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AI工具化繁為簡:牧者從行政文書中解放,重獲寶貴的牧養時間。(圖/記者詹英村、AI製圖)

AI是我們的僕人,我們要治理這地、也要治理AI,『決策』是由人來做最後的決定,而不是AI來做最後的決定。

 

在一場專為牧者設計的AI應用實戰班中,資訊科技專家呂信偉如此說。

 

為許多對AI,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牧者們,指出一條既符合聖經教導又能提升事工效率的應用之路。

今年2月27日,基督教今日報、基督教文化交流協會聯合GLAI匯流學院舉辦一場「屬靈AI裝備應用實戰班」,吸引了來自全臺各地的牧師、傳道及教會同工熱烈參與。這場為期一天、六小時的密集課程陸續在臺北、臺中、高雄三地開設,每場均告爆滿,顯示教會界對AI應用於事工的高度關注。

 

課程由AI應用教練呂信偉擔任講師,熱愛基督、衷心服事的他,不僅為牧者研習會,將原定教授的四套AI工具擴增至八套,更從教會應用情境出發,為牧者們梳理出一條清晰的學習路徑,讓參與者在面對紛雜的AI資訊時不再恐慌,反能駕馭科技成為福音和牧養的有力工具。

 

牧者渴求科技助力,三地課程場場爆滿

一支手機就可以上課了,太厲害了,簡直不可思議。」台灣走出埃及輔導協會執行長厲真妮牧師說:「我馬上告訴我們機構同工,另一位報名高雄場的傳道:要好好學,回來教導給全機構所有的同工!這太重要了,可省下太多事情了。」

 

厲真妮表示,機構中行政事務,若使用AI工具,可把省下來的時間,用在牧養、關心人、與人建立關係上,非常有幫助

 

在林口建造教會──咖啡廳就是教會的莫凡匕牧師。不僅需要經營教會牧養關懷,也需要同時經管咖啡廳業務、行銷。

 

他表示:「這次課程非常擴充我的視野,更期待剛剛所學的,可運用操作ChatGPT方面等,搜尋一些數據,甚至來做一些宣傳的方面活動。」

  • news-details
  • 突破數位鴻溝,各年齡層牧者齊聚AI實戰班,教會界對科技應用熱情高漲。目前全台三場關於AI的牧者研習會都已經額滿。(圖/記者詹英村)

  • news-details
  • 從疑慮到擁抱:莫凡匕牧師(左)及厲真妮牧師(右),皆見證被AI擴大,期待成為事工強大助力。(圖/記者詹英村)

從恐慌到掌握,八套AI工具打造牧會全方位解決方案

作為課程講師,呂信偉分享了他自己的經歷:「在進入AI領域之初,第一年,其實是一種AI資訊恐慌症:AI這麼多,我到底要從哪邊去學習?」

 

這種感受與現場許多牧者的經驗不謀而合。

 

因此,他特別為教會設計了一套學習路徑,幫助牧者們迅速掌握AI技術並應用。

 

「本來課程只教大家四套AI,但是我的感動是什麼呢?將資訊讓全部的牧長牧師們知道:現在AI可以怎麼用於教會的實際需求中。」呂信偉解釋道,「只要學會『對』的路徑,很快就能得出很好的應用果效。」

 

從文字生成、圖像製作到資料整合等多種AI應用,「一次整合8個AI軟體,從平面到動態,從牧師到行政同工,包含小組長都可操作,重點是,將可省下更多時間,進一步去牧會,牧養更多的羊。」呂信偉說。

  • news-details
  • 定製化AI學習路徑:呂信偉教練為牧者量身打造的8套AI工具,開啟教會數位轉型之門。(圖/記者詹英村)

現場熱絡回應,牧者實戰分享AI如何改變牧會模式

課程中,不少牧者分享了他們運用AI的實際案例,如何確實解決牧會中的各種需求。

 

門諾會吉安教會黃丁和牧師說道:「明天下午將舉辦追思禮拜,是門諾會的一個非常資深的牧師──林清和牧師的追思禮拜。由於我進入門諾會不到10年的時間,所以對老牧師不是很熟悉。又要代表董事長在追思禮拜做一個致辭,對於這個「任務」其實非常忐忑...。」

來到課程現場實作過程中,他在聖靈的感動裡,運用AI,將原本預備好、有關林清和牧師相關事蹟「餵」給AI,並學習呂信偉教練的指令:「要有溫度」,生成出基本草稿,加以調整修改,即刻解決他面臨的擔憂。

 

李紫陽牧師則分享,如何利用AI快速製作活動宣傳內容的經驗:「手上只有一個『公文』,卻可轉變成『設立界限的聖經裝備課程的邀請圖卡。

 

公文只有簡單的文字,沒有動人的圖片,也沒有吸引人之處,一般人看到可能就pass(略過)了。「我請AI設計,很快就生成了一個圖文並茂的DM,讓年輕人一看就很想上課。」他開心表示,在AI幫助下,發布後立即收到了許多人的回應

 

對60多歲的陳學平牧師來說,AI則幫助他根據不同對象,調整講道內容:「我將講道大綱放進去,然後我就問,要對慕道朋友怎麼講?對青少年怎麼講?對中年人、老年人要怎麼講?都生出來不一樣的內容。」

 

生成式AI,讓他能更有「目標對象」,精準地講道,「看看到底是面對什麼樣的人,對方有什麼想聽得內容,稍微調整一下,就能符合他們的需要。」陳學平牧師說。

  • news-details
  • 上左至右:黃丁和牧師、李紫陽牧師;下圖:陳學平牧師。牧者們分享如何應用AI解決牧會中遇到的實際需求。(圖/記者詹英村)

年輕一代同工:AI助力減輕事工負擔,釋放更多牧養時間

對於年輕的事奉同工而言,本次課程同樣帶來了實用的啟發。康華禮拜堂的芮家偉和劉育真兩位年輕同工分享了他們的學習收穫。

 

「之前一開始,覺得AI不是屬於我要會的東西,覺得它很複雜、有點難用。」芮家偉表示,「今天一上課後,發現AI原來可以減少很多人力成本,可以多花時間在服事需要的人和事務上。」

 

「最開始使用,只是當成Google(搜尋引擎)問問題。但我發現AI其實跟Google兩個邏輯相差很大。AI是可以訓練的,可進一步調整發問角度、追問、再追問,得到答案更符合我們所需要的。」劉育真說。

 

在事工實踐方面,劉育真再分享:「現在我們也有些服事,比如說要帶學生、帶聚會,有時在設計聚會上會有點卡關,需要靈感。AI可以激發創意,跟AI對話互動,好像比較能觸發一些靈感產生,真的蠻幫助我的。」

 

對於如何向更多同工推廣AI,他們計劃先深入熟悉所學,再組織小組討論。

 

「我們會更系統性地回去看老師的PPT,了解怎麼操作。」芮家偉說,「接著,在教會找三五個人一起討論,了解教會的需求,去研討能怎麼做,會比較幫助教會。」

 

劉育真補充道:「我們可以運用今天所學的方式,讓AI參與在服事當中,也讓其他沒有來的同工發現有AI參與在服事中,應能產生很不一樣的效果。」

  • news-details
  • 青年同工芮家偉(左)與劉育真(右),以年輕視角展望AI,期能幫助新一代同工提升事工創意與效率。(圖/記者詹英村)

建立AI團隊,讓數位轉型成為教會文化

學習AI工具不是一次性的事件,而是需要持續發展、建立自己熟稔AI的過程。

 

呂信偉特別提醒參與者:「建立團隊!因為當有自己AI團隊,才會有AI的文化在教會裡面產生。這不是聽一個課就結束,這件事情必須是疊代的,而且AI是會一直進步的。」

 

行道會臺北榮耀堂主任牧師吳承昌也認同這一觀點,並表示,這次課程讓他感到「釋放」:「一個教會的主任牧師,有很多的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讓AI代勞。然而,人跟人之間的溫度是沒有辦法被AI取代的,所以省下來行政時間,讓我能夠更多的、一對一的去關懷弟兄、姊妹。

 

呂建德傳道也說起:「以前覺得,AI工具就是找年輕人,然後想辦法讓他們去學習、去使用、製作,幫忙做出一份講綱、PPT等等。但其實,我們自己實際去嘗試,就發現,欸!其實AI一直在進化。」

 

促使他意識到:「沒有把所有的同工都邀請來上課,真是錯誤的,應該全部人都應該來。

  • news-details
  • 釋放牧養時間,呂建德傳道(左)與吳承昌牧師(右),體驗AI如何將時間從行政工作轉向關懷會眾。(圖/記者詹英村)

牧者期盼:建立AI交流平台,促進教會間技術共享

對於未來如何推廣AI在教會中的應用,台福教會張希文牧師提出了建議:

 

「如果要真的推廣的話,第一個,建議是不是可以開個論壇,譬如說教會使用AI的,在這個『安全』或是比較有『神學保護』的一個意識上,以合適教會需要的一個AI論壇,研討、發現可使用的不同功能。」

 

他進一步解釋:「各自登山嘛,(各教會)一定會有不同的果效,將果效無私的交流,與會者一起來討論,讓技術層面再往上提升。」

 

並強調教會實作的重要性,教會與技術專家合作的必要,以準確提供給牧者,簡化地來使用AI。

  • news-details
  • 張希文牧師倡議建立教會AI交流平台,促進科技應用經驗共享。(圖/記者詹英村)

AI不取代牧者,而是釋放牧者的時間

AI是我們的僕人,我們要治理這地、治理AI。」呂信偉在課程中強調,「所以,並不是什麼AI給出的結論全部都輸出,而是透過人的檢視,給予方向,加以引導調整,最後給予決策。

 

AI在教會中應用的核心理念—技術是為了牧養、服務使命,而非取代人的判斷和關懷。

 

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馬太福音9:37-38)在這個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智慧地運用AI工具,可以成為教會高效管理資源的助手,讓有限的國度工人能照顧更多的莊稼,使牧者能有更多時間,投入真正的關懷與教導工作。

 

隨著這次「屬靈AI裝備應用實戰班」在全臺各地的成功舉辦,可以預見未來會有更多教會開始擁抱AI技術,讓數位轉型成為推動福音事工的新動力。

  • news-details
  • 牧者們在課間熱烈交流AI應用心得,激發更多教會服事創新點子。(圖/記者詹英村)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