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鄉村福音佈道團(Village Gospel Mission,VGM)東石基督教會陳文逸牧師與梁紀貞師母。(圖/陳文逸 提供)

「可能我們無法有都市教會為數眾多的信徒,或漂亮的事工,但卻是真正在改變臺灣基層信仰的根……這是我們的期待,也是在鄉下建立教會的初衷,」基督教鄉村福音佈道團(簡稱:鄉福)東石教會主任牧師陳文逸分享,在鄉村民間信仰盤踞之處服事,他們很需要靠著聖靈,作趕鬼服事,「這些(屬靈爭戰)都很真實!」

 

要長期影響台灣鄉村文化,無法僅靠短期福音工作,他以戰爭為喻:空軍再怎麼轟炸,地面部隊沒有進去,都談不上真正得地為業,而唯有「教會」能建立起屬靈環境

  • news-details
  • 鄉村福音佈道團於1971年成立,至今51年。源於美籍宣教士魏德凱牧師夫婦,從學生福音隊短宣,到差派全職同工建立教會,歷披荊斬棘今有初熟的果子;此為鄉福工作區年度同工訓練會。(圖/鄉村福音佈道團 官網)

  • news-details
  • 1981年鄉福第一個拓荒區為屏東最南端滿州,1986年第二個拓荒區為屏東客家庄麟洛,1987至2002年陸續開拓嘉義東石、彰化田尾、大村、芬園、雲林大埤、台南七股、嘉義蒜頭及布袋過溝…;圖為早期開拓時主日學情景。(圖/陳文逸 提供)

神明乾兒子從小意志力強,因打乒乓球初識教會

陳文逸出生屏東林邊鄉,兒時體弱多病,母親出於關愛帶他到廟裡,給神明作乾兒子;拜拜、廟會、相命、改運......都是童年再熟悉不過的事。

 

而身為長子,他從小意志力強,也會刻意自我鍛鍊,例如:冬天洗冷水澡、買書學習打坐等,想靠個人努力更滿意自己,但這一切都很有限。

 

當時,村裡有間教會,而教會有張乒乓球桌!陳文逸時常去打乒乓球,也依稀記得參與了兒主、被帶領作決志禱告…然國中時,他開始獨立生活,前往屏東他處住宿就學,國二時,又轉到台南縣讀私立中學。

 

這段時間,他沒有再進到教會,直到去了台北念書,受當時已在台北信主的姐姐邀請,一同前往和平長老基督教會聚會。

 

重生喜樂無須自我證明,全職服事感動油然而生

聚會兩、三個月後,陳文逸發現,騎腳踏車上學時,會自然而然唱起詩歌,「很像有泉水從我裡面湧出來!」他蒙聖靈重生,即使沒有地位、沒有錢等社會價值的肯定,仍然很喜樂、很自由。

 

鄉下人情感較保守,未信主前,他不太向父母講心事,但信主後,便開始常寫信回家,尤其當完兵、考上臺灣工業技術學院(現: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的第一年,他特別為了受洗一事,殷勤寫信與父親溝通。

 

他穩定聚會也委身服事,參加福音隊總義不容辭,常說自己主修團契系、副修學校工程,成績也保持水準;在校最後一學期,他每晚聚會,全職感動也在追求過程油然而生:再沒有比傳道更有價值的事了!

 

全家總動員勸退:我可以孝順,但仍要回應呼召!

畢業後,他先在臺北工作,不久便請調高雄,因他不知未來,神將差自己到哪裡服事?便想把握時間跟家人相處,每天通車往返高屏;而工作雖忙,他仍委身鄉村教會服事,有空時,就帶父母遊玩、吃飯。

 

他也邊尋求、邊不時預告:未來有天會辭職、念神學院,但家人並不以為意,直到工作約三年半後,他準備遞辭呈、投入全職服事,家庭開始掀起狂瀾,「(父母)可說動員所有親戚,來說服我改變。」

 

尤其,母親因此以淚洗面,一方面擔心兒子吃不飽、穿不暖,一方面感到:怎麼以前那麼乖,現在不聽媽媽的話,反而跑去聽上帝的呢?

 

父母力邀有社會地位的親戚相勸,想說服他去投資、開公司,就是要打消作傳道人的念頭,但他始終不為所動,「其實孝順對我不難,薪水我都交給父母的,但唯有這件『回應神全職呼召』的事,我很堅持。」

 

陳文逸希望父母看見:神是真實的!漸漸地,父母明白無法改變兒子,只好接受了他的決定,也不願意因此關係破裂。1991年3月,他辭去了工作,而在此之前,他經歷到神的帶領,認識了妻子梁紀貞、並隨之來到蒙召之地。

  • news-details
  • 陳文逸與妻子梁紀貞年輕時的合影。(圖/陳文逸 提供)

因愛情來到呼召之地:初次見面前,已為她代禱兩年

1990年5月,陳文逸來到加利利禱告山尋求神,就此與未來的妻子──梁紀貞初次見面,對方是鄉福東石工作區的傳道人。

 

「我們的交往是出於神,這很清楚;第一次碰面前,神就在帶領我們了。」原來,早在陳文逸於台北教會時,便已透過畢業契友,聽聞鄉福,教會福音隊也在1985年,來到鄉福滿洲教會短宣。

 

而短宣前,教會一位劉姓姊妹先來滿洲作課輔,結識了向華神申請到滿洲實習的神學生梁紀貞;雖然短宣隊抵達的前一天,對方就離開,兩人並未碰面,但自此,陳文逸就不斷從劉姓姊妹口裡聽到「梁紀貞」這名字。

 

回到台北後,陳文逸也開始因感動為鄉福禱告,經肢體介紹,便為東石禱告,他整整收了兩年代禱信,不斷為當地三位同工(梁紀貞、林美珍、林素瑛)代禱;他悉心閱讀信件,對方生活大小事都知道。

 

後來,陳文逸來到加利利禱告山尋求,剛好梁紀貞也在那裡;原來,她在東石服事到第三年,充滿挫折感,請了假禱告、休息;一日傍晚,兩人就在散步的路上碰面了。

 

陳文逸看見迎面而來的姊妹,禮貌性地打了招呼,並請問對方的教會?一聽居然來自東石,便表示:當地只有鄉福開拓的一個地方,讓梁紀貞相當驚訝,他便再問:「那妳是梁紀貞、林美珍還是林素瑛?」

 

此話一出,更讓對方嚇了一大跳,未料自己默默服事偏鄉,居然有人可以指名道姓;惟當下,兩人因尋求神並沒有多談,聊聊幾句就分開了。

 

但剛好,台南市區舉辦特會,加利利禱告山的院長便邀請兩人前往參加,下山路上,雙方再度簡短交談,而後,神又感動彼此有更多的相處,雙方都留下了極佳的印象,彼此互有愛慕,之後便決定開始交往。

 

1991年2月,兩人結為連理,陳文逸便隨著梁紀貞,來到了鄉福東石教會,先全職服事了一年半,之後再前往就讀神學院。

  • news-details
  • 陳文逸致力向年輕世代,傳遞鄉村福音的異象與負擔。(圖/陳文逸 臉書)

麥子埋下去,慢慢一定會長出一個教會

如今,陳文逸委身鄉村福音事工,已超過30年,他說:「每一天切下去看,大半的日子都不會讓人太興奮,但一拉長時間,就看見神的工作──因一粒麥子埋了下去,慢慢就長出了一個教會。」

 

他們也常在生活裡經歷神的看顧。一次,孩子半夜哭醒,發現是腮腺炎,整個嘴巴都腫起來了,但要帶他看醫生,又不放心其他孩子,兩人於是一直禱告,不久孩子睡著,隔天一早發現:腮線炎居然消了大半,人也可以去上學,就此沒事了。

 

而在鄉村民間信仰盤踞之處服事,他們也需要靠著聖靈,作趕鬼服事。

 

信仰未堅定的鄉村信徒,囿於傳統儀式遭鬼附

一次,一位曾常年處民間信仰、後來信主的老太太,求助於梁紀貞,原來,對方已經失眠很長一段時間,很是辛苦,梁紀貞便和對方約時間,帶著她一一認罪、切斷錯誤關係。

 

約莫一小時後,陳文逸從旁經過,原以為差不多了,他就為其作結束禱告,「結果禱告了幾句,那姐妹的身體就開始很奇怪的抖動,也發出了奇怪的聲音。」他睜眼一看,明白那不自然的樣子,是邪靈顯現。

 

於是,他們開始爭戰禱告,陳文逸奉耶穌基督的名問邪靈,叫什麼名字?對方就講出了一個人名,後來,他們把鬼趕了出去,事後,他詢問老太太「那人」是誰?原來,是對方的婆婆。

 

陳文逸於是追根究柢,才知道:老太太因要幫婆婆撿骨,雖已信主本可找牧師,卻因信心不夠或顧慮其他家人,反而請了道士,且儀式裡,她與靈界對話,詢問「婆婆」要用什麼方式好?以致邪靈得趁機進入。

 

「這些(屬靈爭戰)都很真實。」陳文逸說。

  • news-details
  • 上:陳文逸夫婦與五個兒子合影,一家人皆投入鄉村福音事工;左下:早期鄉福營會「籌備團隊」於東石教會舊址合影;右下:2022年鄉福年度事工「雙語營」全體同工訓練會大合照。(圖/陳文逸 臉書、鄉福雙語營 沒有你不行 官網)

致力建立教會,也集結眾力開發鄉下青少年事工

鄉村福音工作仍有很多挑戰、仍需要很多人力及資源投入,鄉福團隊也仍有需要努力的地方,目前,除了開拓教會外,也在開發青少年事工

 

目前青少年生命現況,幾乎被3C產品淹沒,然其身心發展也正到轉換階段,從長遠角度建立鄉村教會,開拓兒少事工是關鍵,而鄉福正透過「籌備團隊」,協助有需要的鄉福教會建立青少年事工。

 

鄉福籌備團隊成員,來自分散全台各地的一群年輕人,協助鄉福年度的營會事工,例如:雙語營、兒童營、青少營等,也協助設計青少團契聚會所需教案,用活潑的聚會召聚年輕人,開始鄉福教會的青少年團契。

 

鄉村青少年事工建立起來,他們很快進到高中、上大學,一環接一環,不到10年,教會便有一批年輕的人力。陳文逸期盼,更多人來投入籌備團隊,也盼服事者有負擔、願意熟悉團隊文化,長久配搭。

 

「偏鄉的需要,一定會被更多人知道,一定會,但人從禱告到投入、從短期再到長期,都需要時間。」陳文逸表示,禱告很重要,親身投入也很重要,這地也需要有教會長期運作,才能提供穩定的生命成長空間

 

需要有人委身教兒主、帶青少契、領敬拜、帶查經...目前,鄉村的弟兄姊妹要自行運作事工是有困難的,需要更多人力投入,原因就在此;陳文逸禱告:「主啊,我們真的都很微小,也都在學習成長,但願就像當年的五餅二魚,我們在祢的手中,也被祢使用!」

  • news-details
  • 全台三分之一鮮蚵產量來自東石,右下:鄉福東石基督教會,建立新堂過程見證神的供應,完工前半年經費全數夠用,陳文逸說:「感謝主,很多見證,許多點點滴滴。」(圖/DongShih東石基督教會 Youtube截圖、東石基督教會部落格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