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士師秉政的時候,國中遭遇饑荒。在猶大的伯利恆,有一個人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往摩押地去寄居。
今日經文(輪流讀一遍)
當士師秉政的時候,國中遭遇饑荒。在猶大的伯利恆,有一個人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往摩押地去寄居。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名叫拿俄米;他兩個兒子,一個名叫瑪倫,一個名叫基連,都是猶大伯利恆的以法他人。他們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裡後來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婦人和她兩個兒子。這兩個兒子娶了摩押女子為妻,一個名叫俄珥巴,一個名叫路得,在那裡住了約有十年。瑪倫和基連二人也死了,剩下拿俄米,沒有丈夫,也沒有兒子。(路得記1:1-5)
今日亮光(彼此禱告)
路得記從第一章短短的前五節,就傳遞出一個強烈的訊息:沒有經歷「神」的同在、賜福、引導的日子,是非常虛空痛苦的!首先,「沒有神的日子」是貧窮、饑餓的。第1節告訴我們,路得記的背景是「當士師秉政的時候」,那是「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參士二十一25)的一個敗壞時代。當時,這樣靈性墮落的光景,也透過物質上的「饑荒」狀態反映出來(另外,我們也可以思考:台灣經濟的衰退,是不是也在反映靈性墮落的迫切危機?)。
另外,「沒有神的日子」是喪失祝福的。我們從路得記曉得,神的選民以利米勒一家搬離神同在的應許之地,結果遭遇一連串的噩事:以利米勒「死了」(參3節),兒子瑪倫和基連「二人也死了」(參5節),剩下妻子拿俄米「沒有丈夫,也沒有兒子」(參5節)。當我們離開神,就會步入(靈性)死亡的危險;活在「沒有神的日子」裡,肯定也沒有祝福。人認為離開神,就可以掌握生活和命運,絕對是從撒但而來最大的謊言!
以利米勒這名字的希伯來文意思,是「神是我的王」。他的父母如此為他命名,很可能正是希望他能敬畏神,順服神的心意生活。然而,可惜的是,以利米勒卻沒有活出他名字的意義,反而離開神所賜福的應許地,進入摩押地。以利米勒的問題乃在於他的選擇。他選擇偏離神的真理和旨意的軌道:他沒有將他的內心和家庭交給神來管理。
弟兄姊妹,當你面對每天的生活,你的選擇是什麼呢?
儘管如此,以利米勒並非一開始就丟棄神的旨意──因為沒有「讓神作王」並非瞬間,而是逐步的遠離,以致他逐漸以自己取代了神作王的地位!他和全家就這樣在「沒有神的日子」中過了空虛愁苦的十年,活在神的旨意和祝福之外!
如今,《每日親近神》進入路得記的分享篇幅。願神透過祂的話語慈愛地告訴你:天天親近神,你就是有福的!不要讓你生活中的任何一天,是「沒有神的日子」!
今日禱告(同聲唸禱詞)
親愛的天父,求祢吸引我、引導我,天天活在祢的同在裡!幫助我在生活的大小事上尊祢為王,活在祢的管理和祝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