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加恩藝書屋jia En Art & Reading Home(簡稱:加恩屋/JiaEn Home)位於柳營,左:創設及負責人為柳營新山國小林淑熹老師。(圖/加恩藝書屋jia En Art & Reading Home臉書、林淑熹提供)

我要當老師!林淑熹曾在求學期間報復性頹廢,時常「抱鴨蛋」回家,念台大因缺課而硬生生休學,更因「親眼目睹一場悲劇」,慣性失眠、人生盪到谷底,但她的身邊始終圍繞著一群天使。

 

「神蹟奇事的英文是『sign』,」加恩屋(JiaEn Home)負責人林淑熹老師說:「如交通號誌也是sign、車站路標也是sign,它就是引導的記號,神總會告訴你,該怎麼走。」如使徒行傳14:3b節:「主藉他們的手施行神蹟奇事,證明他的恩道。

  • news-details
  • 林淑熹委身於「台南聖教會」聚會及服事,右圖為其與主任牧師高敏智及師母洪瑞玲牧師合影;林淑熹在家排行第七,進入青少年後變得叛逆,學業荒廢。(圖/林淑熹臉書)
  • news-details
  • 台南聖教會弟兄姊妹於「加恩屋(JiaEn Home)」留影。(圖/林淑熹臉書)

家中嬌兒,父母仁厚,成為其生命底蘊

林淑熹出生嘉義,是家裡第七個孩子;小時候,父親會抓著她的鼻子說:「把鼻子抓大一點,讓妳的福氣大。」而現年80歲的母親,早期受過高等教育,曾在嘉義女中讀書時,接觸過教會。

 

林淑熹說:「我相信,神的恩典,早在我還不知道時,就開始運行了。」雙親為人寬厚,為其留下仁慈典範,例如:媽媽騎摩托車載她買菜,到了市場入口,總會給她一個大大的5元硬幣,囑咐她親手拿給一位殘障人士,不可以用丟的;或是,父親做工程常搭野雞車,一次車禍住院了,還安慰司機不用煩惱他。

 

但父母婚姻裂痕,植入無形悲傷,成為叛道少女

但因父母之間長期的不愉快,家庭常籠罩著一股孩子無法理解的悲傷;林淑熹小學五年級時,母親決定離開父親,她便和母親來到了臺北。

 

「我經歷過很多次分離。」在林淑熹幼小心靈裡,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與媽媽搭上計程車後,我就把小小的身軀趴在座位上往後看,要看有沒有親人跟上來,可以來把我們找回去?」無形中,悲傷與恐懼成為其心底難以言喻的情緒。

 

國中時,曾有同學傳福音給林淑熹,但她覺得太可笑了。後來,她不想讀高中,不料排隊登記五專時,母親硬是把她叫了出來,非走讀大學的路不可;對成績滿不在乎的她,一次數學考了18分,老師要給機會,她還說:「不用,恐怕再考還沒有18分呢。」離經叛道又無心於課業,直到高三時,出現了一絲契機。

因憐憫逆轉學業,卻「因分數太高,無法進入最愛志願」

當時,班上有位女同學經常請假,一天對方終於來上課,課堂上卻尿失禁,「她神情茫然,我才知道對方精神有狀況,後來,我就主動去陪她。」不讀書的林淑熹,開始為了陪這位同學而認真讀書;三個月後,她的分數足以上台大第一志願。

 

不料,因分數過高,她反而沒有選擇的自由,父母爭執著「要讀國貿系還是法律系?」但林淑熹真正的志願是師大外文系,原來,她從小對「老師」印象深刻。 

 

例如:小學一年級時,有一位滿有智慧的老師,一次講解數學作業,下課時間因而延後,林淑熹一時尿急就失禁了,但老師很有智慧地當眾稱讚她「很認真」,林淑熹回憶:「她還當場發給我蓋章積點,讓我完全沒有羞愧感。」 

 

又如:高中時,她也對另一位女老師印象深刻,「對方給我一種很寧靜的感覺,雖然我沒什麼在聽課,但光看著老師走路、寫黑板,心裡就很平靜。」從中,她深深感受到:「學校,其實是孩子另外一個家。」 

 

報復性的抱鴨蛋,「常走夜路」引致身心問題

不能如願讀師大,她只能按家人意思讀台大,因而積怨並採用報復性的方式,每學期抱一顆「鴨蛋」回家;同學勤奮考試時,她就故意在隔壁教室等下課鐘。

 

也有很長一段時間,她非常愛玩,常跟同學去夜遊,到墳場練膽量,朋友邀約哪裡玩,就哪裡去;後來,她經歷到一件難以釋懷的悲劇。

 

一次,她和同學到某個海水浴場為班遊場勘,但一行人完全沒有注意場地有無開放、是否安全?導致一位不會游泳的朋友被海浪捲走;「很深的內疚感徘徊不去,不知道怎麼說對不起,對方還是家裡七個孩子中唯一的男生。」逐漸地,林淑熹精神出了嚴重的問題,沒有辦法睡覺。

  • news-details
  • 林淑熹以「家的溫暖」經營加恩屋,此處也奇妙地養了許多小動物如:羊、雞、兔子、刺蝟和狗等等,孩子們能在此感受與其他受造物同樂的喜悅。(圖/加恩藝書屋jia En Art & Reading Home臉書)

玩到不得不休學,才開始在人的盡頭遇見神

她的學業每況愈下,讀到快被退學。不得不請母親簽休學同意書;大三休學後,她到美國與姐姐生活,卻因情緒問題嚴重,常跟姐姐吵架,幸有姐姐的基督徒友人關心林淑熹,常帶她到處走走,也到教會聚會。

 

批判性強的林淑熹,看著人們唱詩哭泣只想:「這些人在美國一定是生活很苦悶,唱個歌就哭成這樣……」看到宣教募款也想:「這些人好蠢,這麼容易被騙錢……」但當她轉眼看向投影幕時,突然異象出現。

 

「那白色布幕突然變成一個海洋,海一映入眼簾,像是那同學被捲走的那片海,也是我充滿困惑、看不到盡頭的海。」於是,換她變成止不住哭泣的人,「哭到蹲下來,必須緊緊抓住地毯,才不會倒下去。」

 

但在家裡,林淑熹仍常與姐姐起衝突,回臺灣前,她與基督徒友人道別,對方便拿下自己貴重的十字架項鍊,掛到她脖子上,多年後這位友人說,當時她相信:「妳是神國裡貴重的器皿。」

 

聖靈再次透過眼淚,潔淨其生命

回台灣後,林淑熹參加教會大專生退修會,但每次聚會她都開溜,寧可躲在廚房幫忙也不去聚會;最後一天,一位又高又壯的輔導擋住門口,對她說:「去聚會。」她才只好乖乖走回去坐好。

 

而那場聚會,是很單純的一場輔導見證分享,內容也和林淑熹的經驗相去甚遠,「但我又開始像在美國那次,劇烈地哭,哭到旁邊朋友說:我好像一顆番茄,完全沒有形象了。」而何以哭成如此她也不知道,後來才明白是聖靈在潔淨。

被摧毀的睡眠,透過輔導陪伴及讀經逐漸恢復

當時,最纏擾她生活的是「失眠」,有時嚴重到必須打電話到美國給信任的長輩,聆聽對方的聲音才能平靜下來,「但還是睡不著,只能楞楞地看著燈發呆。」

 

她的精神恍惚到目光會隨著灰塵飄移,才知道自己因太長一段時間,晚上不睡覺出去玩,日復一日的消磨,睡眠被摧毀了。於是,她致電給輔導表達困境,對方便和她約時間陪讀聖經。

 

但當時,「神、耶和華」等字眼都會激起她內心抗拒,每每帶著挑釁去赴約,但輔導回答了什麼,她都不記得,只銘記對方有如精神治療師在聆聽,也會帶著她禱告。不久,林淑熹開始自己經歷到神,逐漸也願意自行禱告、讀經

 

鼓起勇氣,面對生命難關

不久,輔導鼓勵林淑熹要勇於面對難關,回校園把學業完成,林淑熹回憶:「那是很可怕的恐慌,同學都畢業了,我自卑感更大了。」想起種種荒廢與挫折,她害怕到常做噩夢,夢到期末考,老師卻說期中考沒來考,期末也不用考了;心靈脆弱到每次考試時,就拉著鄰居陪考。

 

好在透過輔導陪伴,她至少能坐好看書,而神也奇妙地介入她的困境。「有次考試,前一天我做了一個夢,夢裡,我把題目解開了;而隔天,考試就如夢境般順利過關。」關關難過關關過,她不斷在生活裡,經歷神的「sign(帶領)」。

 

而失眠的問題,也逐漸因每天靈修的習慣而削減,晚上,她勤勉先讀經背經,直到逐漸睡著。「神的話真的會保護我。當我靜不下來時,就用抄聖經來讓自己慢下來。」她抄著耶穌所說的話,讓自己慢慢領受,直到力量飽滿。

  • news-details
  • 林淑熹用抄寫聖經讓自己慢下來,或抄著主耶穌所說的話,或抄寫詩歌,從中慢慢領受,直到力量飽滿。(圖/林淑熹提供)

回應心底呼召,過程如聖靈流水般順遂平靜

林淑熹從未放棄「教書」這件事,大學期間,她接家教也去補習班教學,即使休學也沒有中斷;後來,她搬到台南,開始在台南教補習班,「坐計程車去教課,坐到司機都認識我。」後來,神透過「小學英文課」帶領她成為正式教師。

 

1998年,台南率先推國小英語教學,林淑熹友人看到招考資訊就鼓勵她去考,她自認不會考上推卻了,第二年教育部招考,友人再三鼓勵,她沒有信心也只好報名;後來,教會傳道熱情對她說:「我們在為這群要到學校裡的老師禱告,求上帝開這個門。」

 

林淑熹回想著說:「一定是很多人在禱告,我真的順到不行就進去了。」當時,這項考試相當熱門,甚至有人從國外回來考,考前還必須先住到考場旁邊預備,而林淑熹得天獨厚住在團契友人家,對方先生還剛好是ABC,「所以,考前我都在聊天練習英文;然後,兩次考試都很順利。」

 

考完後密集受訓,林淑熹也是順到不行。當時很多大學臨危受命開課,時間配合不易,但當時還在某校代課的她,不僅是最後一年得用代課抵實習,還在短短一個暑假和代課期間的晚上同步修完所有學分,之後直接正式教書,完全無縫接軌。

  • news-details
  • 林淑熹與丈夫Frank Van Schalkwyk;尋求婚姻的過程,她領受雅歌書7:12-13節「我的良人,來吧!你我可以往田間去;你我可以在村莊住宿…我在那裡要將我的愛情給你。」印證兩人同行在偏鄉教育的異象。(圖/林淑熹臉書、記者辛毓珊)

生命會不會太陽春了?從而「看見偏鄉」

曾經,朋友對她說:「應該要想想:上帝對妳的呼召是什麼。」她想:「我不是已經當老師了嗎?」另一個朋友則說:「妳的生命會不會太『陽春』了?」她想:「我並沒有不認真啊,什麼才叫不陽春呢?」但人有問,上帝就有答。

 

她開始發現,人生不應該安逸;原來,當時她在都市學校教書,將國際教育做得有聲有色,也時常帶著團隊比賽得獎;但回頭看,這些學生都來自資源豐富的家庭,不乏補習資源,「教師其實不用太花精力,他們就能表現優異。」

 

慢慢地,林淑熹感到好像不需要再做這些事,她反而看見,有些才能表現上較不出色的孩子在老師把各路菁英帶去訓練時,只能自修,看著他們,她覺得也應該給屬於他們的機會。

 

於是,林淑熹成立了「fun and song(翻身社)」,招聚那一群相對沒有自信的孩子,在原有的兩個社團之外,多花一天帶這社團,後來,她更決定:「要到鄉下去教書。」當時,大家對於此念頭都說:「這是跳出去,就沒有繩子能回來的高空彈跳。」一旦缺額被占去,便很難再有機會,但林淑熹心意已堅。

  • news-details
  • 深受愛戴的美國宣教士白加恩牧師(Rick Beard),其在人生最後三年因呼召變賣一切,到台南宣教;此照為其當年站在加恩屋租處,眺望村子的身影,正計劃帶領南聖英語部來服事,不料未開始人便過世;「加恩屋」即以其名為紀念。(圖/林淑熹提供)

轉調偏鄉開辦加恩屋,異象:「為人預備上帝的家

2015年,林淑熹轉調偏鄉,來到柳營某國小,一開始帶四到六年級。學生畢業後,她對他們說:「老師會一個月跟你們聚一次,你們可以像回家一樣。」其用心經營聚會處,盼能營造一個像家的地方,於是,開始了「加恩屋」。

 

「加恩屋」的名字,來自台南聖教會英語部宣教士的中文名字,異象是:「為人預備上帝的家。」

 

而神的家,接待祂自己的兒女。曾有個姐妹,在家裡面睡眠非常不好,一晚上要起來四次,但兩次來到加恩屋都睡得很好。此處也成為鄉下做國際教育「接待家庭」的所在,並有「逃城」的概念,養育很多動物如:羊、雞、兔子、刺蝟和狗等等,人們能在天地之間與這些受造物一同感受生命的喜悅和恢復。

 

即使仍要面對許多挑戰,但神蹟奇事(sign)不斷伴隨傳福音、報喜信的人,如神曾鼓勵林淑熹的經文〈使徒行傳〉18:9b-10節:「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有我與你同在,…...在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

  • news-details
  • 加恩屋「為人預備上帝的家」,而面對挑戰,林淑熹以哥林多後書4:17節作為力量:「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