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左上:利澤簡教會牧師簡孟正,歡迎車隊,陳述教會歷史。(左下所示)馬偕時代的利澤簡教會聚會之處,目前已荒廢。位址正位於噶瑪蘭ㄟ古厝旁,右圖是噶瑪蘭古厝的負責人陳秀娥,其先生為利澤簡教會退任執事。(圖 / 記者吳旻樺)

族語的維繫不易,流失現象正在發生,懂族語的耆老逐漸凋零,「再不翻(譯),就真的沒得翻了!」噶瑪蘭族人,深受馬偕博士宣教影響,當時多人改姓為「偕」,目前仍矗立的利澤簡教會,正保存並闡述著上帝多年來承繼不斷的恩典。

 

《馬偕日記》記載,上帝的恩典賜給他們,並不是只為了他們,而是為了他們可以成為別人得到恩典的管道。

 

日前甫完成的「戀戀母語:守護族語,騎行相挺」單車環台壯舉,由中華威克理夫翻譯會攜手台灣基督長老總會與台灣聖經公會同行,盼喚起對於台灣原住民語言正面臨失傳的重視。

 

當單車勇士造訪噶瑪蘭族人保留最原始的「利澤簡」時,眾人學習簡單的族語問候、唱族語讚美詩,讓騎行活動,更深具宣教關懷及族語傳承的意義。

 
主後1873年,馬偕博士率領學生們來到噶瑪蘭平原,向平埔番社傳道,2年後才首次走訪奇歷簡(現稱利澤簡),短短五年間,便於噶瑪蘭族群卅六社中,設立34間教會。先後在這一帶的婆羅辛仔宛(1883)、利澤簡(1885)、加禮宛(1886)、流流仔(1886)建立教堂,為19世紀末教會在蘭陽平原的重要據點。

當年馬偕宣教的重要遺跡

噶瑪蘭族實際的聚落數目更多。早年馬偕來到宜蘭,藉著行醫、教學、傳福音,幾乎使大部分的族人都信主,許多噶瑪蘭族人為感念馬偕的奉獻,紛紛改姓「偕」。

 

當時噶瑪蘭族酋長成了馬偕學生,改名為「偕經典」,是宜蘭第一代信徒,亦是宜蘭第一代傳道人,其後裔第五代仍為牧師及傳道。族人經過百多年來的興衰起落,原漢融合、遷移,如今僅剩「利澤簡教會」依然矗立。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利澤簡的發展,後因政權交替的動盪影響,開始有不少噶瑪蘭人,因生活不易而向外遷徙至花東一帶,信眾日益減少,原有教堂皆已不存在。

現今,利澤簡老街上的「利澤簡教堂」,是於1964年建堂延續至今,皆是歷代傳道者及信徒的努力下,使此充滿歷史痕跡的建物,述說基督信仰的傳承軌跡。

 

雖因人口外流,利澤簡教會聚會人數僅約20人,但這間教會可說是當年馬偕宣教的重要遺跡,族人亦用心維持這間具有歷史意義的教會。現任利澤簡教會牧師簡孟正,去年(2021)八月甫任職,承接前任牧師張仁理牧師30年的牧會負擔,將帶進新一波活力。

 

當天,簡孟正樂迎「戀戀族語」車隊,其推動原民族語聖經的精神,也使他為之一振,看見承辦單位中華威克理夫秘書長馮家熙,不遠千里帶隊而來,藉著世界母語日啟動車隊走訪各部落,簡孟正也細數自己與利澤簡的「淵源」。

  • news-details
  • 利澤簡教會現址(左圖),於1964年建堂於老街上,戀戀族語車隊來訪合影,同來推動族語聖經翻譯。右圖是先前當地噶瑪蘭人聚會原址。(圖 / 記者吳旻樺、楊功明(wanu) 提供)

利澤簡教會,承接馬偕宣教棒子

1884年,馬偕為噶瑪蘭人偕阿云姊妹施洗,並賜偕姓。偕阿云信主後,成為馬偕非常重要的同工,引領許多婦女信主。當年在宜蘭有個寡婦,帶著患病的14歲兒子,散盡家財,四處求醫問神託佛無果,於是偕阿云帶著他們前往教會做禮拜,就在聽講道中,寡婦的兒子病得醫治,於是母子倆決定信耶穌,於1899年由馬偕為其施洗。 

 

這位寡婦的兒子正是張金波牧師,其曾擔任利澤簡教會小會議長,最後在大稻埕教會服事,也是簡孟正之妻(張頌訢師母)的曾祖父。當年,因著噶瑪蘭人偕阿云姊妹的帶領,使得張金波及母親信主,讓基督信仰成為一代又一代的祝福。如今利澤簡教會,這間僅存的原住民噶瑪蘭族教會,從長執到弟兄姊妹,幾乎都是當年因著馬偕宣教而信主的噶瑪蘭族後裔。

 

在基督的應許中,簡孟正回到當年,正是妻子的曾曾祖母信主之地,成為基督的使徒,接續牧會、傳道。

 

利澤簡教會位於宜蘭五結地區,隸屬長老教會七星中會,具有139年的歷史。前任牧師張仁理,正是張金波的孫女,30年前來到利澤簡教會牧會。被簡孟正稱為「姑姑」的張仁理說,「是上帝親自感動他的。」時值退休之際,她感謝上帝的調度,帶領簡孟正接下牧職,相信神有最美好的安排!

  • news-details
  • 左上:利澤簡教會前任牧師張仁理(站者),牧會30年,今已退休,與噶瑪蘭族流流社保存者-陳秀娥執事娘合影。左下:張仁理牧師為推動族語聖經的車隊禱告。右:相傳為馬偕博士當年親手種下的大葉山欖,今成噶瑪蘭族的精神標的。(圖 / 記者吳旻樺、楊功明(wanu) 提供)

馬偕宣教噶瑪蘭,帶進千人受洗禮

馬偕日記中曾記載,1875年4月,馬偕來到奇歷簡(今利澤簡),稍微停留進食後,出發到蘇澳街上佈道、唱聖詩,並分發一些藥品;而後回到利澤老街(現址利生醫院),正是當年往來貿易,船隻上岸的繁榮之地,搭乘河船回到頭城,他們幾乎整晚在那裡聊天和歡笑,唱聖詩,有一段很愉快的時間。

 

馬偕第一次在噶瑪蘭舉行洗禮和聖餐,約施洗630人,於宜蘭噶瑪蘭族群中成立34間教會。馬偕宣教以來,共建立60間教會,可見有一半教會數都在利澤簡一帶,帶進超過千人受洗禮。 

 

簡孟正願意承接當年偕阿云姐妹傳福音的熱情和使命,使更多人因著傳福音的行動,看見更多的張金波牧師,看見更多福音的故事,一代傳過一代,成就上帝美好的應許。

  • news-details
  • 左:林天成及陳秀娥夫婦,同心打造「噶瑪蘭ㄟ古厝」,是保留噶瑪蘭族原民文化最完整的遺址。右上:林天成及孫子。右下:使用竹子並古法打造的樹屋,展現出原民的生活。(圖 / 記者吳旻樺)

「流流社」,現今唯一存留噶瑪蘭族文化

林天成及陳秀娥夫婦,身為利澤簡教會執事,更是「流流社」最重要的傳承者,他們將保留地整理,重現當年噶瑪蘭族生活的「噶瑪蘭ㄟ古厝」,不但長期保存,維繫重整為民宿,推廣給更多人,認識噶瑪蘭族文化。

 

史籍記載,早期噶瑪蘭人多傍水而居,以農耕、漁獵為主。「流流」二字,在噶瑪蘭語之意為「地形細長或水流沖積之地」,流流社址即位於冬山河南岸的高凸沙地上。

 

「噶瑪蘭ㄟ古厝」是由林天成及陳秀娥夫妻同心照顧。林天成是噶瑪蘭族後裔,今年已超過80歲,身體仍相當健壯硬朗,相當感謝教會的扶持的他,重新打造噶瑪蘭族的高腳屋,利用古法及竹子建材,穩固搭建於樹上,並謙稱,都是從神來的智慧,才能建造完成,且不受颱風影響。說起多年前,不遠處的百年大樹根被颱風連根拔起,這間樹屋仍穩固建於樹上,都是神的保守。

 

陳秀娥感謝上帝推動並帶領,一路走來竟已25年,為了原民文化重要傳承,他們數算不盡上帝豐盛恩典。她娓娓道來,自己的母親正是「在地人」,母親嫁到外地,她雖生長於外地,卻於上帝帶領下,讓她再「嫁回來」。因著婆婆的傳教,也讓她於40歲時信入基督,直到多年前,夫妻倆回到這地照顧長輩,開始尋根之旅。

「門口高聳的大葉山欖,族人自古以來都說那是馬偕牧師當年傳教時,親手栽種的!」陳秀娥感恩地說,這棵樹木,已成為宜蘭縣政府列管的珍貴老樹,被族人視為精神象徵。他們夫妻倆開始重建「流流社」原民文化,面對百年巨木,聳立的地標,直感謝上帝紮根之深,願馬偕的宣教種子,延續下去。

 

「當年回到噶瑪蘭族流流社發源地,參與噶瑪蘭族正名的行動,前往會見花蓮新社『耆老們』,真的很激動,才會積極參閱史料,一起為噶瑪蘭族正名請命而努力。」她數算著說。

  • news-details
  • 林天成感謝神的智慧,也感謝肢體的同心禱告。重現古井及樹屋,願不只是原民的生活,更能將馬偕傳道救世的精神傳揚給人們。(圖 / 記者吳旻樺)
  • news-details
  • 「噶瑪蘭ㄟ古厝」搭建於樹上的樹屋,今整理成民宿,推廣原民文化。(圖 / 記者吳旻樺)

噶瑪蘭族正名為台灣第11族,族語聖經翻譯,已開啟!

遠從花蓮新社來訪的楊功明,身為「噶瑪蘭族之父」偕萬來的女婿,他自稱為「廣義的」噶瑪蘭女婿,岳父給他的族名wanu (意思是蜜蜂),他笑稱,應是要他勤做主工吧! 承接使命的他,翻譯族語聖經,願以神的話,留給下一代。

 

偕萬來為噶瑪蘭族正名奔走長達十餘年,編輯母語教材、教學,傳承噶瑪蘭族特有的香蕉絲編織工藝,並帶領族人為正名請願,終於2002年,中央正式宣布噶瑪蘭族為台灣原住民第11族。

 

如今,偕萬來雖已離世13年,然他們身為後裔,傳承並著手以噶瑪蘭族語翻譯族語聖經-馬太福音及相關詩歌,深知這是一條漫長旅程,而看到中華基督教威克理夫團隊,為著推動族語聖經,以單車車隊騎行探訪,相當讚賞此行價值,楊功明更稱此為:「重拾族語聖經之路!」

 

最後,他以啟示錄3:8共勉,「我知道你的行為,你略有一點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沒有棄絕我的名。看哪,我在你面前給你一個敞開的門,是無人能關的。」


利澤簡教會長老陳秀貴喜樂分享,自己是利澤簡在地人,日據時代先祖一輩就是這地名望之人,家族龐大,因著馬偕博士,大部分家族親友都得到福音。然而家人的南遷或離鄉,如今她是家族中唯一傳承的後代之一。


每週四晚上,她都會來到「噶瑪蘭ㄟ古厝」與執事們同心禱告,半年多來堅定持續不間斷,相信在上帝的喜悅下,馬偕宣教必繼續傳承。

  • news-details
  • 左上:「噶瑪蘭族之父」偕萬來的女婿- 楊功明(wanu) ,已開始著手翻譯噶瑪蘭語聖經-馬太福音。右上:中華威克理夫翻譯會祕書長馮家熙,騎抵利澤簡教會,強調推動少數民族聖經翻譯,是一條漫長的路,願更多人支持參與,持續前行。(圖 / 記者吳旻樺、中華威克理夫翻譯會、楊功明(wanu)  提供)

看似冷門的族語聖經翻譯,相信在神有路

中華威克理夫翻譯會攜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與台灣聖經公會,從今年的「世界母語日」2月21日,舉辦「戀戀母語:守護族語,騎行相挺」單車活動,召集代表16個語族的單車勇士,以喚起社會對原住民語言的關注。

 

中華威克理夫祕書長馮家熙,騎抵利澤簡教會時,看到噶瑪蘭族人的歡迎,感動哽咽。他想結合「單車與事工推廣」已久,目前已有九族開始聖經翻譯,對於噶瑪蘭族語聖經,他深知族語翻譯是非常漫長的過程,尤其預算有限下,推動更是當務之急。

 

願此趟單車之行,推廣少數民族聖經翻譯,盼能帶動更多人看重並支持「世界母語」,開啟神聖的新章,進而得著更多未得之民。

支持族語聖經翻譯,請參閱中華威克理夫翻譯會

  • 由中華威克理夫翻譯會發起「戀戀母語:守護族語,騎行相挺」單車環台壯舉,單車勇士造訪噶瑪蘭族人保留最原始的「利澤簡」,學習簡單的族語問候、唱族語讚美詩,深具宣教關懷及族語傳承的意義。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