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懶惰人哪,你去察看螞蟻的動作就可得智慧。」如何在財務的管理上成為好管家?如何開始學習這方面的真理呢?首先我們要以螞蟻為師...

「懶惰人哪,你去察看螞蟻的動作就可得智慧。螞蟻沒有元帥,沒有官長,沒有君王,尚且在夏天預備食物,在收割時聚斂糧食。懶惰人哪,你要睡到幾時呢?你何時睡醒呢?再睡片時,打盹片時,抱著手躺臥片時,你的貧窮就必如強盜速來,你的缺乏彷彿拿兵器的人來到。」(箴言6:6-11)

 

儲蓄的需要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我們當以螞蟻為師,若我們認真地察看螞蟻的動作就可以得到智慧。螞蟻的智慧表現在那一方面呢?在於他們懂得在夏天預備食物,在收割時聚斂糧食,好等到冬天大地沒有出產時,牠們仍舊有充足的食物可以吃,可以安然度過冬天,等到隔年新的出產來到。

 

螞蟻為什麼在夏天就要開始預備食物呢?因為牠們知道冬天是很難找到食物的。我們生活在台灣的人對這方面的感受並不是那麼深刻,因為台灣地處於亞熱帶,嚴格講是沒有什麼冬天的。但是對於地理位置處於緯度較高的國家,一年四季的分野就非常明顯。

 

如果處於冬天會下雪、結冰的地區,冬天幾乎是找不到任何食物可吃的。夏天食物豐盛,遠超過夏天每日的需要,而冬天沒有食物,不在夏天事先儲存食物就活不過漫長寒冷的冬天。螞蟻為了可以繼續生存下去,在夏天預備食物是非做不可的事。

 

我們為什麼需要儲蓄?因為這是要生存下必須要採取的行動。就像春夏秋冬的循環一樣,世界的經濟也有景氣好壞的循環。創世記四十一章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具體的例子,當時的埃及是農業社會,所以經濟景氣好壞的循環是以農作物的豐收或歉收為最關鍵的影響因素。

 

那時在埃及有連續七年的農作物大豐收,在那七年內土地的出產極豐極盛,食物多到無法想像,吃不完剩下的穀子好像海邊的沙那樣多。但問題是我們一輩子經歷的都是豐年嗎?不!真實的人生是有豐年,有荒年,就好像一年中有夏天,也有冬天一樣。

 

所以那時埃及七年的豐年結束後,緊接著有七年的荒年,而且荒年嚴重的程度也是無法想像的,不單在埃及地有飢荒,那附近的地區也都面對農作物嚴重歉收的問題,若不是約瑟在之前七年豐年的時候廣建糧倉,聚斂極其多的糧食,恐怕許多人都會在七年的荒年中餓死。

 

因著約瑟懂得在豐年的時候未雨綢繆,積蓄糧食,所以他就帶領埃及全國以及附近地區的百姓安然度過那一波世界經濟景氣盪到谷底的危機。也因此約瑟得到法老王的器重以及埃及百姓的愛戴,連帶的使他的父親雅各可以帶著全家搬遷到埃及最好的歌珊地,在那裡生養眾多,日後成為極大的民族-以色列人。

 

當然世界經濟景氣的循環不像春夏秋冬的循環那樣的有規律,但是我們回頭去看世界的歷史,我們還是可以看見,在某個時期整個世界經濟的景氣整體而言是向上走的趨勢或是向下走的趨勢,而且呈現波動的曲線,就是有時好、有時壞。

 

當世界經濟景氣好的時候,各行各業都欣欣向榮,工作機會多,而且收入、待遇都不錯,進行投資很容易賺錢,而且賺得還不少。但是當世界經濟不景氣的時候,股市長黑,房地產的價格直直落,百業蕭條,很多工廠、公司紛紛倒閉,因為經濟市場是一環扣一環,骨牌效應是非常可怕、嚇人的。

 

當然總有一天經濟景氣又會開始復甦,然後進入下一波的繁榮景象,就好像冬天過去,夏天來到一樣。問題是,我們是否撐得過那一波經濟不景氣的冬天呢?關鍵就在於我們在平時有沒有養成儲蓄的習慣!

 

如果我們懂得以螞蟻為師,學會為將來的需要作預備,那麼我們就可以平安地渡過整體經濟不景氣或個人及家庭經濟的特殊危機。

 

 

以約瑟為例

人的一生會經歷困苦的環境,也會經歷豐盛的環境,約瑟本身的經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從出生到十七歲的環境都是富足的,因為他是雅各的愛子;從十七歲到卅歲,他的遭遇起起伏伏,時而落入貧窮,時而又發達起來;卅歲以後他就進入較長期的豐裕的處境中。

 

在創世記中,約瑟因著上帝的啟示知道埃及會有七個豐年,緊接著會有七個荒年,所以他建議法老要在七個豐年中積蓄糧食,好預備迎接接下來的七個荒年。今天我們可能不會像約瑟一樣得到上帝的啟示,知道會有多久的豐年與荒年,但是我們可以知道我們的一生總會遇見經濟景氣好的時候,也會遇見經濟景氣不好的時候,這是常識。

 

所以不論我們有沒有得到特別的啟示,我們至少透過觀察螞蟻的動作,我們也要有基本的常識,就是我們平時就要有儲蓄,以便在我們人生中遭遇到經濟環境惡劣的時期還可以不憂慮飲食。

 

現代人面對儲蓄的需要,可分為短期、中期的儲蓄及長期的儲蓄。

短中期的儲蓄是可以隨時動用的,短期儲蓄的目標是為了一些財務計畫中較大筆的開銷,例如要購買較昂貴的家電器材、出國旅遊的經費,這些都需要先存一筆錢。

 

過去提到「避免債務」的原則時,曾提到我們不鼓勵分期付款或說先享受後付款的作法,因為那是透支未來,所以面對金額較大的支出,我們要有短期儲蓄的計畫,等存夠了錢再採取消費的行動。

 

中期儲蓄的目標是為了應付意外、緊急情況,例如因著生病、失業或生涯規畫的考慮造成收入中斷,但是即使沒收入,每天還是要花錢,一般而言理財專家都建議至少要有三到六個月的預備金;再者如果你有較長期進修的計畫,那可能要先存兩年的預備金。

 

什麼是長期的儲蓄需要呢?

 

對現代人而言,主要是我們退休之後的養老金,長期儲蓄基本上是除非遇見萬不得以的狀況,要不然是絕對不會動用的。

 

我們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得到貨財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從出生到童年,基本上我們沒有太多謀生的能力,我們主要是靠父母的供應來生活。當我們受完基本的教育開始工作後,會有一段四、五十年可以靠自己的勞力與智慧賺錢的階段。不過當我們邁入老年,體力不如從前,身體疾病開始多起來後,我們工作的能力與機會就會大幅度地衰退。

 

過去對華人社會而言,年老要生活下去不是太大的問題,因為過去的作法是養兒防老,每個人都想盡辦法多生小孩,因為孩子多,每個孩子要奉養父母的平均負擔就比較輕,更重要的是古時候的人平均壽命短,所以相對而言需要靠子女奉養才能生活的時間也比較短。

 

現代社會就不一樣了,一方面因為少子化,每個子女要分擔奉養父母的經濟擔子就加重許多,另一方面因為醫療水準進步使得現代人的平均壽命變長了,如果自己沒有儲蓄而只靠孩子奉養或政府的社會福利支出而生活,生活起來就會比較辛苦。

 

所以如果我們退休後希望能維持一定程度的生活水準,那麼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儲蓄、投資就是我們必須做的努力,這是長期儲蓄的需要。

 

 

(文字摘要於GOOD TV-空中主日學-「理財有道」系列)

(文章授權/陳志宏牧師)

誠摯邀請您以奉獻支持福音新聞媒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author

陳志宏

中華福音神學院副院長,台灣信義會神學教育中心主任,新加坡三一神學院(Th.M.)、中華福音神學院(D. Min.)主授/教會領導與管理。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