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花巷堂是福州市最具代表性的教堂。      (攝影/記者吳佳玲)

基督教花巷堂座落在福州市最繁華的東街口地段,交通便利之處,是福州市最主要教堂之一,教會的活動中心是福建省及福州市基督教會的重要樞紐。

花巷堂原名「尚友堂」 屬美國衛理公會教堂

花巷堂」原名「尚友堂」,屬福州基督教衛理公會教堂之一。      (攝影/記者吳佳玲)

基督教於1840年前後正式傳入福州,「花巷堂」原名「尚友堂」,屬福州基督教衛理公會教堂之一。1915年,美以美會當時為了社交需要買下此地建堂,所以命名為「尚友堂」,當時建築氣派典雅,堂內有花廳、魚池等,同時為了擴大基督教在社會上的影響,開辦進德學校,大力從事近代文化教育,作為「鶴嶺英華書院」的預備班,後來改為「進德女中」,並辦立幼稚園,直到抗日戰爭才停止辦學 。

此處在清朝時期,曾是滿清官僚琉球王「兆新」的王府。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成功,福州革命黨人籌畫起義,當時的革命軍總司令部也在此,當時革命志士、基督教徒黃乃裳在此門口舉出十八星旗,打響光復福州的第一槍。

文革時間遭佔用 改革開放後福州最先復堂的教會

花巷堂內的椅子,非常具有歷史意義。      (攝影/記者吳佳玲)

直到1938年才將原建築拆除,改建為福州市僅有的花崗石牆體的禮拜堂。1949年起,中國大陸基督教會與外國教會斷絕關係;文革期間,教會被佔作為倉庫使用,於是會堂內的椅子全數被搬光,副堂也被佔作幼稚園使用。直至1979年大陸改革開放之後,同年10月28日,花巷堂成為福州市第一個重新開啟的教會,恢復基督教的正常宗教活動,並暫時作為各教派共用的崇拜聚會場所,並以所在地名正式更名為「花巷堂」。

花巷堂現任主任牧師陳立福說,重新復堂時,教會內空蕩蕩,一張椅子也沒有,會眾們只能鋪上草蓆席地而坐,即使如此克難,教堂內仍是「滿座」。很多會眾感動痛哭說道:「想不到有生之年還能看到教堂重新開堂。」因為如此,牧長們信心大增,自1981年起開辦培訓班,當時牧師手上一本《聖經》也沒有,只能憑藉過去對《聖經》內容的記憶,進行造就與培養,接著開辦全國最早的神學院。

過程中值得一提的是,文革期間被搬空的椅子,在教會會眾們的齊心禱告下,居然一一被尋回,目前只缺最後一張,這對教會來說是「不可能的奇蹟」。

會眾萬人 靠聖靈領人信主

花巷堂每週主日有三場聚會,人數達7000人。      (攝影/記者吳佳玲)

花巷堂於1982年、1985年兩次共按立牧師43名。1979年至今,接待超過40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友人和同道超過3000人次,成為福建省基督教界與國內外人士友好交往的中心。陳立福牧師於1995年到任,牧會至今已18年。

陳立福牧師指出,花巷堂位於福州市中心,因此有很多傳福音的機會。平安夜晚上約有5~6萬人會進到教會,因為教堂座位有限,通常只將機會開放給慕道友,藉此傳福音,平均會有7、8百人信主。每週主日有三場聚會,各堂點人數總和達7000人,每週六晚上的大型敬拜讚美聚會吸引近2000名的青壯年信徒和慕道友;教會目前的青年聚會約有1800人左右。

花巷堂成為福建省基督教界與國內外人士友好交往的中心。      (攝影/記者吳佳玲)

根據大陸規定,教會只能在教堂內傳福音,不能出到會堂以外,「但感謝主,我們是靠著聖靈的帶領叫人信耶穌的。」陳立福牧師說,在大陸,神給了特別的恩典,把得救的人數天天加給教會,花巷教堂雖經歷80多年的風雨,依然屹立,堅如磐石。

靠著神的眷顧和引領,花巷堂的慕道友絡繹不絕,信徒與日俱增,牧養系統逐漸健全,已建立11個事工部,同時建立遍及各年齡層、各職業領域的團契,擁有1萬多名會眾,教會組織的探訪傷殘、照料孤寡、扶貧救災、維護社區等事工不斷擴大。教會正走向復興,後來的榮耀必大過先前!

【教會小檔案】

  • 教會名稱:福州基督教花巷堂
  • 建立日期:1938年重新改建
  • 建築風格:花崗石牆體建築
  • 現任牧者:主任牧師陳立福
  • 會眾人數:約1萬多人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花巷7號【Map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