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黃健庭分享從政路上的職場見證,以及給予想從政的年輕人一些勉勵。(圖 / 記者張嘉慧)

「那時候幕僚都建議我,去訴訟,」反正,「拖」就好了。

 

回憶當年時任台東縣長,面對棘手的「台東焚化廠」仲裁一案,當時,黃健庭選擇了「政治不正確的選擇」。

 

但當他決定這麼做時,「我覺得,上帝是幫我的。祂就真的祝福我,幫我開了一條路。

 

即便過程中,因為政治立場不同,挨了一些罵、受了一些委屈,黃健庭說,那個不重要、那個沒有關係的。走政治這條路,不要去期待你做的每個決策大家都會給你掌聲。有的時候,剛好相反。

「20億對我們來講是天文數字」 

黃健庭弟兄,談及任職台東縣長兩任期間,自接棒後,要面對台東脆弱基礎、團隊領導、財政問題、先天後天條件不足⋯⋯等大小問題,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台東焚化廠」一事

 

當年,環保署推出一縣市一焚化廠之政策。在此之前,台東的垃圾皆採土地掩埋,但這非長久之計。因而台東也在該政策下,蓋了一座焚化廠,為BOT案。

 

然而,廠房蓋了之後,周邊居民持續持反對意見,縣府也以合約未履行等原由,遲未營運。廠商遂至法院向台東縣府提出解約仲裁,求償30億

 

「之前的人做的(事),最後的結果我們要來面對。」該訴訟案為黃健庭上任縣長前發生的事,而自擔任縣長後,黃健庭即要求團隊全力打官司,以捍衛縣府權益。

 

仲裁結果出爐:台東縣府需以20億購入焚化廠。

 

約2011年,僅就職一年半左右的黃健庭,尚處於整頓縣府團隊的階段,就得被迫面對此仲裁的殘忍結果。

 

20億,雖然比廠商要求的30億已經少了10億,但20億對我們來講是天文數字。

 

在台東,不要說是20億,2千萬、甚至2百萬,都很困難,要到那裡去籌這20億?再者,焚化廠買了以後,垃圾要不要燒?

 

燒,很貴。因為合約內,規定一天要給廠商255噸(燒)垃圾的錢。但台東一天只有130噸的垃圾,縱然垃圾量未達255噸,錢仍要照付。

 

不燒,台東垃圾掩埋場總有一天也會滿。當時,掩埋場壽命只剩下兩、三年,將來垃圾處理該何去何從?

 

這實為非常棘手的問題。

 

接受、或不接受仲裁,都是極為不易的決定。且若持續訴訟,打得越久,付給廠商的利息也越多——一年就要付出去約1億。

 

「那時候幕僚都建議我,去訴訟,」反正,「拖」就好了。

 

意即,不要在他的任內作出決定。且即便最後敗訴,需接受仲裁結果,面對民眾的憤氣,也可推卸給法院,採無奈撇清的態度。

 

「在當時,那個真的非常難,」黃健庭回憶,該案件的思考面向非常多,且每一項都有問題,進退維谷。  

 

過去受過專業訓練的他,原本對於自己作分析、決定的能力,還頗有信心。「可是這一次,我覺得好難、好難,幾乎沒有選項。

 

最後這個棘手的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呢?

黃健庭笑言,那是一個「政治不正確的選擇」。
  • news-details
  • 黃健庭回憶,時任台東縣長時,面對非常棘手的焚化廠問題,如何用禱告倚靠神,最終迎刃而解。(圖 / 記者張嘉慧)

「上帝呀,這一次我真的無路可走了」 

之後,黃健庭約了時任環保署署長,尋求支援和幫助。

 

兩人見面的前一天晚上,「我太太小燕就帶著我,在我們公館裡面的禱告室,跪下來禱告。

 

那時的黃健庭,剛接觸基督信仰大約半年多,老實說也不太會禱告。

 

他就跟主說:「上帝呀,這一次我真的無路可走了,求祢幫我開一條路,讓我可以走得下去。

 

翌日,黃健庭抵環保署,起初和署長陷入膠著,談著談著,大約一個多小時後,浮現所謂「備用廠」的概念。

 

當初此案,原本就是在配合環保署的政策下來進行,意即,當台東開始營運焚化爐後,環保署就會逐年撥下允諾的補助金。

 

「後來我們就談到這個(備用廠),算是很創新的觀念,(當時)全台灣也沒有這樣的案例。」

 

就是由台東縣政府買下焚化廠,但基於營運成本相對較高,若使用將致資源浪費之理由,先採取「備而不用」;待有朝一日條件成熟,再來使用。

 

雙方達成此共識,中央即同意逐年撥入補助款給台東縣政府,於是,縣府先向銀行借款,最後,購買焚化廠的金額可全部償還。

 

也就是說,最後台東沒有花錢、取得這座廠,然後先把垃圾運至外地處理,整件事圓滿解決。

 

黃健庭不禁「哈利路亞」讚美神,因這是太好的解決途徑。

 

祢真的為我開一條路!」這條路,是他先前靠自己分析、選擇方案時,無法想到的。

 

即便,該方案出爐後,仍有一些批評聲音,或因政治立場不同而持其他意見,然黃健庭內心深知,這條路對台東來說,是最好的選擇。

重要的是,我自己知道,在這樣一個位子上,所做出的決策,是要為地方『長遠利益』做出最重要的考量

 

挨罵,沒有關係,如果問題可以解決、傷害可以降到最低,而且對台東長遠發展來說是最好的,那個就是我們要『選擇』的

  • 見證|台東焚化廠大事紀。(影片提供 / 陳怜燕)

這件事從一開始,真的非常為難,即便後來在行政程序上耽擱一些時間,然今天真的看到,台東掩埋場已不敷使用,其他城市也不願再幫忙焚燒垃圾。沒有其他選擇下,備用廠的使用條件已趨成熟——台東縣,將啟用此焚化爐。

 

「如果當年,我沒有做出這個選擇,選擇去訴訟打官司,最後的結果也不知如何,還要賠掉好幾億的利息錢。」

 

而這,確實有其他「前例」。因為訴訟,使得縣府的銀行戶頭被凍結、土地被拍賣,賠掉十幾億,問題仍沒解決。

 

台東選擇另一條路,只因當時,黃健庭抉擇的關鍵點是:真正要為地方解決問題

 

反之,若當時思考面向是為了「自身好處」、「政治正確」著想,先拖延一段時間再說,相信今天此問題仍將困擾著台東,令人非常頭痛。

 

當下身處如此巨大危機、困難,如今回過頭來看,關鍵為何?黃健庭說:

 

是否能頂住壓力,並且在做決策時,回歸到如何做,是『解決地方的問題,為公眾利益設想,而不是解決自己的問題』。

 

當他選擇這麼做時,「我覺得,上帝是幫我的。祂就真的祝福我,幫我開了一條路。

 

即便挨了一些罵,沒有關係,「走政治這條路,不要去期待你做的每個決策大家都會給你掌聲。有時候剛好相反。

 

好的決策,常常一開始都不是贏得掌聲的;好的決策,常常一開始推出來的時候,是被罵、被質疑的,接下來,就看自己能否頂住壓力,然後讓人民看到結果。

 

常常,關鍵的決策,你不要去期待一開始的掌聲。都是頂住壓力,當成果出來時,百姓看見了,他會願意給你掌聲。

 

雖然過程中,可能會受一些委屈,「那個不重要、那個沒有關係的。」黃健庭說。

 

而當了台東縣長之後,才開始接觸基督信仰的黃健庭坦承,也是當了縣長之後,自己才愈加清楚上帝對其人生的引領。

  • news-details
  • 黃健庭和他口中的妻子「小燕」(陳怜燕)。圖為採訪當天,受訪前的禱告。(圖 / 記者張嘉慧)

「從政,一直不是我人生的目標」

人生的路,若一條是安逸、一條是冒險,你會怎麼選?

 

我覺得我的人生,不應該只是在幫少數人想辦法賺更多錢。」這一個想法,使黃健庭的人生路有了大轉彎。

 

大學畢業後,負笈美國念金融管理(MBA)的他,當年沒有選擇念台大法律系,就是想讀商業、管理領域,之後也一直投身於金融產業工作。

 

所以,「從政,一直不是我人生的目標。

 

直至35、36歲返台,黃健庭任職於一家投顧公司總經理,主要業務為海外基金投資。當時,從政,仍不在他的人生規劃裡。

 

然而很奇妙的,黃健庭的家鄉—台東,有鄉親鼓勵他回到當地投入選舉。正好,該年為最後一屆國大代表選舉。「那一次我就想說,好吧,也許可以嘗試看看。」

 

恰巧,當時的他也正思考人生目標。

 

從事金融業沒有不好,那是他的專業,但若進一步認真思考,這個專業的本質是什麼?所做的,就是幫有錢人賺更多的錢(理財、投資規劃、金融市場分析⋯等等)。可是這件事在當時,好像已經沒有辦法「滿足」他的心。

 

我覺得我的人生,不應該只是在幫少數人想辦法賺更多錢,」黃健庭直言。

 

後來,他開始接觸到政治,心想,也許這條路能幫助、服務到更多人。於是認為,可從國大代表開始著手。

 

「或許,我想得太單純了,」畢竟要透過選舉,就是要有所謂的基層經營。因此,他很難一邊於台北工作,一邊回台東跑基層,便索性辭掉工作。

 

回鄉跑了幾個月基層後,黃健庭順利當選國大代表,從此走上政治之路。直至國大代表任期結束,接著選了三屆立委,之後在人民支持下,再擔任兩屆台東縣長。

 

「當了縣長之後,我才開始接觸信仰。」黃健庭坦承,自己是直到當了縣長之後,才愈加清楚上帝的引領。

 

一開始的他,好像只是想為人生尋覓另一條出路。原本一度認為會定居美國,但剛好那年,正在思考人生:正值黃金年華的30歲出頭,卻好似已能預見未來:走在一條過於安逸、停留在舒適圈,自覺沒有挑戰的人生旅途

  • news-details
  • 黃健庭的人生路有了大轉彎,「等到當(台東)縣長,認識了信仰之後,再回頭看這一路走來,好像是上帝在帶領我。」黃健庭現為國民黨秘書長。(圖 / 記者張嘉慧)

「人的腳步為耶和華所定」

離開台東、北漂長達20多年,當再次回到家鄉,重新認識、了解這塊土地,油然而生一份使命。

 

「等到當縣長,認識了信仰之後,再回頭看這一路走來,好像是上帝在帶領我。」

 

神先是將黃健庭從美國帶回台北,再從台北帶回台東人生思維也從「為自己找一條路」,變為「為家鄉做一點事」;後來更覺得,「根本就是為主在做!為上帝治理這地」)」

 

透過兩任縣長期間,黃健庭帶領台東城市的翻轉,有目共睹,且時常公開將城市獻給神,高舉上帝。

 

他的職場這條路,可能有點「不太一樣」,卻如同箴言所說:「人的腳步為耶和華所定,人豈能明白自己的路呢?

 

真的。一開始踏上去時,有時候都覺得莫名其妙,甚至疑惑,自己怎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但,回頭再看就清清楚楚,上帝帶領的就是這樣一條路。

 

原本,他覺得自己跟台東已經沒有什麼關係,除了是土生土長的台東人。在1996那年,回台東選舉之前,黃健庭已離開台東20多年。當時很奇妙地,就和台東連上線,「這真的是上帝的帶領。

 

他總共在台東投身六次選舉,每一次鄉親都支持他、給他機會,黃健庭也相當珍惜。

 

從不到40歲從政,到卸任台東縣長時,他已經60歲。可以這麼說人生最精華的歲月,都奉獻給了台東

 

台東,從一個大家認為貧窮、落後、缺乏希望之處,現在成為幸福城市;人民的幸福感、光榮感,都是名列前茅。對於台東能有如此大的轉變,黃健庭感到很是欣慰,「我真的感謝上帝的恩典。

  • news-details
  • 黃健庭經常分享「為上帝治理」的見證,激勵許多人。(圖 / 黃健庭 FB)

「不要想用從政去得到自己的名聲、利益」

分享自身經歷與見證的黃健庭,也給予想從政的年輕朋友一些勉勵:

我們應該多關心公共議題。政治,其實是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至於要不要走上政治這條路,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要問自己:你的初衷是什麼?

 

你為什麼要走政治這條路,為什麼要參與選舉、取得權力和位置?

 

我走了(政治)20幾年下來,我認為,第一個要很清楚,如果為的是個人名利,那我會說,不要、不要走這條路。

 

因為,如果你是帶著這樣的想法、目標走這條路,你會讓自己走入很大的麻煩之中。

 

不要想用走從政這條路,去得到自己的名聲、利益走政治這條路,就是要盡力付出、幫助別人。若出發點一旦錯了、路走偏了,會很困難。

 

所以第一個,要很認真檢視自己從政的初衷、你有沒有這個熱情

 

若你是選里長,是不是真的很熱衷於幫助鄰舍、里民,可以真的用「心」去看待他們遇到的問題,願意幫他們去反應、解決。

 

若你是選鄉鎮長、首長,是否有治理能力,為著地方長遠發展做規劃、推動與執行。

 

走上這條路,不管成功或失敗,從失敗中學經驗,從成功中去歷練,我自己也是這樣不斷地學習。

  • news-details
  • 在黃健庭的辦公室裡,有「十字架」和「如鷹展翅上騰」裝置。圖為和妻子陳怜燕合影。(圖 / 記者張嘉慧)

我常被問到,會不會鼓勵年輕人從政?(笑)

我知道從政這條路很辛苦,所以我不會輕易鼓勵一個人去投入選舉,因為自己走過來,知道當中的環境、不好走。

 

然而,如果你檢視自己的初衷,認為這是你熱情的所在,也知道自己不是為自身利益出發,那就勇敢地去嘗試,並從中思考這是不是你的抱負。

 

以前,我也曾懷疑過自己的選擇是不是對的。包括犧牲很多家庭生活、幾乎拋下過去專業、捨下自己生活,開始走入人群。(從政)過程並非都是愉快的(經歷),也常會面對到不合理的要求。所以,必須願意「付上代價」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4:23)

相關閱讀》年輕人多數對政治「冷感」?黃健庭談如何「宏觀看政治、選出合宜人」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