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台北學生佔領立法院事件,凝聚了台灣社會近年的焦慮,也牽動了台港兩地民間社會今時今日的複雜心情。兩地社交網絡洗板連天,見證了兩地民間社會的互動守望,其實早已揭開新一頁。畢竟在地緣政治方面,香港和台灣所面對的處境,實在有不少共通之處。

台灣的佔領行動,其實揭示了當地民主發展的新動力。

台灣的佔領行動,其實揭示了當地民主發展的新動力。 (攝影/林怡蓁)

加強區際貿易關係,原本有助促進地區經濟,這也是經濟略見呆滯的台灣社會所需。可是觀乎近年的全球化經驗,當兩地經濟規模差距大,貿易合作如何令雙方社會真正得益而不致被單方操控,是一大難題。台灣社會看到近年香港一國兩制「示範」不如人意,實在憂慮跟大陸加強經貿會令原有生活方式不保,中小企空間收窄,社會備受操控。執政國民黨馬英九總統自恃掌握國會大多數票而無視民情,更將事件推向爆發點。

必須指出,自2006年紅衫軍倒扁以來,台灣社會特別是年輕一代愈來愈多試圖在藍綠黨爭以外爭取社會議題主導權,公民社會愈見活躍,以致去年洪仲丘案所觸發的台北萬人集會,一句「公義,有顏色的嗎?」響徹民心。今天佔領行動所凝聚的大量民間支持與迴響,也一樣的折射出這份民間新動力,不能單純以黨爭來輕易解釋掉。

當過去台灣社會備受政黨選舉操作所撕裂,一個「使用政黨」而不是「被政黨使用」的公民社會,可會是一條出路?作為社會重要一員,教會群體要進入這樣的一個公民新世代,除了要重新確定自己在世的大使命與大誡命,更要聆聽今世社會人心的關注所在,才能在互動裡將信仰展現於公共空間,也贏取聆聽和溝通。

佔領立法院行動其中一句口號:「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分外令港人百感交集。大家關心台灣的事態與未來,更思考今日的台灣會否成為明日的香港。特別是當台北學生的另一個激進派別進一步佔領行政院而被警方武力清場,喋血街頭;大家也會思考迫在眉睫的「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最終如何發展,能否竟功,讓《基本法》所承諾的普選最終名實相符。

我們反對暴力,更相信一個社會的未來既在乎制度健全,更在乎有多少公民願意為這個社會付上關注、心力與代價。台灣的佔領行動,其實揭示了當地民主發展的新動力。當我們視台灣社會為我們所關心的鄰舍,懇切代求,就更要為香港禱告,並在禱告裡思考自己可以為這城的未來擺上多少持久的動力。無論香港變遷如何,這裡終究才是自己的家園,求主光照我們!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