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YouTuber 錫蘭揭露「心靈課程」的洗腦手法,引發社會熱絡討論和衛福部關注。長影音內容直指這類課程,透過極端心理操控手段,讓學員對課程產生依賴,甚至可能造成財務負擔。
在這股心靈風潮下引人思考,教會的「靈修課程」呢?與這類心靈課程本質有何不同?又如何辨識?本報專訪台中繁星教會牧師陳建宏(Vincent),為讀者解開心中疑惑。
心靈課程引熱議,到底需不需要?
比利時籍網紅錫蘭,日前上架2小時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內容以揭露心靈課程PUA手法為主,引發不少網友共鳴。
截稿前已累積429萬次觀看,同時引來近2萬則留言和數個「斗內」支持。在短影音盛行的現在,長影片卻有如此高的觀看次數和討論,實屬稀奇。
不少網友為心理學家或具相關專業背景,都留言直呼要讓更多人看到這則影片。
「我是來自香港的心理學家 + 心理學YouTuber 。我想說,除了這段影片必須讓更多人看到,因為上了這些課所受的傷害,很有可能是你一輩子都彌補不了。有不少臨床心理學的個案,正正就是替這些上了課程的人復原…」。
「我是一個有執照的台灣心理師,經常接觸到上完這種心靈課程而受傷害的人。非常感謝錫蘭願意花這麼多心力探索這個問題…」。
還有一些課程受害者留言。
「我也曾是受害者,幸運的是我在很初期就跟他們鬧翻了,我也曾向別人分享我的故事,但能觸及的人有限,現在有您的傳播,希望能讓更多人免於受害」。
「我是一個參加過完整三階段此心靈課程的人,我必須說,錫蘭真的分析得太好、太到位了!…整個課程下來,有很多讓我覺得『不對勁』的地方,但誠如錫蘭片裡分析的,在那樣的氛圍、環境下,我在每個遊戲環節中,哪怕我一開始質疑這個遊戲的真正目的,到最後也會強迫自己去『入戲』…」。
陳建宏牧師分享,曾在國外看過這類課程,初期課程通常多以中性內容包裝,後期卻逐漸走向極端,包含辱罵學員、躺棺材、上課到半夜等爭議環節,並會利用人性弱點和權威進行操控制約,使學員對施壓者產生感激與同情。
此外,這類課程的商業模式相當多元,多半會要求學員參與下線銷售。
那麼,為何不少知識分子參加這類課程呢?他認為可能是遇到個人生命創傷、事件後,覺得心理諮商需較長時間才能改變心境,為求快速改變而接觸坊間心靈課程。
與教會靈修課程的根本差異三面向
1.課程目的
心靈課程通常以營利為目標,費用高昂,設計為「多階段」課程,讓學員持續投入高額學費,並參與銷售。
教會靈修課程則是「幫助人與神建立關係」,不強調人的能力,而是依靠神的恩典與聖靈帶領。課程注重的目的,是把人帶到上帝面前、經歷神工作,並非以賺錢為核心,所以教會課程的價位非常親民。
2.使用手法
教會課程中,解決我們問題的不是「講師」而是「神」,講者只是媒介,必須自行來到神面前,因著與神和好,以致於與人、與自己和好,從神的愛中能自然發動饒恕。
3.課程核心
心靈課程通常依賴「講師權威」改變學員,甚至將其塑造成精神領袖,要求絕對服從。
靈修課程則以神為中心,引導人回到《聖經》,依據神的話,尋找真正的生命意義,因此過程所帶來的生命改變,是由內而外,有長遠的果效。
真正的自由,來自跟神關係
許多坊間心靈課程初期的「正向氛圍」,容易讓人誤以為與教會的靈修課程相似。
陳建宏曾聽聞參加過這類課程的福音朋友分享,此課程一開始似乎很有幫助,但始終無法解決生命問題,經基督徒介紹而參加教會靈修課程,初期會覺得相似,以分享生命遇到的問題進行,但最後結果大不相同。
教會牧者同工了解問題後,會用「禱告和神的愛」來醫治,而非採取極端手法;更可因著認識神、跟神建立真實關係,生命因而有新的力量、盼望和自由。
上完課,這位福音朋友做見證說,像教會這樣的課程在外面要交20萬元,但教會只要2千元,也在課程中自然被神觸動,當然就想介紹人來認識福音;與之前分享心靈課程賺傭金,或半強迫的繼續目的很不同。
給對心靈課程感興趣者的建議
身處講求效率的社會,不少人工作壓力大、問題複雜,以致產生憂鬱、低潮等情緒相當正常,千萬不要因此而不敢尋求幫助。
陳建宏建議,可先尋求心理諮商或精神科診所協助,做初步診斷,此為透明、專業且合法的機構,較不推薦選擇坊間的心靈課程。
另,針對未信者,市面上琳瑯滿目的課程如何辨別好壞?
他建議可從以下幾點判斷:
- 避免高價課程:價格過高的課程需特別留意。
- 可考慮教會資源:教會常有類似課程、培訓、營會,且多為免費或親民價位。
- 善用教會輔導資源:可以尋求牧者協助輔導。台中繁星教會在2023年開始設立心靈輔導中心,由兩位具神學院心理輔導碩士學位的姊妹服務,提供專業諮詢與代禱。
身處資訊氾濫的時代,各種「心靈成長課程」充斥市場,並有異端四起,試圖混淆神兒女,然,神的話語才是一切的源頭及判斷的根基,最終都要回到對聖經的認識。
許多個人經驗或見證,都可能因遇到的人事物不盡相同,若將主觀經驗當作真理教導,便容易形成異端。
如提摩太後書3:16-17所說,「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陳建宏強調,聖經是我們行事為人的準則,有些人固有恩賜,若不去聚會、讀經,學習增多基督長成的身量,就容易跌倒或出現過於高舉人的狀況。
「越靠近末世,每個人講的都不一樣,但我們心裡的那把尺就是《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