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正在迷惘中嗎?你覺得人生卡住了嗎?
《中場新起點:走出迷惘,邁向614有意思自助式人生》一書由「格子外面文化」出版,作者黃德芳指出,當你的人生感到迷茫時,這其實是一個好的開始,因這正是開啟人生第二曲線的起點。
自然界的「四季循環」
人們在思考大環境時,通常會聯想到政治、經濟、氣候、全球局勢以及AI科技未來的變化等。但當我們一直關注於外在風浪時,會不自覺地陷入焦慮和停滯。
所以,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在風浪中調整自己,認清自身優勢,並以堅韌不拔的態度,在變動中找到不變的規律。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順應變化,抓住機會,邁向成功。
在這個世界上,最能體現「豐收」的例子便是自然界中的「四季循環」——
春季,萬物生機勃勃。
夏季,勞動耕耘。
秋季,豐收成果。
冬季,充實沈澱。
「四季」不斷地循環往復,展現了生命的韌性和適應力。這種循環,不僅是造物主的奧秘,也成為早期人類智慧的體現。
古人的智慧使人們能夠在每個季節中取得平衡,順應自然規律。這些智慧,不僅適用於農業,也能引申到「人生規劃」和「事業發展」之中。它提醒我們,無論環境如何變化,只要抓住「不變的真理」,順應季節的規律去預備、努力、收穫、沈澱,便能在「多變的世界」中找到「穩定的秩序」。
猶太人對「時間」與「季節」的思維
猶太人時間思維》一天的開始:從「傍晚」轉入「黑夜」
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創世記1:5)
在猶太傳統中,一天的開始並非從「日出」,而是從「前一天的傍晚」開始。這反映出一種對「黑暗」與「光明」轉換的深層認識。
從「黑暗」作為一天的開始,象徵著在最困難的時刻依然存在希望。「夜晚」代表著安靜應戰和養精蓄銳,而「清晨」的來臨則意味著希望與新生的開始;這種觀點,激勵我們在面對困境時保持樂觀,期待光明的到來。
猶太人季節思維》一年的開始:由「秋季」轉入「冬季」
猶太人有三個新年,其中最盛大的猶太新年是「羅什哈沙那(Rosh Ha-shanah)」,意為「一年之首」吹角節。這節日,通常在猶太曆的提斯里月(Tishrei)第一天開始(一般在9月或10月),標誌著猶太曆新年的開始。
「羅什哈沙那」在秋季轉入冬季的季節變換之際舉行,既是一個反思和悔改的節日,也是一個慶祝和感恩的時刻。
人們在這段時間裡慶祝收穫,感謝神的恩典,並為「贖罪日」做準備。在新年慶祝豐收之後,人們面臨冬天的挑戰,並為未來做好準備。因此,猶太新年成為一個既紀念過去,又展望未來的時刻。
有別於中國「一年之計在於春」的觀念,猶太人對於「一天始於傍晚」和「一年始於秋轉冬的季節觀」,體現了他們對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以「四季思維」在不同階段採取適宜的行動和策略
我們可以結合中國古老智慧,將猶太人季節變遷循環延伸為「冬藏、春耕、夏鋤、秋收」,來看待生命並且運用在其人生規劃與事業發展中,這將可提醒我們在不同階段採取適宜的行動和策略。
冬藏篇》
對猶太人而言,「傍晚」轉入「黑夜」是新一天的開始。「黑夜」看似漫長,但終將迎來「黎明」。同樣地,猶太人的新年始於「秋」轉「冬」。冬天雖漫長,但終將迎來萬物復甦的春天。
這個思維提醒我們——
・人生中的黑暗時刻,也可能是一個全新開始的前奏;生命中的寒冬,並非終結,而是蓄勢待發的時刻。
・「黑夜」和「冬天」是反思、內省、沈澱、安靜、禱告、與神親近的時刻。
我們應該在「冬藏」的季節裡,做好「內在的調整」,設定好目標,當春天來臨、機會到來時,即可掌握先機,贏在起跑點上。
春耕篇》
春天是萬物甦醒、生命蓬勃發展的季節,象徵著寂靜的冬天已成過去。人類的身心亦如大地,經歷了冬季的沉靜與休憩,在春日的呼喚中逐漸甦醒,展開新的篇章。
人生的「冬藏」是沉澱與準備的時期,而「春耕」則是播種耕耘的季節。在這季節裡,我們應該耕耘翻土(規劃未來)、確認手中有哪些種子(能力與優勢),並為每顆種子制定育苗計畫(培養與投資)。
當我們為自己制定計畫、追求目標並付諸行動,積極的思維會使我們勇敢迎接生命中的新挑戰和機遇。
夏鋤篇》
走過「春耕」欣欣向榮、萬物復甦的季節,在這段日子裡,我們已經撒下種子,夢想的小苗正在茁壯成長。接下來我們要迎接「夏鋤」。
生活就像夏日的鋤頭,無論面對多少荊棘與困難,都要堅持不懈地前進。每一次揮動鋤頭,都是在開拓未來;每一次揮汗如雨,都是在澆灌夢想。
秋收篇》
農民會在冬季儲備最佳的種子,在春季耕作時祈求良好的天氣和陽光,以確保種子的發芽與成長,在炎熱的夏天辛勤地滅蟲、施肥、除草,就是為了迎接秋天的豐收。
透過「四季思維」,我們可以——
進入從快到慢的「冬藏」,學會在安靜中沉澱、積蓄能量。
在「春耕」中,發現自身潛力,把優點轉變為優勢,培育新的技能。
在「夏鋤」階段,學會將挫折轉化為機會,從困難中找到成長的契機。
在「秋收」中,我們從自利轉向利他,利用善的循環帶來雙贏。
黃德芳強調,在日常活中運用「四季思維」時,不需要拘泥於固定的「春、夏、秋、冬」順序,而是靈活掌握每個思維的精髓,隨時運用。
當我們以這樣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起伏,就能為人生旅程帶來更長遠的視野,即使面對生命的波折、低谷、外在挑戰,也能擁有更多的理解和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