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巴克禮公園岸邊開滿波斯菊,美得如同一幅畫。      (照片提供/葉重利)

公園綠活圖把公園內的各區特色用手繪風畫出來,提供給參加導覽的朋友們。      (地圖提供/巴克禮公園永續發展基金會)

台灣美麗的公園很多,但什麼樣的公園可以攻佔蘋果日報的頭版頭條?!就是得過西班牙建築金獎、佔地超過一萬坪的台南巴克禮紀念公園,座落於台南文化中心對面,平日是社區民眾活動的去處。春夏花季盛開時成為「獵影」高手聚集「練功」的巴克禮公園,不只美得吸引人,更值得注意的管理單位對自然生態、綠色環保的用心維持。

2003年由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台南神學院、長榮中學等單位聯合向台南市議會爭取認養的公園,原為市政府18號公園,早期因人煙稀少且十多年無人管理,垃圾堆積成山,還有人曾在裡面溺水,早年被稱為「垃圾公園」,許多人提到這裡總是敬而遠之,更遑論來這裡散步運動。

公園重生 大自然成為人們最好的老師

身為公園生態導覽講師的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葉重利介紹巴克禮公園的重生:「一開始由崇明里里長李仁慈帶領一群志工做起,從2001年起花了近三年的時間清理出180輛垃圾車車次的廢棄物,還挖開了渠道、重修步道、修剪植栽,讓垃圾公園由灰姑娘變公主。」

以巴克禮牧師為名的公園,成為台南人對其貢獻事蹟的最佳紀念。      (攝影/記者黃莉雯)

多方參與公園改造、本身是基督徒的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吳道昌則說:「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人如果脫離自然,就遠離了上帝。」為了記取過往的教訓,巴克禮公園除了成為一處記念宣教士的美地,更定位成一處「人工的東西愈少愈好,自然的東西愈多愈好」的自然公園。「不只記念巴克禮博士對台灣的貢獻,更要讓人在其中認識上帝、敬天愛人。」

綠色生活 螢火蟲、小樹蛙、鳯頭蒼鷹

巴克禮公園生態豐富多樣,還出專書介紹。      (照片提供/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

在公園裡沒有設置任何遊樂器材或水泥建物、不噴灑任何藥劑,到了夜晚就熄燈,落葉堆肥成為孕育昆蟲的樂園,池塘裡成功復育了螢火蟲和小樹蛙,白天則有蝴蝶和松鼠們追逐嬉戲;幸運的話,抬頭看還可以見到市區少有的鳯頭蒼鷹;其中幾條步道還用木屑舖成,實在有夠自然!

據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花費了一年時間所做的田野調查發現,目前巴克禮公園所擁有的豐富的動植物生態,堪稱台灣公園之最。

警察抓小偷 美麗公園需要用心維護

美麗的夢湖裡,後來加入的小番鴨們也差點成為盤中飧。      (照片提供/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

當然,想要維持自然公園的風貌和整潔,人力的付出和用心的堅守不能免,但其中不免有些插曲。「一開始有熱心民眾在公園的夢湖放養了幾隻可愛的白鵝,是公園裡的人氣王!不料竟有人偷抓牠們回家當下酒菜,」葉重利又好氣又好笑的說,「還好志工裡有退休的檢察官機警抓賊,事後罰他們在公園裡當志工。」

巴克禮紀念公園每到週六、日活動很多,還有不少教會到此進行野外崇拜,暑假最夯的則是螢火蟲生態營、賞蝶活動、賞蛙導覽,總是一下子就報名額滿。有興趣的民眾不妨多留意台南文化中心的活動看板,報名動作可要快!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