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勞碌工作中、教會與社會之間、不同價值體系,基督徒究竟該如何與人、與神同行?進入職場或是參與屬靈事奉兩者之間,又應如何選擇或取捨?
《邁向豐盛的職場人生:職場裝備的24堂課》一書由「天恩出版社」出版,作者許志明、許陳慧勤指出,基督徒想在職場中從求生存到入豐盛,關鍵是:明白工作是神給人的使命與祝福。
牧養職場信徒的重要性
教會裡大部分的人是「工作人士」,包括學生、家庭主婦和退休人士。當中不一定有經濟報酬,但都在「工作」。
工作佔一個人生活的主要時間,然而在職場中,多數人往往覺得工作只為了供應生活,是無可避免的勞苦。
事實上,基督徒若將工作與信仰生活分割,即職場中既看不見「神的同在或作為」,也沒有想「讓神參與」,可謂有如活在無神世界。這容易導致主日與週間進出兩個截然不同、沒有關連的世界,慣性帶著不同的心態行為,彷彿兩個不同的人。
換個角度來說,大部分教會的職場生活教導側重於聖經原則,對於工作道德、倫理和在職場傳福音,少有提及職場的處境、潮流文化和工作/生活技巧,也少有結合靈命塑造。
當基督徒沒有適當訓練,則不知道如何在職場上「與神同行」,自然很難在世俗文化、日常生活中活出信仰。
職場是一個人生命中的重要階段,但大多數基督徒在「職場人生」得到的裝備和支持卻非常有限。
現今社會改變快速,基督徒承受工作、人事、經濟、家庭等種種壓力,信仰群體如何幫助神兒女在工作上從「生存」進「豐盛」,到「成為別人的祝福」,進而能「與神同行」活出信仰,這些是在牧養上值得省思的問題。
人透過「工作」蒙祝福
如果「工作的目的」不只是賺錢養生,那麼是什麼?實際上,神透過工作在7個方面來祝福你我。
(1)提供待遇,帶來尊嚴:
一個人回到家裡,以工作賺來的錢供養家人,比起用他人資助來生活,會有截然不同感受。
(2)發揮神所賜的才幹、資源:
透過工作建立經驗、技巧,實有貢獻和成就。
(3)生命被建造:
在工作情境中,學習自我管理,建立品格、態度、習慣,使生命更成熟。
(4)享受工作的成果:
神的心意是叫人享受日光之下工作的成果,在自己所作事上自得其樂。
(5)群體合作:
與人共事,透過群體合作來達到更大果效。
(6)社交關係:
透過工作建立友誼。
(7)與神同行:
神樂意參與我們的工作。讓我們透過工作更多經歷祂。
基督徒能透過工作祝福別人
世人通常從個人角度來看待工作目和意義,若從創造和宣教角度來看,神祝福人的最終目的,是要讓我們以其領受的去祝福別人。
基督徒以工作去祝福別人,共有4面向:
(1)工作成果:
並非只有「屬靈的事」才能祝福人,提供良好產品或服務、工作機會、經濟支持,都會祝福到人。
(2)經濟支持:
工作帶來的經濟能力可祝福家人、支持教會和社區。
(3)關懷、照顧人:
為工作上接觸到的人提供幫助。
(4)職場上見證福音:
與同事建立關係,用生命、語言和他們分享福音。
不一樣的工作觀
很多基督徒覺得工作主要目的是賺錢養家,供應生活需要,為教會奉獻金錢。實際上,因著受華人教會傳統服事觀念影響,許多基督徒認為工作本身沒有內在價值,最好能儘早離開職場,參與屬靈服事。
加上,傳統教會看「聖俗」兩極化,「聖工」比「俗世工作」更有價值,全時間聖職人員更得神喜悅。這雖然不符合聖經,卻成為不少職場信徒對工作、職業、事奉的看法。
其實,神對某些人的計畫,是呼召他們成為「帶職的事奉者」。
「帶職事奉者」是一個不一樣的服事觀念:工作是神所賜的福分,神透過工作提供生活需要,也讓我們生活充實、滿足。
「工作」是神給的使命,本身就是「事奉」;「工作場所」是「事奉的地方」。神透過工作賜福你我,呼召我們去祝福其他人。
以「成果」幫助人,透過與「福音」相稱的品格、行為,彰顯神的形象和榮光,讓人接觸到福音。以這樣看「工作的目的」,眼界會寬闊很多,職場生活也會更充實、多采多姿。
從神的「創造」看工作,是神給人的使命
人是神所創造的,要了解工作的目的和意義,當回到聖經,從神的「創造」看到「工作」,是神給人的「使命」和「祝福」。
其實,亞當在伊甸園不需工作來養生,神仍是將管理大地的工作交給他。
神是「做工的神」,人不論貧富都應工作,活出「受造的目的」,成就祂的心意。
神給人才幹、機會,人當善用神所賜的資源作好管家,好好管理、維持、保護大地和其中資源。當人尋求回應神的呼召,活出神的心意,生命便會充實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