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在仿古的拿撒勒村內,會發現很多驚奇。

在仿古的拿撒勒村內,會發現很多驚奇。 (攝影/記者張嘉慧)

曾想像過「耶穌」的家會是什麼樣子?據《聖經》福音書記載,耶穌的家鄉位於以色列拿撒勒村(Nazareth Village),原本是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鎮,因為耶穌誕生而聞名世界。如今在拿撒勒村中,真有一個依照耶穌時代打造出來的「拿撒勒村」,活靈活現的造景與人物角色扮演,讓造訪者一探究竟,滿足世人對當時代耶穌生長環境與生活型態的好奇心,直呼「原來耶穌的家長這樣!」

接近原汁原味 重現耶穌時代的生活型態

會堂中擺著猶太《聖經》。

會堂中擺著猶太《聖經》。 (攝影/記者張嘉慧)

經過考古,以色列人完整重建西元1世紀時,羅馬政府統治下的拿撒勒村莊,重建的地點距離耶穌從小真正生長的地方僅500公尺。透過實物的設計及專人講解,耶穌時代的生活,系統性的被展現出來,在現代化的以色列國家中,來到仿古的拿撒勒村彷彿走進時光隧道,所行之路、所觸之物都是兩千年前的「FU」。

來到耶穌的家,簡陋的石頭屋中掛滿許多工具。耶穌是木匠約翰的兒子,小耶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跟著爸爸學習木工;左後方有間小房,裡頭的矮桌上放了一本猶太《聖經》,因為當時的人在辛苦工作之餘,仍會堅持全家讀經,可見猶太人對上帝的敬虔。

在拿撒勒村中,有許多穿著古時衣物的婦人、牧羊人,驢羊動物來來往往,還有木匠示範如何製作當時代的農耕用具。來此不僅能汲取許多《聖經》及歷史知識,更充滿趣味性。

(圖左)木匠約翰的家。(圖中)木匠扮演者生動的示範如何製作當時代的農耕用具。(圖右)傳說耶穌的臥房。

(圖左)木匠約翰的家。(圖中)木匠扮演者生動的示範如何製作當時代的農耕用具。(圖右)傳說耶穌的臥房。 (攝影/記者張嘉慧)

耶穌講道「生活化」 是真的!

拿撒勒村戶外有好些橄欖樹、葡萄樹及務農的工具。這時翻開《聖經》就知道,耶穌的講道極為「生活化」,生活周遭信手拈來的東西,都被他拿來作為講道的素材,讓人「一聽就懂」。「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也是由於看到耕地的農具牛軛,而做出的教導。耶穌的智慧不僅令人佩服,不少造訪的牧者也覺得上了寶貴的一課。

來到拿撒勒村,即體悟到耶穌的講道好生活化。(圖左)橄欖樹的比喻。(圖中)耶穌舉撒種落在路旁、淺石、荊棘及好土的比喻。(圖右)牧羊人的比喻。

來到拿撒勒村,即體悟到耶穌的講道好生活化。(圖左)橄欖樹的比喻。(圖中)耶穌舉撒種落在路旁、淺石、荊棘及好土的比喻。(圖右)牧羊人的比喻。 (攝影/記者張嘉慧)

神揀選微小的拿撒勒 成為君王養成的基地

耶穌的家是石頭打造,看上去很簡陋。

耶穌的家是石頭打造,看上去很簡陋。 (攝影/記者張嘉慧)

耶穌30年來都在拿撒勒村生活和成長,因此被人稱為「拿撒勒人耶穌」。拿撒勒 (netzer)在希伯來文的意思為「枝芽」或「苗」,在舊約〈以賽亞書〉11章1節稱救世主彌賽亞為「枝子」,代表基督是從大衛的父親耶西的後代生發出來的枝條。可見,拿撒勒的原意跟被稱為「枝子」的彌賽亞不謀而合。

耶穌的門徒拿但業曾向腓力輕蔑說:「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而且當耶穌回到家鄉拿撒勒會堂講道時,竟被同鄉人拒絕,所以拿撒勒還有另一個詮釋的意義,就是不要輕看自己微小,只要神揀選、使用,就能發光發熱。

看完耶穌的家,突然能明白,這位世人所期待的救世主不是住在豪宅,也非出身名門,因為唯有長居在微小之地的拿撒勒人耶穌,才能擁有一顆最慈愛的心腸,貼近卑微者的心,憐恤罪人的軟弱。上帝既不是庸君,也不是暴君,一切都是從拿撒勒-這座被世人看不起的城市,進行君王養成訓練。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