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每年職場狀況越來越多,令職人感嘆工作環境充斥「有毒」元素。身為主管,該如何因應?(圖/shutterstock)

近日震驚社會的雲云科技(Cubo Ai)命案,令人回溯職場風暴,從知名速食業驚傳權勢性侵事件,電子製造公司、公部門先前爆出職場霸凌案,近期教職體系出現職場刁難⋯⋯等,使不少一般民眾感嘆,上班環境充斥著「有毒」元素...

 

Z世代對於這類職場負面事件,則易怒氣衝天批判、或直接轉身離職;此外,根據一項統計指出,他們大多數沒興趣當主管。

 

藉此可以一起思考,面對現今社會瀰漫的職場氛圍,身為主管該如何看待?又該如何培育職場接班人?

根據1999市民當家熱線受理民眾陳情,以職場、霸凌統計結果,勞檢處2022年至2024年間,每年受理疑似職場霸凌申訴案件分別為270件、545件與776件,呈現倍數成長

 

職場狀況五花八門,難道只是員工抗壓不足?

吳必然為台北樣教會主任牧師,日常除牧養、傳道,同時具律師及大學法律研究所副教授,擁有三重「為師」斜槓身分,實能體察青年世代在職涯發展面臨的現狀、可能的心態及培力協助。

 

關於雲云科技(Cubo Ai)社會案件,相關報導已非常多,吳必然受訪表示,首先應先了解「新創公司」特質。這類型公司創業之初,注重打拚、不計代價投入以搶得商機、資金,才能搶佔市場一席之地,進而成為產業明日之星的「獨角獸」,這多是新創事業的特性。

 

再者,企業處於草創時期,人數少、職位工作的角色扮演、業績界定、部門互動界限皆較為模糊,致企業體質上上下下隨時在變動,與公司規模穩定的職場環境相當不同。

 

第三,新創企業通常以「個人色彩強烈」取勝,創辦人、技術長或重要職員會影響投資人決定,而一間企業能否成功,極大成分取決於領袖個人特質,因此,當「關鍵角色」一異動,帶來的衝擊相對大。

 

第四,其獨特性或技術性、智慧財產及商業機密的要求度極高,最好具有獨一性或排他性,例如,DeepSeek 一夕爆紅後,所有人急切解析檢視其快速竄起的技術。

 

而創業團隊的合作互動,人際間可奠基於革命情感,同時也易隱藏極高壓、變動性急遽的關係,人員每天沒日沒夜拚搏事業,容易拉高情緒警戒線,一觸即發,致互踩「地雷」、大動干戈。一旦技術創意核心外流,一瞬瓦解的公司不在少數。

  • news-details
  • 台北樣教會主任牧師吳必然,同時具律師及大學法律研究所副教授的職份。(圖/本報資料照)

吳必然曾於律師身分上處理不少類似案例。例如,幾周前還是明日之星的新創技術公司,導入國際知名企業投資,引進志同道合技術人才,串起開始合作機會;未料,過了兩周的溝通就鬧糾紛,產生不同派系鬥爭,一方甚至引進外部人、進行法律動作,一下子,就搞垮整間公司,這也是新創企業的特性。

 

回來看雲云科技(Cubo Ai),屬於新創企業的創辦人及員工,他們都特別容易處在高壓、高漲情緒的工作氛圍,此次不可思議的社會命案事件一觸即發,這也是與一般企業、行之有年的職場狀態略不同。

  • news-details
  • 願一同打造健康職場文化,自然排除有毒因子的莫名引爆性。(圖/shutterstock)

領導級該有什麼自覺?

一般企業體內,通常會產生訴諸極端行為或暴力來反抗,比較常是被壓迫者,且通常多是職權較小的員工。

 

吳必然表示,上位者可運用的工具較多,較不會使用極端不文明手法,但依然能讓受欺壓者感到「生不如死」,這可能就是「有毒的職場。」

 

對於自身感到受壓的新鮮人或青年世代,中高階主管能如何提供幫助?

 

三點破解職場迷思

1. 企業文化檢視,關鍵根本在老闆

首先最根本的,企業必須對此重視。一些管理者會認為,霸凌是「個人行為」,與企業文化無關。而企業實需要常常檢視,甚至引進「第三眼」(指第三公正單位方)進來評估,檢視企業文化是否「有毒」。因為,這不是個別問題,乃是與企業文化有關。


很多企業文化是有毒的,同仁間滋生恨意起因包含「表現好的人可以為所欲為」、「對不當行為視而不見」等不合理待遇,以及易忽視被欺壓者,以偏袒手段壓制反應或解釋,忽視職場環境平等性,霸凌或性騷擾等。

 

吳必點點出,最大的關鍵仍在老闆身上,負責人可以裝作不知道,或不願花時間探究,覺得處理上很麻煩,然而,企業文化定要謹慎,因為當事人受害,企業主一定也會受害。

 

對此建議,可聘請外部專業人士協助企業主或高階主管,樹立合宜領導風格。

  • news-details
  • 企業主或中高階主管應時時保持謙卑,自我檢視,企業文化才可能變得更好。(圖/shutterstock)

2. 管理階級要保持學習態度並使用工具

期望打造良善企業文化,避免形成「消極服從」工作氛圍,主事者需持續學習,注意內部員工士氣,與時俱進使用輔助工具!

 

科技社會、世代變動相當快速,流行文明病更是應運而生,上一輩的人總說「哪有這麼多文明病、抗壓力真的很不足…」吳必然提醒,這些正是管理階層需要丟掉的「舊思維」。

 

他觀察並進一步分析,過去職場的目標性、專業性及職級升遷等較明確,工作類別相對單一;而現今科技網路工具增多,不確定性因素加增,一方面來說,職務選擇更具多元性,斜槓文化盛行;一方面,以下名詞(現象)四起:「職場孤獨感」、「職場憂鬱症」、「職場霸凌」、「躺平族」等情緒病因性充斥,同時,Z世代其實也不年輕,卻大多數沒興趣當主管

 

對此,企業主或管理階層更要多多學習使用各種工具,包括使用評估身心健康檢測、性格優勢趨向,或人格測驗等,時時了解年輕世代在職場的情形,從而持續對企業內部進行文化宣導,促各階主管遵守規範,以打造良善、健康的職場環境。

 

3. 自我檢視,誰是忠心有見識的僕人?

每個職位都有當責性,主管有一些職責權柄在手上,策略目標除了盈利外,同時當尊重「人」的安息與否。

 

吳必然分析,以世界的眼光來看,企業訂定目標多以「數字/績效」制定,而若將「道德規範」納入領導者職能項目,重新審視自身管理風格與企業文化,會否有不同的職場互動氛圍?

 

身為基督徒更應檢視自己,是否認識神的安息,思想神國裡真實有意義或神所喜悅之事到底是哪些?

誰是忠心有見識的僕人,為主人所派,管理家裡的人,按時分糧給他們呢?

—馬太福音24:45

神教導基督徒成為忠心良善的僕人。身為主管,是否能成為「好管家」,使人人恩賜得以發揮,高興上班,快樂回家。換句話說,當神派你管理10個人、100個人,你都能照顧好,讓領五千的去賺得五千、二千也照樣領賺二千,且讓神稱許!

 

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馬太福音25:21)

 

吳必然牧師和團隊從10年前開拓台北樣教會,便主動關心青年世代,成為重視個人與職涯發展的年輕化教會,團隊關心職場人生活,積極結合信仰內涵,使不同職人聽見福音,並以時事脈動所需,提供職場生存戰略及牧養。

 

從而語重心長提醒,主管們定要與時俱進,持續學習,認識年輕世代所面臨的挑戰,並輔導其多元發展的可能性。

  • news-details
  • 好主管以身作則,能帶領團隊成長。(圖/shutterstock)

一個認識神的人,會被聖靈改變!

年輕世代認為現在工作機會多,未必升遷主管才是唯一出路,且他們認為與主管是對等的,對主管拋出的責任、報酬必須認同,且同時兼顧身心靈健康、又能自由追求想做的事,才會願意持續「任職」。因此,企業所設定的職任路徑,對年輕Z世代來說或許只是參考觀點,非終點。

 

最後,吳必然強調,職場是讓更多人認識福音的好機會,身為主管職份,照顧神託付給我們的人,助其發展恩賜、成長生命,進入神賜的命定。

 

「其實,我們沒有一個人起頭就是大老闆、專業人才。所以,如果我認識的神,是陪伴我正走在往上走的路徑,從僱員、小主管,然後成為中高階主管或企業主,若能一路活出好管家的馨香(生命),抓住神囑付的任何機會、體現在職場上,必定會不一樣,這才是一個永生的價值!」吳必然共勉。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