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教會不是因為音樂而存在...

認識神的深度決定敬拜的深度

 

尼希米記9:3

那日的四分之一站在自己的地方念耶和華—他們神的律法書,又四分之一認罪,敬拜耶和華—他們的神。

 

住棚節後,百姓們聚集,開始悔改認罪,他們花了三小時讀律法書、三小時認罪、敬拜,大聲地稱頌神。

 

我們看見,在聖靈引導下的敬拜從宣讀神的話開始,稱頌神是獨一的真神。我們在敬拜讚美中要常常強調,神是創造世界、掌管天地,也是賜下祝福和恩典的神。

 

敬拜不只是音樂,一個人敬拜的深度和讀經禱告的程度有極大的關係。一個人認識神的深度決定了敬拜的深度。

 

當然也有人反駁我,覺得我這樣說似乎是指音樂的專業不重要?但我們要思想,到底有多少教會能夠找到專業的音樂人來敬拜呢?全台灣有幾千間教會,哪有辦法都找到專業人士,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教會不是因為音樂而存在,教會不是音樂製作公司,也不是每個人努力就可以變成周杰倫。

 

一個每天讀經三小時和一個月讀經三小時的人,所帶出來的敬拜必定有所不同。一個好的敬拜,生命佔70%、專業佔30%。敬拜的路未必要走向專業化和表演化,一場好的敬拜,會眾更是重要,會眾的參與度若是高的,敬拜會帶出很大的能力。

 

敬拜不能只有專業的成分,只追求專業化和表演化,不可忽略會眾參與的深度,主領與神的關係,都是影響敬拜的關鍵。

 

讓我們成為一個敬拜的教會,有神的話、有悔改、有會眾的參與,帶下神大能的同在。

 

(文章授權/張振華)

 

author

張振華

現任Change Life Church主任牧師。2003年建立江子翠行道會,2014年建立新莊幸福行道會。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