,而是回到《聖經新約》該有的樣式,教會作為基督身體,要做的即:效法耶穌,創造每天生活中與「未信者」同行、一起經歷神的機會,而非只想辦好一周兩小時的聚會。
「就是落實彼此相愛」
而為促進教會的創造力,FIGHT.K也改變聚會模式,每次聚會,兩小時後半段30至40分鐘,每6人隨機分成一組,自我介紹、提出需要、集思廣益、彼此代禱,每周都分出這「1/3的時間」專心進行這件事。
張蒙恩說明:「因為教會不管多大,真正認識的就是那幾個,大家見面點點頭,卻根本不知道對方的問題、困難、夢想...這樣說我們是『家人』的話,我覺得太遙遠。」而這項措施,會帶來什麼改變呢?
每個會友一年52周下來,都至少聆聽52至260個人的夢想、困難和專長,從中認識各行各業,全教會一起熱心面對「個別需要」也協助「互相聯絡」,因為只有當更認識彼此時,才更能適切伸出援手。
張蒙恩一言蔽之:「就是落實彼此相愛。」
將建構「孵化器/加速器」
為創業強力匯聚各方翹楚
在實踐相愛的基礎上,教會地界也被擴張,今(2024)年初得地1000坪、近日簽下2000坪,未來這3000坪,將綜合發展成商業空間。
1000坪的地,將邀集各科頂尖醫師入駐、蓋成綜合醫療大樓,並在這強大的醫療量能上發展松年照顧服務,而2000坪的地,三樓將建立頂級演藝中心,一樓為各式商店街,二樓則是「孵化器/加速器」。
孵化器,就是去把一顆蛋(一個想法)變成一隻雞(事業體)、賦能創業者開展事業,而加速器,則是給事業體「一個跑道」快速起飛。
因成功創業需要多方專業條件,「孵化器/加速器」不同於一般聯合辦公室,而是為協助創業者,極具目標性地匯聚各領域翹楚,諸如:廣告、行銷、法務、科技、資金等,以成就強而有力的團隊。
「我們將很用力來執行!」對創業者深懷負擔的張蒙恩表示,因這族群存活率低,可能5年後僅剩1%,當然無人願意創業就賠錢或卡關,但創業本身充滿各種專業的挑戰,沒有一個人能全盤招架。
然有志創業之士,即有一份別於世界的看見,張蒙恩珍惜這份「內在心志」說:「這不是很『天國』嗎?很天國的人需要幫助,教會就在這裡切入。」即使政府也有資源,卻難免因公家機關有所受限,而這就是教會的機會。
FIGHT.K將建立「孵化器/加速器」協助企業主,並相信幫助了老闆,老闆將影響員工,「而大家要不是員工、就是老闆,不是嗎?」
總體就是祝福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靈魂興盛,然後哈利路亞!
也就是透過綜合醫療大樓,效法耶穌醫治(身體健康),透過「孵化器/加速器」效法耶穌問:「你要我為你做什麼?」(萬事如意),最後演藝中心也將是教會主場之一,吸引人們敬拜神(靈魂興盛)。
12月升級的EXPO園遊會,不同於以往或6月首屆EXPO博覽會,在於加入商業活動,FIGHT.K「創造一個迴圈」讓人來人往在商會、協會及美食等80個攤位間,可用券免費換食物或自由消費。上及右圖:基地對面農地,停車無虞也能舉辦橄欖球表演賽。(圖/記者辛毓珊)
不止自給自足更要豐富有餘
歡迎眾教會一起來合作同行
今(2024)年6月,FIGHT.K舉辦首屆EXPO博覽會(相關閱讀》創業,是非常屬靈的操練!關鍵法則是「同行」,神的家族事業教會有責),28日九周年慶亦為「首次升級的EXPO園遊會」。
別於以往單純免費享受美食,FIGHT.K實驗性「創造一個迴圈」,讓人在參訪「商會/協會」後獲得美食券,大啖美食之餘也認識各事業體,盼望明(2025)年底建立起新型態教會架構、跟世界Say Hello!
9年前,FIGHT.K建立覓蜜基地沒有對外募款,張蒙恩表示,9年後若照樣辦理就是「沒有進步」,3000坪新形態教會的建設,FIGHT.K對內對外都不會募款,乃將透過「建立漂亮的商業模式」來實現。
他認為,各種教會都好,但「撒瑪利亞直到地極的教會」既已結合商會跟協會,就要不僅能獲利、還要能發揮影響力,也歡迎眾教會來合作、同行。
感謝神透過9年歷練,從中明白如何串聯團隊力量,不只是財務,更包括掌握事業方向、人的特質、連結互助,張蒙恩說:「天父讓我先體驗、摸索了很多,然後我大概搞懂一些東西,所以想回頭來幫助大家越來越好,這就是FIGHT.K要做的吧!」
讓更多人發揮強項、也更多被認識,FIGHT.K透過生活接觸「撒馬利亞直到地極」所有人群,張蒙恩且說:「我們不是叫人要進來教會,而是教會出去、再建立教會!」(圖/記者辛毓珊)
華麗老母跨世代彼此祝福
活動善用「媽媽們的恩賜」
「華麗老母」創辦姊妹凃珈禎分享,團體主旨是愛媽媽跟太太,透過活動、聊天和美食享受彼此支持,當中沒有任何年齡限制。
因為看見,每個階段的媽媽/太太都需要扶持,年長媽媽可以祝福年輕媽媽、年輕媽媽也可以啟發年長媽媽新思維,包括親子教育、兩性相處等,大家在休閒活動中很自然地交流,進而也祝福個人家庭。
例如:人不易跨越的婆媳關係,在華麗老母中能獲得突破力量,因這裡的媽媽們皆「忘年之交」,自然能用新眼光去看待家人。
活動通常有美食聚會、輕鬆小酌及烹飪學習,凃珈禎說:「大家各司其職或運用恩賜,像有一個媽媽是韓國華僑,就教我們做韓式飯卷、泡菜煎餅,我們也會請廚師來教如何做家常菜、快速出餐。」
f 時尚Logo發想自耶穌頭像
工作就是來「活出耶穌」
鑒於外界美髮師待遇不高,因而設立的基督徒商家 f fashion,服務從美髮起家、並擴增發展人像攝影,客人可隨即留影最新造型,增添附加價值。
攤位同工分享,基督信仰不是宗教,乃生活一部分,而剪髮是普羅大眾的需求,教會從中擴增與人的連結很棒!基督徒在服務過程,以親切、增加自信的方式,與服務對象互動,工作就是來活出耶穌。
同工說:「你看,f fashion的Logo其實很像耶穌的頭像,上面有祂的荊棘冠冕,我覺得很特別,看起來也會在心上覺得:對啊,我們在做正確的事,感謝主!就是希望透過生活去傳福音。」
從愛出發,促進各種關係改善
助人跳脫同溫層不限服務對象
約翰一書3:18,「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基督徒落實「彼此相愛」遇挑戰時,怎麼辦?
「愛在一起關係促進會」從愛出發,專注提升個人、夫妻跟親子關係品質,還在申請立案中,期透過活動與課程來促進關係改善,服務對象沒有限制,盼提供人們「歸屬感」與「啟發」來跨越侷限。
人際相處難免有摩擦、受傷,人在狀況中也不易看清問題,「愛在一起關係促進會」意在提供一個場域、讓人抽身來感受愛與接納,並透過學習活動或不同角度,面對困境能萌生新力量、新看見。
助人跳脫同溫層,並從基督信仰的眼光來反轉境遇,攤位同工分享:「那東西很難形容,但當你被觸發的時候,整個人就開始被改變,而想法改變就會帶來行動改變,之後也可以學習去祝福其他的人。」
異鄉合作社旨在提供串連平台,讓異地打拼的人有一個「家」的歸屬感。左一為社團當天首次接觸來自南美洲聖露西亞(St Lucia)的朋友,以下受訪者包括:馬來西亞弟兄謝獻華(左二)、柬埔寨姊妹葉思恩(左三)、來自花蓮的姊妹張瑋珣(右一)以及高雄本地弟兄張永麒,圖中不同國籍者還有越南及尼泊爾人。(圖/記者辛毓珊)
異鄉合作社,打造串連平台
「我們就像一個小聯合國」
高雄人張永麒弟兄(Matt)為軟體工程師,今(2024)年七月時加入異鄉合作社,他因外商工作經驗有不少外國朋友,很想幫助友人在高雄「找到家的感覺」,遊園會當天一位尼泊爾朋友便受其邀請而來。
異鄉合作社打造串連平台,已接觸國家有:馬來西亞、越南、緬甸、柬埔寨、韓國、日本、奈及利亞、英國、菲律賓、印尼、印度等,當天並首次接觸到來自南美洲「聖露西亞(St Lucia)」的朋友。
張永麒說:「有非常多國的人來到這裡,我們就像一個小聯合國。」近日社團與台鋼科大外籍生交流,「一個問題」觸動不少外籍生,即:「你們(外地人)想不想真的『認識臺灣人當朋友』呢?」
其實,很多外國人來臺沒有臺灣朋友,身邊不是公司老闆就是學校師生,但這些關係的情感支援可能相當缺乏,由教會成立的異鄉合作社,便成為很好的友誼平臺,讓外地人能抽離壓力環境、感受被愛。
「邀請他們來每個月的活動,不用準備任何東西,也不用花任何一毛錢,只要來跟我們團聚,我們就是一個對方的靠山(後頭厝)。」
例如:來自柬埔寨的葉思恩,去(2023)年認識異鄉合作社、今年6月受洗,柬埔寨社會多信奉佛教,葉思恩卻能因來台讀書,透過學校助教邀請來到FIGHT.K,如今穩定在台工作、也成為主內姊妹。
葉思恩說:「我很喜歡這個(異鄉合作社)感覺,所以確定要受洗。」在社團也能認識很多人,進而關心、期待接觸對象也認識神。
「國內異鄉人」到「國外異鄉人」
「合作社」就是「鄰里互相幫忙」
異鄉合作社成立於2023年9月,源於「國內異鄉人」再擴至「國外異鄉人」,從花蓮到高雄工作的張瑋珣姊妹,因異地生活的無依靠感,便連結兩個志同道合的高雄肢體、在台生活9年的馬來西亞弟兄成立社團。
大家不斷介紹外地人來,社團開始舉辦活動,例如旗津出遊、夜爬柴山、下廚、唱歌、打保齡球、手作永生花等,過程認識越來越多外地人,包括台鋼科大、義守大學、文藻大學等校的印尼生、緬生等。
為促進彼此認識,社團邀請緬籍教授分享緬甸文化,一位在龍華市場設店的緬甸華僑,也因愛心時常招待社團聚餐,更多互動就帶來更多互助,張瑋珣說:「他們(外地人)需要找工作,我們就介紹工作,需要什麼我們就轉資源,就這樣一個拉一個。」
慢慢地,許多參與者逐漸委身成為工作人員,並樂於分享所感受到的愛,FIGHT.K不少好奇外國人的肢體,也一個個加入、參與,不同商會/協會/團體單位一起來幫忙,呼應各式各樣可能的需要。
馬來西亞弟兄謝獻華分享奇妙串聯過程,因社團起初「不確定該怎麼找到異鄉族群」,但透過活動就彷彿滾雪球般,例如:不同單位的肢體認識日本朋友、而朋友的朋友想認識日本人,新的活動於焉促成。
連結「夜爬GO!」也召聚到未接觸過的異國家人,而FIGHT.K肢體益發知道社團後,活動串聯更多元,最讓他開心的是,各種活動不斷促進「各國彼此認識」,無論是一起認識世界或世界一起認識台灣。
「為什麼叫異鄉合作社?因為『合作社』就有點像『鄰里互相幫忙』,我們慢慢往外發展,也希望可以慢慢變成協會,最期待的就是能跟政府(例如:移民局)合作,更多照顧從外面來的朋友!」
上圖:異鄉合作社Logo,大寫「O」代表領頭羊、「T」結合十字架代表耶穌基督,字體採橘色,因「橘色」中文發音類似英文「Jesus」,下方白色線條象徵扶持的膀臂,擁抱「Outlander(異鄉人)」,下圖:社團成立以來受惠FIGHT.K其他商家/協會/團體支持,包括:巴蜀砂鍋米線、夜爬GO!、H Flower | Hana‘s studio等。(截圖/異鄉合作社IG:outlander_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