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莊頌偉牧師與多位牧者日前造訪斯里蘭卡,走進當地,為國家能盡早正常運作禱告。(圖 / 世界展望會 提供)

曾以富饒的風土民情,吸引全球無數人前往觀光旅遊的斯里蘭卡,因著一連串政策、經濟、大環境等問題,於2022年7月宣布國家破產

 

自此,當地政府停止運作、百廢待舉,人數最多卻又資源最少的基層民眾,成為國家破產後首當其衝受影響的對象。

 

日前,莊頌偉牧師等11位牧者,應台灣世界展望會之邀,踏上斯里蘭卡,一睹人民面臨的生活困境,同時見證良好資源與幫助,將能成為許多生命在低谷中的亮光與盼望!

國家破產、政府運作停擺

斯里蘭卡,1972年之前名為錫蘭,是一個位於南亞-印度次大陸東南方外海的島國,也是亞洲國家的一份子。

 

該國具有數千年悠久歷史,擁有豐富文化資產,包括音樂、舞蹈和視覺藝術皆獨樹一格,茶葉與肉桂等作物也是暢銷全球經濟作物;其境內並有豐富多樣建築遺產,觀光旅遊產業同樣扮演帶動國家經濟的要角。

 

然而,曾有的現況,卻在2022年斯里蘭卡宣布國家「破產」後風雲變色。

  • news-details
  • 斯里蘭卡是個擁有美麗自然風景,與豐饒文化遺產的國家。(圖 / 莊頌偉牧師 提供)

自2020年起,受新冠疫情、俄烏戰爭,及國內經濟政策失當等多重因素,斯里蘭卡於2022年爆發嚴重經濟危機,連帶引發大規模騷亂,以致政府在同年7月宣布國家破產,時任總統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逃離首都,隨後總理與總統均宣布辭職。

 

國家破產後,動盪局面使運作趨於停擺,連帶產生通貨膨脹,以及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經濟不平等狀態。富者生活依舊無虞,但對於失去工作機會、沒有收入,家庭日用所需嚴重受影響的一家之主來說,所失去的不單是金錢所得,而是能付出己力來養家糊口的安定感與自信心。

 

隨著父親角色受損,連帶導致妻孩與家庭受到嚴重影響,衍生童婚、童工、家庭暴力、虐待兒童等諸多問題。

  • news-details
  • 斯里蘭卡目前身陷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危機,雖相當舒適的富裕區,卻有更多民眾的生活缺乏機會與資源,身受其苦。(圖 / 莊頌偉牧師 提供)

走進首都外圍的瓦特勒小鎮

早在斯里蘭卡破產以先,灣世界展望會已觀察到當地氣候與經濟特性,發現該國多是炎熱潮濕氣候,只有16%土地適合耕作,卻非常依賴農業;加上環境衛生與飲用水源受汙染問題,常有疾病產生。

 

為此,自1998年起,台灣世展會陸續在斯里蘭卡啟動援助計畫,包括:「曼格羅夫計畫區(計畫期間:1998-2015)」、「瓦特勒計畫區(計畫期間:2013-2029)」、「盧努格勒(計畫期間:2013-2029)」三地,連結多方資源,為各計畫區提供所需幫助。

  • news-details
  • 本次牧者訪宣團,前往台灣世界展望會在斯里蘭卡首都外圍的瓦特勒計畫區。(圖 / 世界展望會 提供)

近期,台灣世展會邀請全台各地11家堂會牧者前往斯里蘭卡的「瓦特勒計畫區」,期連結當地教會,同時探訪當地家庭與孩童,祈願祝福與改變更多臨到每個斯里蘭卡的家庭當中。

 

台中忠孝路長老教會莊頌偉主任牧師為本次訪宣團一員,受訪時分享,前往斯里蘭卡前就曾思考,若要在該國宣教該如何進行?因當地宗教已為飽和狀態,與其以開拓教會作為宣教目標,不如關注國家破產、經濟停擺後造成的貧富差距問題,藉此能更深入體察民眾需要、給予真實關心和幫助。

  • news-details
  • 斯里蘭卡缺乏排水系統,居民視「生活在淹水社區中」為日常生活一部分。(圖 / 世界展望會 提供)

本次出訪因班機大幅延誤緣故,致拜訪教會行程被迫取消,但仍在世展會同工帶領下走入街坊與大人、小孩互動,並認識了當地儲蓄小組與創造造收入活動的運作,更因「歡慶事工」再思贏回破碎家庭必要性,深信當家庭機能被恢復,小至個人生命、大至社會與經濟,都有機會重回正軌。

 

莊頌偉表示,身在斯里蘭卡的那週,明顯感到當地政府停擺後,公共建設相關服務與維護隨之中斷,許多社區皆面臨無排水疏通系統,導致非常容易積水,然而居民已習慣如此狀況,很單純地用好奇心看著遠道而來的諸多訪客。

  • news-details
  • 班機延誤達一天之久,牧者們只能捨棄拜訪當地教會的行程計畫。(圖 / 莊頌偉牧師 提供)
  • news-details
  • 斯里蘭卡人民非常熱情,熱情迎接訪客到來。(圖 / 莊頌偉牧師 提供)

見微知著:基層民眾生活不易

而在另一個早上,莊頌偉把握時間與桃園靈糧堂周肅宏牧師在清晨時分外出走走,他們來到海邊後,先是遇到斯里蘭卡人熱情幫忙導覽,後來還拿著鮮採的海膽過來,打開希望倆人品嘗。

 

「這時我就有察覺到,這些應該都是要費用的,再加上還有一位甚至拿了手機過來,表示為了從海中撈海膽,手機進水了。」

 

莊頌偉拿了500元給對方,因他想到,當地人必是因生活極其困難,時勢所逼,才會選擇這樣對待觀光客。「若非真的活不下去,誰願意這樣呢?」

 

莊頌偉同樣記得,隨著斯里蘭卡政府停止運作,當地因沒有垃圾車清運,大量垃圾造成非常嚴重的環境隱憂。

  • news-details
  • 莊頌偉提及自己在海邊與斯里蘭卡人的互動,使人見微知著看到百姓生活不易的現況。(圖 / 莊頌偉牧師 提供)

「然而,有天下午,在屋內突然聽到了熟悉音樂〈給愛麗絲〉,對台灣人來說,聽到這個音樂馬上會想到是垃圾車來了,結果到街上一看,發現駛來的是一輛麵包車,上面載了許許多多看來可口的麵包。然而,車子駛過,卻完全沒有人要出來購買。」

 

除此之外,藉由團體行程,莊頌偉亦不斷看見懸殊貧富差距,正為基層民眾帶來日漸增高的生活壓力。

 

他表示,例如豪宅區與豪宅區外就是天壤之別,經濟無虞者能住在氣派豪華獨棟建築,每戶都有大庭院、裡頭至少停兩部汽車。對這些富豪而言,假如資源不足,住在家中不夠舒適,也有足夠財力選擇住在豪華飯店。

 

當貧富差距過大,資源分配也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問題。」不論是錢財或資源,都會集中落到少數人手上,造成貧窮者越來越沒有翻身機會。

  • news-details
  • 實際探訪家戶,關懷當地民眾。(圖 / 莊頌偉牧師 提供)

莊頌偉指出,階級流動停止,代表身處底層者一輩子都是沒有盼望的,而貧窮會帶來疾病與脆弱問題。居住在不宜人居之處將容易生病,當個人與家庭沒有任何存款,面對疾病、飢荒或任何一點意外時,會無能力與資源可應對,小事也有可能帶來極大傷害。

 

「整體來說,就是隨著國家破產、政府未能運作,斯里蘭卡的國家與人民失去了該有的『經濟韌性』。」

 

具有國貿背景的莊頌偉進一步解析,經濟韌性被定義為一個經濟體應對災害和干擾的能力,包括使經濟體能避免負面影響的內在能力,承受經濟發展環境變化,並維持原有經濟水準的能力。

 

韌性越高,經濟體就有更強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反之,失去了韌性,反映經濟系統失去對抗衝擊的應變能力。

  • news-details
  • 多位台灣牧者結伴前往斯里蘭卡,關懷當地現況。(圖 / 莊頌偉牧師 提供)

改變現況,從贏回家庭做起

縱然單靠台灣世展會或牧者們的力量,無法一時半刻為斯里蘭卡帶來大幅轉變,然而,幫助民眾與恢復家庭力量做起,相信將能有效提升受助民眾在困境中生存、找到面對未來的盼望及能力。

 

經過規劃,台灣世展會為斯里蘭卡的民眾推動「歡慶家庭事工」,從課程教導開始分享理念,逐步促進家庭關係,幫助父母學習以溫柔堅定的正向教養取代體罰,並建立兒童表達意見管道,使之能被妥善照顧,在充滿關愛與溫暖的環境中適性發展。

  • news-details
  • 歡慶家庭事工針對家庭成員,提供不同幫助課程與項目。(圖 / 世界展望會 提供)

世展會市場行銷處台中辦公室組長張文蓉補充,觀察當地民情,不難發現以父權為主的社會,父親時常認為妻孩是自身附屬品,彼此不需過多溝通,也習慣用權威式方法對待之,從而造成家庭成員間缺少溝通與創造親暱感的機會。

 

歡慶家庭事工正是給予家庭成員各自需要的造就,例如:讓父親重新認識一家之主角色,知道自身應保護、照顧家庭,而非以權威命令或過度體罰/暴力;婦女藉此也有機會重新認識自己。

 

世界展望會另提供利率合理的貸款方案,幫助有意重新振作的家庭可申貸,同時會為其規劃還款計畫,使受助者得著資本,有機會開創不同未來。

 

張文蓉說,歡慶家庭事工會優先邀請社區中最脆弱的家戶參與,利用兩天一夜時間,讓其可在舒適乾淨旅店內上課與過夜,跳過長期以來辛苦或受壓抑環境,重新找回對家庭與生活的夢想。

  • news-details
  • 珍惜得來不易學習機會,縱然硬體資源簡單,孩子們都專心聽課。(圖 / 莊頌偉牧師 提供)

莊頌偉回憶,還記得行程中去到一個家庭探訪,家庭成員善用借來的資金,先是裝修房屋、於屋內加裝廁所,另外再購買一台嘟嘟車,父親會開著車做點小生意;縱然只是藉此得著生活溫飽所需,卻也足以讓一家人改頭換面,覺得仍生活充滿希望。

 

「另外,印象非常深刻,幫孩子們上課時,雖然只是在一個簡易教室內進行,資源有限,老師們也都只能用口頭傳講的方式授課,但每個人都非常專心聽,深感孩子們很珍惜這些學習機會。」

 

莊頌偉進一步提到,其認為斯里蘭卡的基層家庭,當下多半面對家庭功能停擺困境,父親自身的社會角色受損,連帶造成父職在家中缺席。

 

因著照顧者無法給予協助或榜樣,下一代孩子自然對未來感到茫然,不知往後要作什麼,抑或左支右絀,作什麼都不對。其實,只要家庭功能再次恢復、運作,每個成員才得以從中被照顧、成全,進而脫離不斷往下的負向循環。

  • news-details
  • 針對婦女也有專門的增能課程,另提供合理貸款與生計計畫,助其提升營生能力。(圖 / 莊頌偉牧師 提供)
  • news-details
  • 當地的另一個特色,是因電腦簡報不普及,講者會以手寫大字報作為替代方案。(圖 / 莊頌偉牧師 提供)

已見復甦動力,為當地持續禱告

探訪家庭之外,莊頌偉等一行人並走入當地工廠,期能深入了解當地產業現況。

 

其中,最驚訝也最衝擊的是,在塑膠回收工廠中的見聞。

 

莊頌偉表示,以台灣產業現況來看,回收塑膠是較沒經濟效益的一項工作;但對斯里蘭卡而言,回收塑膠除能幫助當地垃圾減量,還能盡可能在困境中賺取收入,所以有許多商人樂意去做。

 

只不過,塑料回收的現場卻超乎眾人想像。

 

塑膠若要回收,需經高溫溶化後再製成塑膠粒原料,外銷到其他需要的國家,可再製成不同產品。然而,塑膠融化時不只氣味難聞,產生的氣體也有毒。

  • news-details
  • 斯里蘭卡積極投入資源回收事業,盼讓環境衛生改善,垃圾變黃金。(圖 / 莊頌偉牧師 提供)

當莊頌偉一踏進工廠,就被又熱又薰的環境嚇到,本想帶上口罩防護,卻見工人們什麼也沒帶。為避免尷尬,他只好把口罩拿下。

 

「我們就反覆帶上、拿下口罩幾次,後來被老闆發現,就大聲命令所有人先停下來,暫時不要再溶塑膠。」

 

感謝這份貼心之餘,莊頌偉亦深感當地民眾非常珍惜有工作、可自力營生的機會,縱然環境辛苦,卻不願放棄任何機會與希望。

  • news-details
  • 除了塑膠工廠,牧者們並去到製鞋工廠、當地商家等多處參訪,聆聽相關介紹。(圖 / 莊頌偉牧師 提供)

「也因他們能心懷盼望,再加上願做願拚,總覺得當地復甦的前景一直是存在的,只要能有再多一些資源和契機,相信斯里蘭卡必能再次站起來!」

 

返台後,一週的斯里蘭卡行幫助莊頌偉對宣教策略進行再思。他指出,從慣性來看,提到宣教時,教會常著重福音能否藉此傳遞,「然而,若是真正做在需要上,提供弱勢民眾所需要的幫助,即便一時看來是做『救助』工作,但長遠來看,這份幫助與愛心,同樣能領人來到神面前,願意更認識祂、甚至信主成為祂的兒女。」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