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台劇《童話故事下集》,被稱真實又清醒的愛情劇本,在網路上掀起熱烈討論。其中寫實情節與韓劇《媳婦過渡期》類似,兩位女主角都嫁給媽寶男,與婆家的生活習慣、價值觀、家庭文化大衝擊,讓人想一秒離婚。
不少女性在婚姻初期,想給夫家留下好印象,而選擇委屈自己,甚至長期承受不平衡的家庭關係。「媳婦過渡期」是否為必要適應過程?當過渡期變成長期委屈,又該如何面對?
對此,本報特別專訪Podcast節目《愛情挖挖哇!》主持人天天妹(陳英汝),以基督信仰角度剖析「媳婦過渡期」。
媳婦過渡期,妳也有嗎?
《童話故事下集》英文片名為「I Am Married…But!」,製作人黃薇夏指出,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這個「But」,這個「But」總是寫實又荒謬,往往最精彩的故事,都在這一大堆的「But」轉折裡。
影集詼諧呈現王子、公主浪漫愛情步入婚姻後,會遇到的各種現實難題,一上線火速霸榜Netflix台灣熱門播放榜單第一名。
當中有些「媳婦過渡期」情節,引起不少女性共鳴。究竟媳婦過渡期是否為必要過程?當過渡期變成長期委屈,又該如何面對?
Podcast節目《愛情挖挖哇!》主持人天天妹,與先生史哥哥以輕鬆漫談方式,暢聊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及聖經所啟示給人們的幸福定理。經營婚姻8年多的她回憶,因受儒家思想影響,或多或少有些媳婦過渡期。
曾為了給夫家留下好印象,未經思考就「跳入坑裡」,主動承擔家務,例如:主動收碗盤、幫忙洗碗,想表現自己不是好吃懶做的媳婦。但久而久之,發現這種行為讓內心越來越不開心,經和先生溝通、調節才解決。
她指出,有「媳婦過渡期」很正常,但是否必要,取決於個人動機,「是想獲得先生肯定嗎?還是自我價值成就感?」如果是為了獲得婆家肯定,就容易讓這段適應期,變成一種長期委屈。
天天妹與先生史哥哥一起用輕鬆的方式,暢聊婚姻、信仰大小事。(圖/受訪者 提供)
當媳婦過渡期變長期委屈…
有位姊妹曾向天天妹尋求幫助,她長期因「媳婦過渡期」感到不滿,抱怨先生未能支持自己。
深入談論後才發現,這位姊妹婚姻中最重視的是和先生的關係,並且期望對方知道自己的需求,然,她從未跟先生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導致配偶無法理解其感受。
「把焦點放回自己身上,清楚知道自己的需求,並決定與先生朝向這個目標下溝通,漸漸配偶就能理解了。」
創世記1:27說,「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因為「夫妻」是上帝創造的第一個關係,所以我們要先回到神創造一男一女的夫妻關係,夫妻合一、再延伸到親子、姻親關係。
經溝通,案例中的先生知道妻子需求後,下次當婆婆又要求姊妹時就擋在前頭,「妳媳婦最近比較忙,可以先找我」,使太太從媳婦過渡期得釋放。
天天妹觀察表示,不少在媳婦過渡期感到委屈的姊妹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先生不知情,因此,姊妹們應了解自己的需求,清楚明確和先生溝通。
婆媳觀念不同,該如何透過信仰尋求智慧?
「信仰能幫助婆媳關係更加和諧,但前提是,我們要願意回到真理中。」天天妹分享,若婆婆也是基督徒,「是否真正理解聖經真理?」將影響她對媳婦的態度。
也有些主內的婆婆雖信主了,仍拿傳統價值觀來情緒勒索媳婦,但若真正明白聖經,就會懂得尊重媳婦的選擇。
以她自身而言,曾和未信主的婆婆下廚煮雞湯,當婆婆要用一般冷水沖燙雞骨時,她問:「這個水沒有經過過濾,不知道吃了會不會拉肚子?」
婆婆並不覺得被冒犯,想著這是大家要一起吃的料理,於是立馬調整,改用飲用水;而天天妹有時也會配合婆婆。
「這就是基督信仰帶來的尊重,」她說,即使彼此有不同信仰基礎,不同觀點,但願意用愛與尊重來調整,關係就能更加和睦。
但,若婆婆比較強勢,甚至以愛為名操控媳婦,該怎麼辦?
她笑著說,有些婆婆很溫柔,但同時又很強勢,就像劇中的婆婆吳春梅(柯淑勤 飾演)。她們會用關懷的方式「掌控」媳婦,比如送便當、關心家裡開銷等,讓人很難討厭,也讓媳婦「壓力山大」。
建議:媳婦需要溫柔但堅定地劃清界線,並且讓丈夫作為橋樑,幫助自己與婆婆溝通。當婆婆有過多干涉時,媳婦可以說「這件事讓先生和您討論」,把溝通主導權交回先生手中,這樣既不失禮貌,也能保有自己的界線。
丈夫如何成為稱職調解者?
許多媳婦在「過渡期」面臨最大困難之一,便是丈夫不願積極介入,讓她們在婆媳關係中感到孤軍奮戰。
天天妹認為,姊妹們須學習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丈夫才能知道如何保護妻子。
男人天生較不細心,無法做太太的「肚裡蛔蟲」,若沒有明確表達,可能無法察覺妻子的壓力與不滿。
並且應以「我需要…」表達壓力來源、需要,取代抱怨,例如:「我最近真的覺得很累,希望你能幫我跟媽媽溝通,讓她知道我們有自己的安排。」先生才知道如何保護配偶、做好「調節者」,而太太才能好好做「幫助者」。
創世記2:24,「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就這節經文可以看到,夫妻倆人要做稱職的調節者、幫助者,各需要兩大特質。
丈夫,成為稱職的調節者
- 調節者:領導力
不是發號施令、光說不練。因著愛妻子,以尋求新家庭益處為目標,來領導、保護這個家。戲劇中,男主角沒有承擔該有的領導力,甚至把這個權力丟給母親,於是家庭就失衡了。
- 調節者:捨己
聖經明文,作丈夫的要為妻子捨己(以弗所5:25),因著如此才可以不自我中心,成為家的遮蓋。
妻子,成為稱職的幫助者
- 幫助者:幫助先生
妻子要學習並了解彼此的想法、需求及處境,幫助丈夫。
- 幫助者:順服
順服表示尊重丈夫,如此就不會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幫助;相對來說,自以為是的幫助會變成獨裁者,先生空有領導力卻無捨己,亦同。
順服神不是委屈,而是保護罩
訪談尾聲,天天妹分享令自己在媳婦角色上,非常受用的經文,「女人要沉靜學道,一味地順服。我不許女人講道,也不許她轄管男人,只要沉靜。」(提摩太前書2:11-12)。
這段經文常被誤解為「女人要委屈自己順服男人」,不少姊妹看到會排斥。但她認為,這節經文的真正重點在於:「女人易因情緒影響判斷,因此更要沉靜,讓心回到神的話語中,避免因不安全感而試圖掌控一切。」
女人和男人很不同的是,我們情緒較豐富,這幫助我們對很多事很敏銳,但特質一體兩面,沒管理好就容易落於情緒化。
這節經文客觀告訴女人,就因我們的特質是如此,當負面情緒攀升、有很多想法時,更要浸泡在神話語中,才能真正放手,與婆婆、丈夫建立起健康關係。
經文中「一昧順服」的對象並非是男人,而是要相信神,堅持相信神的話到底。
並且,不要轄管男人,神創造我們是要成為「幫助者」,而非控制男人。
當人沒有安全感時,往往會轄管身邊人事物、下指導棋,但最常的抱怨是「我為你做這麼多還不感謝我」,求神幫助我們把注意力放在祂身上,並賜予智慧拉出健康界線。
「轄管男人會離『建立美滿家庭』的目標愈遙遠,而順服上帝話語,會給我們很大的安全感。」
因此,這段經文不是來壓制,而是釋放女人。天天妹鼓勵正在「媳婦過渡期」的姊妹們,不要害怕表達自己的需求,也不要把所有壓力自己扛。
把家庭主權交給神,建立健康的界線,妳會發現,這段媳婦過渡期將不再是委屈,而是關係蛻變的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