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沈美珍師母說:「家庭性教育是親密關係發展的教育,對於幫助孩子建立正確價值觀,並培養堅定實踐價值觀的能力至關重要。」(圖/shutterstock、沈美珍 提供)

父母如何和孩子談性?當全家人一起看電視,出現「兒童不宜」的露骨畫面時,沈美珍師母問:「你會趕快把電視關掉?還是表情奇怪?裝作不知道?其實,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性教育機會。」並說:「性教育是『教不來的』,因為它潛移默化在生活當中,關鍵是父母生命的榜樣。」

「三一全人教會」沈美珍師母原為臨床護理人員、從事全人關懷近38年。年輕時曾接受當時省政府的培訓,巡迴全台國、高中校園推動性教育。她在晏涵文老師的課上,看著這位教育博士,一手拿《聖經》一手拿《閨房之樂》說:「聖經,是最棒的性教育教材!」印象十分深刻。

 

你聽過教會談「性」嗎?

使徒行傳20章20節,保羅說:「你們也知道,凡與你們有益的,我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或在眾人面前,或在各人家裏,我都教導你們。」但你聽過教會講台談「性」嗎?

 

教會談婚姻、家庭、夫妻相處之道,基督徒對以弗所書「丈夫愛妻子,妻子順服丈夫」耳熟能詳。但沈美珍師母說:「其實教會裡不乏性關係不協調的基督徒夫妻,卻無從得到幫助。」

 

我們的孩子在教會主日學長大,接收的聖經價值觀,進入青少年開始面臨挑戰,同儕與老師的說法都和教會大相逕庭;但發出疑問後,牧長和父母多點到為止。

 

沈美珍說:「我自己是個師母,我認為臺灣社會至今如此,第一個需要認罪的是我們─教會,原因之一,是因為我們避諱不言神創造男女的性關係;最有資格教,卻拱手讓人。」

「家庭第一協會」沈美珍師母(左圖)與「杏陵醫學基金會」晏涵文教授(右圖右一)合作研發互動式「家庭親職性教育成長課程」,並在疫情後致力轉為線上課程,使用Zoom工具、Google表單,並邀請專業網路設計公司設計線上遊戲。(圖/沈美真師母提供、杏陵基金會臉書)

台灣性教育進程,神的工作不斷絕

2015家庭第一協會成立,沈美珍師母擔任執行長,面對台灣社會嚴重的缺父現況,推動好爸爸運動,致力恢復父親在家庭中的領導位份。

 

2017年公投議題沸沸揚揚,家庭第一協會與「杏陵醫學基金會晏涵文教授團隊合作,攜手研發互動式「家庭親職性教育成長課程」。沈美珍師母說:「第一線捍衛家庭價值固然重要,但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這是一場長期的爭戰,需要有糧。

 

神的感動與工作從不間斷。2019年「家庭親職性教育成長課程」發表,被譽為「給全球華人父母的一份禮物」。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團隊也排除萬難,致力轉化體驗與引導活動為線上形式。2021年3月課程開發完成,影響範圍無遠弗屆。

 

神創造兩性關係,有多面的祝福

神造男造女,並設計兩方在「一對一獨有婚姻」中有滿足的性關係。沈美珍師母說:「在推動全人的性教育裡,我們最在乎的就是:長期健康穩定的親密關係。」

 

夫妻合宜的性關係,是神的命令。已有許多醫學研究,夫妻滿足的性生活對於預防許多疾病,如心臟病,免疫系統疾病、憂鬱症等,都很有幫助。沈美珍師母說:「因為此曲只應天上有,人在性被滿足時,身心靈都會有極大的舒暢和釋放,帶來極高品質的滿足。」

 

合宜的性關係,也解決人類害怕孤單、寂寞,渴望尊重、愛跟被愛的需求。哥林多前書第7章的1-7節充分表達夫妻的合宜之分如何彼此敬重、彼此相愛。沈美珍師母說:「這是神非常奧妙的設計。」而兩性關係也帶來了新生命,生養眾多,並祝福社會有剛柔並濟的分工。

線上課程在今年3月開發完成,陸續開辦海內外說明會。4月在一加拿大平台上,聚集了462位海內外華人參與,近日預定7月10日的兩場線上推廣講座,也在24小時內爆滿。顯出許多基督徒父母十分願意自我裝備。(圖/沈美真提供)

「全人的性」:連續不斷、循序漸進,最後統整合一

性教育的本質就是一種關係教育─Holistic Sexuality Education,英國稱 Relationship and Sex Education ,RSE」,晏涵文教授翻譯成「全人的性」。

 

晏涵文教授認為,性教育是發揚「人性」,讓人成「人」;性教育是愛的教育,引導健康的親密關係;性教育也是品格教育,重點不在「性知識」和「性行為」,而是在建立與性有關的「價值觀」,以及培養實踐價值所需要的能力

 

性教育的核心概念包含了:性別認同與角色、性取向、性慾望、親密關係和生殖。沈美珍師母說:「所以家庭性教育,是親密關係發展的教育,對於幫助孩子建立正確價值觀,並培養堅定實踐價值觀的能力,至關重要。」

 

她說:「性教育結合了性學跟教育學,專業深入,但又偏偏是「教不來」的。因為它的本質是生命教育、是生活教育,必須在生活中持續有好的關係、好的榜樣、好的引導,孩子成長過程中自然會統合在生命中。」

 

生命教育顯出了連續不斷」、「循序漸進」、「統整合一」三個重要的特質。沈美珍師母說:「誰是這三個特質唯一的引導者?當然是父母,所以責無旁貸。」

疫情前的課程畫面,互動式學習重視體驗、反思和應用。完整課程有十個單元。從全人的性談起,陸續探討婚姻親密關係、正向溝通、社會議題含同性戀及網路交友,並學習如何建立孩子自我價值與形象,了解第二性徵發育後生理的性。最後認識兩性互動進程,並回到負責的性和家庭願景。(圖/沈美珍提供)

神的法則,非基督徒也受用

沈美珍師母曾帶領過一群未信主的專業家庭輔導員,學習這套課程,其中一位長輩,畢業於心理系所。當進行同理心操練時,對方不禁說:「唉呀!這大學就學過了,但太難了!對家人更難用!」但卻在課後分享:「好稀奇,不知道這課程哪來的力量?」

 

原來,對方有一天陪孫子畫畫,孫子一不開心脾氣拗了起來。此時,她竟自然而然地用起課程所學,幫助孫子冷靜情緒、自己解決卡住的問題。沈美珍師母說:「這課程的果效,在專業和未信主的人群中受到肯定,原因就是:回到生命跟生活教育。」

 

運用體驗教育四F法則

學員在課程中不斷反思個人生命、成長過程、婚姻關係,親子互動,並從知能走向效能。沈美珍師母說:「這是一個互動學習,幫助父母運用體驗教育四F原則反思。」

 

第一個f是看事實(facts)第二個f是感受(feeling)。沈美珍師母說:「華人父母很常隱藏自己的感受,也消滅孩子的感受。」透過情境影片,父母學習從事實察覺情緒,並進入第三個f發現(finding)

 

她說:「要發現過去不知道的事,重新看見孩子和他的想法。」最後,進入第四個f未來應用(future)

 

沈美珍師母也強調:「我們鼓勵父母一起學習;孩子是夫妻因為愛,共同努力下的成果。所以孩子的性教育怎能缺一半呢?到目前為止70%都是媽媽來學習,但只要有父親一起參與,果效就是不一樣。

 

從自我發現中,父母得重建自信

曾有一位主內的母親,課程中女兒正逢分手,情緒低落。身為母親的她,不知如何陪伴,又害怕女兒會想不開,內心矛盾又著急。

 

這位母親在第二單元探討婚姻關係中,開始有感自覺,原來她害怕面對女兒,是因為自己在多年的家庭主婦過程中,失去了自我價值和自信。藉由課程中自己侃侃地分享、帶領者的引導,以及許多夥伴的肯定與支持,她開始擁有能力、態度得以轉向;隔週再來上課人就不一樣了,已有信心可以去陪伴女兒。

 

沈美珍師母說:「其實短時間就會有明顯的改變,父母只要肯去嘗試,跨出去後就一定會有感覺。許多家長透過課程自我發現,也在運用中經歷了親子關係的改善。」

曾有許多專業家庭輔導員接受培訓課程果效在專業及未信主者中備受肯定。。一位母親在課後回饋:「原來我和孩子溝通時,想的都是如何强迫他,但現在我更期待他把想法說出來。一天他稱讚我開明,說:『怎麼會有一個媽媽,願意一直跟兒子聊性的話題!』」(圖/沈美珍提供)

教會基督徒父母的隱憂:孩子變成兩面人

基督徒父母最大的隱憂就是:孩子長大後變成兩面人。因為他們非常清楚父母的價值觀,也已學會有技巧地應對相處。

 

沈美珍師母說:「所以當孩子願意分享自己的看法時,父母不要對立或定罪;想要引導孩子價值觀,就必須先有開放的胸襟去認識,去聆聽孩子的想法。」父母要裝備自身知識和溝通技巧,以便更有智慧和勇氣去面對。

 

加拉太書六章第一節說,「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當孩子已犯下錯誤,父母自然會痛心生氣,但沈美珍師母說:「父母的反應,決定了孩子要遠離,還是要靠近我們,如此而已。」

 

惟用溫柔接納的心,才可能陪伴孩子走悔改的路,幫助孩子經過生命的淬煉,重新成長。「父母」是一個從神而來的位份,是職分也有權柄。

相關線上課程將分成初階,中階跟高階,圖為完整課程(中階)共十個單元。將於7月10日線上說明會後,公布近期初階單元課程開課的報名連結。(圖/沈美珍 提供)

 

精選要聞》

微解封?確定延至26日,陳時中認13日後適度鬆綁 「宗教場所鬆綁配套措施一次看!」

孩子不笨,只是沒找到好方法教! 運用七個「腦神經原理」成為教學神助攻:不怕學不會

「神在灰塵中呼召我!」油漆工成牧師 靠主勝過紙醉金迷生活,見證神賜予的榮耀

 

 立刻加入今日報LINE社群》點此加 

 

一人一磚支持今日報3.0改版》點此奉獻

 

立刻加入今日報LINE,熱門文章一次看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報App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