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這世上有許多勇敢活著的基督徒慢性病人,可能我們在一旁看了要問:若上帝愛他,為何不醫好他呢?

曾有位名為安妮(Annie Johnson Flint, 1866-1932)的才女,很有文采,但在旁人眼裡卻過得有些坎坷。她三歲喪母,後來一度遭到寄養家庭的苛待,而後又被輾轉送給另一對夫婦給收養。她真是位小才女!據說他九歲時就能寫詩,少年時的她還能作曲、彈琴。

然而,她二十多歲時卻得了「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類風濕性關節炎即便是在現今的醫學上,都是很棘手的疾病,更何況是在近百年前,沒有多少的醫療智識可以介入;沒多久,他的關節與骨骼就開始變形,痛苦異常,關節變形到甚至無法握筆寫出字來,只能用打字機來緩慢的「敲」字。這時,有人勸她:「妳不是基督徒嗎?可以禱告請上帝醫治妳呀!」

於是,她開始奮力的禱告!然而,多年的時間過去了,上帝並沒有應允她以及她親友們的祈求,並沒有如願醫好她這個公認的才女;許多人為她的遭遇而感到忿忿不平,覺得「若上帝愛她,為何不醫好她呢?」「這明明是個難得的才女,為何不能健健康康的被上天給重用呢?」或也有人質疑,是否是她對上帝的信心不足?所以才得不著醫治?

然而,在清楚的禱告之後,安妮的結論卻是:「上帝對每一個人有不同的旨意,祂要每一個人用不同的方式去榮耀祂,而上帝要彰顯的就是我的『軟弱』,祂要我用我的病痛去見證祂。」

於是,她這位得了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選擇順服上帝的旨意,繼續用創作來見證主的名;在某些人的眼裡,覺得她可憐,更有人為這樣一位才女感到不平!然而,後來的她卻認為就像天氣一樣,上帝不可能讓每一天都是好天氣,祂得在不同地點、不同時候去安排一些壞天氣,這整個世界才會更好!就像祂也必需安排某些人去經歷苦難一樣。於是,她在關節變形、疼痛的病程中寫下了一首詩歌-《神未曾應許》(God Hath Not Promised),這位才女在歌詞中說:

「神未曾應許,天色常藍,人生的路途,花香常漫,
神未曾應許,常晴無雨,常樂無痛苦,常安無虞。 
神未曾應許,我們不遇苦難和試探,懊惱憂慮,
神未曾應許,我們不負許多的重擔,許多事務。
神卻曾應許,生活有力,行路有亮光,作工得息,
試煉得恩助,危難有賴,無限的體諒,不朽的愛。」

如果就音樂學的角度來看,這首詩歌可能不是一首太有音樂學術價值的曲子,但這首詩歌由一位禱告求醫治、卻未蒙應允的慢性病人寫來,卻再再感動了無數的人心!後來,這首詩歌被翻譯成多國的語言傳唱,不只幫助了許多在病苦中的憂鬱人們,也激勵了無數的白領階級上班族。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至今在醫學上仍是一個極為難纏的疾病,但我相信上帝絕對有能力去醫治一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那叫作「神蹟」;然而,讓一個人在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所苦的時候,仍能不憤世嫉俗,甚至還能造就旁人,竟能讓一個病人能在病中有這樣的心志,這叫作「更大的神蹟」,您說是嗎?

安妮是一位虔敬的基督徒,我相信,這位才女後來已到了天堂,到了一個不需使用藥物的美境,享受那永恆的美好;也因著她在病中所活出的生命見證,我也深信天父必給了她一個好大好大的冠冕,或許正如《聖經》上所說的:「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4:17)

這世上有許多勇敢活著的基督徒慢性病人,可能我們在一旁看了也要問:「若上帝愛他(她),為何不醫好他(她)呢?」問題的答案,或許安妮已用她的生命見證為我們作了解答。

【上帝的小叮嚀】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聖經》哥林多後書4章17節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