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黑暗榮耀》劇情中,女孩河睿帥從小就生長在富裕環境、使用各種名牌精品的經歷,引發討論與再思。(圖/@Netflix )

Netflix影集《黑暗榮耀》的劇情高低起伏不斷、十足吸引眾人的目光。

 

然而,除了「校園霸凌」、「復仇」等為人所知的主題外,影集中的幾個畫面,也讓人關注到對於「物質追求」、「物慾」的重要議題。

 

為此,本報邀請常年投入財務教育、理財規劃的兩位專家,從《黑暗榮耀》出發,對於愛用精品、奢侈品的現象,做多面向的認識與信仰思考。

韓媒報導,近期討論度正夯的Netflix影集《黑暗榮耀》中有一幕,朴涎鎮的婆婆一邊為寶貝孫女穿上嬰兒服,一邊對剛出生的河睿帥說:「這要在終點線上與眾不同,得從起跑線開始!」

 

在奶奶的精心打扮下,小河睿帥穿著一件精巧珍貴的連身服躺在嬰兒床上,據查那是一件約80萬韓元(約台幣18,700元)的服裝,但小嬰兒長得很快,可能只穿個幾週就不合身、必須替換。

 

再到上小學的階段,有一幕是小一的河睿帥揹著日系名牌書包,這品牌書包依照款式的不同,要價大概在台幣5,000元至20,000元之間。

  • news-details
  • 從出生時穿的嬰兒服,到上學時背的書包,河睿帥使用的物品都價值不斐。(圖/@Netflix )

嬰幼兒、孩童精品市場的崛起

從劇情中的這兩幕出發,報導指出,民眾雖不至於這般極致地追求精品,但是使用奢侈品仍是成為一種社會中的人際競爭,連帶也讓許多國際品牌也接連推出嬰兒、兒童用品。

 

許多人一生中初次使用奢侈品的時間點因此越發提早,1990年代末葉至2010年代前期出生的「Z世代」首次使用奢侈品的年紀約在15歲;而由Z世代人口繁衍出的子女被稱為「α世代」首次使用奢侈品的年紀則再提早了3至5年,調查預估,到了2030年時,三分之一的精品消費將會由α世代人口買單。

  • news-details
  • 河睿帥對母親的景仰,也讓她在日常生活中,點滴吸收了大人對於物品的選擇觀與價值觀。(圖/@Netflix )

而精品界的業內人士亦表示,他們將嬰幼兒、孩童精品市場稱為「『小錢』奢華(luxury with small money)」,以銷售的觀點來看,品牌會更專注在開發商品以回應嬰童族群的需要。

 

要將真正的「最好」留給孩子

對於精品在劇中露出、人們對於精品的追求與狂熱,冠冕真道理財協會中區主任楊明城表示,關於戲劇中安排精品入鏡的畫面,實則在做「置入性行銷」。但,不可否認的是,現實生活中也的確會有很多有錢人給孩子穿著名牌,這種「把最好的留給子女」是父母的一種天性,不論任何時代皆然。

  • news-details
  • 理財與財務專家楊明城(右)、潘華庭(左)接受專訪與談。(圖/本報資料照、受訪者提供 )

這時,需要討論的就變成「什麼是最好的事物?」以文化與歷史來看,華人社會特別重教育,這與盛行悠久的科舉制度有關;現今雖是「行行出狀元」,但也都需要在某一領域出類拔萃,方能出人頭地。

 

所以幫助子女受好的教育或是培養某種技能,才是父母該給子女的最好事物,但在讓孩子從小有良好物質享受的環境,長遠看來會伴隨的風險是「給孩子養成驕奢的習慣」、「形成攀比的風氣」。

 

目前有許多年輕人都是自小有優渥豐盛的享受,到了長大後卻變成「花錢能力比賺錢能力強」,每樣東西都想要追求最好的、最貴的,最終讓自己落到入不敷出,甚至是負債累累的窘境之中。

 

楊明城提醒,改變現況須從父母輩做起,父母要清楚真正給孩子帶來祝福的,不是當下多好的物質生活,而是幫助他們成為能「為神所用的人」,這包含了培養謀生能力、建立美好品格以及與神有親密關係等重要課題。

  • news-details
  • 楊明城提醒,每個孩子來到世上時,都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透過父母的言教與身教,將能塑造孩子成為不同的人。(圖/jiyul_m IG)

關於「物質」的多面向思考

然則,換個角度再思。楊明城指出,99%的物質都沒有好壞之分,端看人們如何看待及使用它,精品、奢侈品也是一樣。

 

精品之所以被稱為精品,就是因為它精緻,無論材料或製程都擁有高品質,所以價格才會昂貴。購買高品質的精品並愛惜使用其實沒什麼不好,很多父母給孩子買名牌運動鞋是因為這些鞋子耐穿,孩子的運動量大,買一雙耐穿的運動鞋,勝過三不五時就要購買雜牌運動鞋來得划算。

 

對此,加百利國際財商教育諮詢公司創辦人潘華庭亦提出相似觀點,說明若是經濟收入許可、有能力供應給孩子的家庭上,購買精品之流的好東西使用並無過錯。

 

因著社會中的財務結構本就是立體的模型,會有人站在高收入的階層,也會有人站在普通收入、低收入的位置之上,這就像是聖經中提到,有些人上帝量給他5000兩的資產,有人是2000兩、有人是1000兩各有不同。

 

用聖經的譬喻為例,得到5000兩的人也賺得5000,然後花費3000是可以被允許的選擇;當然賺到5000者選擇只花1000或是更少,自然也是個人選擇,當要予以尊重。

 

相對來看,若是只賺得1000或2000,但看到較高收入者有著較好的物質享受,就不顧收入、一昧追求,這就會造成虧損,是必須要予以導正的觀念。

  • news-details
  • 潘華庭提出,衡量收入與支出的觀點,表示上帝量給每個人的有所不同,要做到的僅是在自己的度量上,量入為出。(圖/jiyul_m IG)

成為不役於物的好管家

楊明城指出,若是購買精品的原因實為「花錢買認同」、「花錢買羨慕」,甚或是從小養成要有好的物質享受,那聖經提醒我們:

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

—腓立比書3:7-8

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

—撒母耳記上16:7

價值觀是可以被重建的,當個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被外在世界與慾望所引誘,跟隨基督就有機會能讓生命與生活重新恢復到正常、健康的樣貌。

 

要學習認識神,看見自我的健康形象、能夠自我認同,也要學習看人的內心而不是憑外貌看人的處世態度。

 

以孩子來說,「導正價值觀」不是教導孩子哪些事不好、不要去做,而是讓他發現一些更有價值的事情,去替代掉那些比較沒有價值的事情。

 

譬如讓孩子知道誠實、善良、勇氣這些好的品格會比擁有精品更來的重要、更有價值;而良好價值觀的建立與傳承,必須要從父母做榜樣開始,凡事往錢看的父母,自然會帶出凡事往錢看的子女,父母願意凡事向神看,子女自然也會如斯效仿。

 

潘華庭則呼籲,高收入者在享受物質的同時,也要操練願意更多的奉獻、更加顧惜周遭有需要的弟兄姊妹,成為他們在困難中即時的幫助。

 

神量給每個人生命的度量都不同,但不要忘記,所擁有的必定是夠用的,不要一昧只看比自己更好的人、一昧把人當作自己的目標來做追求。

 

而在富人的身上,則不要忘記了財主和拉撒路的譬喻,若生活富足但自私冷漠、不願愛人,在罪中的審判來到時,將要在陰間裡受苦,因為忽略了耶穌說「要愛人如己」的誡命。

  • news-details
  • 潘華庭以財主和拉撒路的譬喻,提醒富人在享受生活之餘,也當負起關顧弱小的責任。(圖/free bible images

針對如何避免入不敷出的窘境,則是要在「需要」和「想要」之外,在加入一個「必要」做為考量選向。以此在我們所有的份上做好規劃,以避免將想要劃為需要,只在「必要」的部分投入花費,藉此思辨出人生真正的意義與價值。

 

最後,回歸到家庭與親子,楊明城引用冠冕真道理財協會開發的「理財有道」課程教導,每一代人都有責任將聖經的真理,包括神的財務原則,傳遞給後人。箴言22:6指引:「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父母有好的言教與身教,將會是幫助子女實踐良好理財規劃的一大前提,學會去做好收入與支出的規劃,先為必要的事物提撥預算,也為要留存的錢財善加儲蓄投資。

 

其次,父母在工作上也要有好榜樣,據此讓孩子看見要怎麼對職務負責、處理好例行事務;最後,讓孩子學到最富足且有價值的課程,則是藉著禱告尋求神的指引和供應,神一直願意積極參與我們的生活,透過回應人的禱告,將會是神顯明他的帶領與供應的一大印證。

分享
意見反應